改革体制机制 提升发展质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风所到之处,皆是一派春意盎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除旧革新。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从厂网分开到市场交易,四十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从20世纪80年代电力短缺,到现在电力供应平衡有余,电力体制改革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深深影响了电力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推行集资办电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效率不高。由于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发电装机增长缓慢,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1978年,全国缺电在1000万千瓦左右,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由于缺电,企业生产经常“停三开四”。

从1980年起,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国家“拨改贷”的实施,电力行业率先使用银行贷款,走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的第一步。这改变了过去因电力建设资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制约电力发展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电力部在“电力工业十年计划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利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思想。

1981年12月,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电厂——山东龙口电厂一期2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用电、谁受益”的政策,龙口电厂工程集资实行三七开,烟台地方政府负责总投资的70%,由所辖16个县市区筹资解决。1984年,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龙口电厂建成没多久,效益就开始显现。烟台从全省最缺电的地区,变为全省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1985年,烟台的工农业产值增加19.5亿元,利税增长37.7%,在当时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有了龙口电厂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鼓励地方政府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投资电力)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首次达到1亿千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独立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已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集资办电热潮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快全国范围内就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到1996年,全国缺电局面已得到扭转。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1987年7月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1996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自此,一个以资产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开始按照公司化要求自主经营。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电力工业部,实行政企分开,将电力工业部的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电联。至此,电力工业比较彻底地实现了在中央层面的政企分开。

2002年6月,最后一个跨省电业管理局——华中电业管理局被撤销,标志着我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50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实现厂网分开 打破垄断格局

2002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文件)发布,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其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督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全面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

2002年12月,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厂网分开、发电侧充分竞争的格局正式形成

此轮改革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后形成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此轮改革的初期,适逢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但在5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有序放开配售电环节 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从2014年12月输配电价改革在蒙西电网“破冰”开始,此轮电力体制改革由点及面,逐步扩大。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其核心内容概括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市场化成为这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标签。此轮改革通过向社会放开配售电业务,推进建立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交易机构,最终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同时,在增量配电网领域,引入社会化资本投资。

最接近市场的售电业务受到资本的青睐。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已有3300多家,其中,山东、广东、北京的售电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

竞争性电力市场也进展急速。2016年3月1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取得工商注册的电力交易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平台的搭建有效地带动了市场化交易规模大幅提升。2017年,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达到1.6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6%,比上一年增长45%。交易也逐渐从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向着建立日前和现货市场逐步推进。

2017年9月,北京、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协同开展了上海省间及市内电力直接交易、调节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95家上海市内电力用户、14家市内外发电企业参与交易,共达成交易电量62亿千瓦时。上海电力用户首次实现市外直接购电,向家坝水电、秦山核电作为国家规划内省间送电的清洁能源,首次登录电力交易平台参与市场化交易。

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利用市场化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创新开展富余可再生能源跨区现货交易。2017年,通过制定促进新能源消纳20条措施,公司经营区全年弃风弃光电量41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弃风弃光率11%、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通过大电网、大市场跨省消纳新能源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6%,其中通过跨区富余可再生能源现货交易减少“三弃”电量近70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风光可再生能源“双降”目标的实现。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价格下降,企业用电成本降低,终端用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201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优化两部制电价执行方式、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取消电气化铁路还贷电价、输配电价改革、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以及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综合措施,累计降低用户电费负担2217亿元,其中电网环节承担1369亿元,占62%。

此轮电力体制改革最让人欣喜的是,市场机制的缺失正在补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正在形成,市场化交易比重日益提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内部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处于中心环节。从1980年初期的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到1985年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及股份制试点,到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提出加快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以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2002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伴随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全程。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国家电网公司肩负重任,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加快内部体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家电网公司一直推进的一项改革。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在这场管理变革中,公司完成了对管理模式、组织体系、业务关系等全方位、根本性的调整,实现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司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业务运转效率。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形成。“兼并重组”“去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国资国企改革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向着更高质量纵深推进。

改革的背后,是新的秩序在萌动,新的力量在生长,新的挑战在积聚。在这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都因此产生了深刻变化。

2017年11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的工商变更登记。公司总部和公司系统144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华丽变身”,全部提前完成公司制改制,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正式步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开启了公司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

瘦身健体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点。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集体企业改革,解决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在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方面,公司将供水、供热和物业分离移交,接收其他企业的供电设施;在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方面,公司通过重组改制、清算关闭等方式,进一步压减了集体企业数量。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已与36家民营资本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在一些省成立了15个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同时,公司向社会资本开放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已在6个省与地方资本合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532亿元。另外,公司着力推进产业公司上市重组和引入战投,目前已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6家上市产业公司。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在公司系统内,通过内部改革促进业务提升已蔚然成风。为公司提供人才培训支撑的国网技术学院也大力开展培训改革行动。新员工“回炉”培训、国际化培训、“互联网+”培训等,各种新颖的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质量和人员企业忠诚度。制定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机制建设方案、优化调整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等措施,激发了企业活力,带动国家电网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海域。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面向未来,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定将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决心,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继续前进,将改革进行到底,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改革答卷。

电改关键点:政企分开 厂网分开深化改革

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48号文——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

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后一段时间内,电力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存在,挂两块牌子,电力部长兼任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开始独立运作。电力部转为国家电力公司的整个交接工作基本完成,电力部从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厂网分开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决定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改革的主要任务: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成果: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

深化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

改革目的: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打破垄断。

改革总体思路:“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三放开”是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构架,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一独立”是指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三强化”是指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改革体制机制 提升发展质量

作者:马佳 倪旻 发布时间:2018-12-20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风所到之处,皆是一派春意盎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除旧革新。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从厂网分开到市场交易,四十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从20世纪80年代电力短缺,到现在电力供应平衡有余,电力体制改革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深深影响了电力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推行集资办电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效率不高。由于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发电装机增长缓慢,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1978年,全国缺电在1000万千瓦左右,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由于缺电,企业生产经常“停三开四”。

从1980年起,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国家“拨改贷”的实施,电力行业率先使用银行贷款,走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的第一步。这改变了过去因电力建设资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制约电力发展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电力部在“电力工业十年计划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利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思想。

1981年12月,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电厂——山东龙口电厂一期2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用电、谁受益”的政策,龙口电厂工程集资实行三七开,烟台地方政府负责总投资的70%,由所辖16个县市区筹资解决。1984年,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龙口电厂建成没多久,效益就开始显现。烟台从全省最缺电的地区,变为全省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1985年,烟台的工农业产值增加19.5亿元,利税增长37.7%,在当时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有了龙口电厂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鼓励地方政府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投资电力)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首次达到1亿千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独立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已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集资办电热潮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快全国范围内就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到1996年,全国缺电局面已得到扭转。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1987年7月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1996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自此,一个以资产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开始按照公司化要求自主经营。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电力工业部,实行政企分开,将电力工业部的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电联。至此,电力工业比较彻底地实现了在中央层面的政企分开。

2002年6月,最后一个跨省电业管理局——华中电业管理局被撤销,标志着我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50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实现厂网分开 打破垄断格局

2002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文件)发布,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其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督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全面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

2002年12月,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四大电力辅业集团——厂网分开、发电侧充分竞争的格局正式形成

此轮改革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后形成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此轮改革的初期,适逢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但在5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有序放开配售电环节 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从2014年12月输配电价改革在蒙西电网“破冰”开始,此轮电力体制改革由点及面,逐步扩大。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其核心内容概括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市场化成为这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标签。此轮改革通过向社会放开配售电业务,推进建立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的交易机构,最终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同时,在增量配电网领域,引入社会化资本投资。

最接近市场的售电业务受到资本的青睐。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已有3300多家,其中,山东、广东、北京的售电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

竞争性电力市场也进展急速。2016年3月1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取得工商注册的电力交易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平台的搭建有效地带动了市场化交易规模大幅提升。2017年,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达到1.6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6%,比上一年增长45%。交易也逐渐从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向着建立日前和现货市场逐步推进。

2017年9月,北京、上海电力交易中心协同开展了上海省间及市内电力直接交易、调节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95家上海市内电力用户、14家市内外发电企业参与交易,共达成交易电量62亿千瓦时。上海电力用户首次实现市外直接购电,向家坝水电、秦山核电作为国家规划内省间送电的清洁能源,首次登录电力交易平台参与市场化交易。

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利用市场化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创新开展富余可再生能源跨区现货交易。2017年,通过制定促进新能源消纳20条措施,公司经营区全年弃风弃光电量41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弃风弃光率11%、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通过大电网、大市场跨省消纳新能源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6%,其中通过跨区富余可再生能源现货交易减少“三弃”电量近70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风光可再生能源“双降”目标的实现。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电力价格下降,企业用电成本降低,终端用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201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优化两部制电价执行方式、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取消电气化铁路还贷电价、输配电价改革、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以及落实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综合措施,累计降低用户电费负担2217亿元,其中电网环节承担1369亿元,占62%。

此轮电力体制改革最让人欣喜的是,市场机制的缺失正在补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正在形成,市场化交易比重日益提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内部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处于中心环节。从1980年初期的放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到1985年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及股份制试点,到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提出加快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以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2002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伴随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全程。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国家电网公司肩负重任,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加快内部体制改革,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为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家电网公司一直推进的一项改革。2014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在这场管理变革中,公司完成了对管理模式、组织体系、业务关系等全方位、根本性的调整,实现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司资源配置能力和核心业务运转效率。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形成。“兼并重组”“去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国资国企改革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向着更高质量纵深推进。

改革的背后,是新的秩序在萌动,新的力量在生长,新的挑战在积聚。在这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模式都因此产生了深刻变化。

2017年11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的工商变更登记。公司总部和公司系统144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华丽变身”,全部提前完成公司制改制,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正式步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开启了公司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

瘦身健体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点。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集体企业改革,解决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在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方面,公司将供水、供热和物业分离移交,接收其他企业的供电设施;在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方面,公司通过重组改制、清算关闭等方式,进一步压减了集体企业数量。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已与36家民营资本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在一些省成立了15个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同时,公司向社会资本开放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已在6个省与地方资本合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532亿元。另外,公司着力推进产业公司上市重组和引入战投,目前已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6家上市产业公司。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在公司系统内,通过内部改革促进业务提升已蔚然成风。为公司提供人才培训支撑的国网技术学院也大力开展培训改革行动。新员工“回炉”培训、国际化培训、“互联网+”培训等,各种新颖的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质量和人员企业忠诚度。制定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机制建设方案、优化调整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等措施,激发了企业活力,带动国家电网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海域。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面向未来,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国家电网公司定将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忘改革初心,坚定改革决心,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继续前进,将改革进行到底,交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改革答卷。

电改关键点:政企分开 厂网分开深化改革

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48号文——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

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后一段时间内,电力部和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存在,挂两块牌子,电力部长兼任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开始独立运作。电力部转为国家电力公司的整个交接工作基本完成,电力部从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厂网分开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决定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改革的主要任务: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成果: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

深化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

改革目的:理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打破垄断。

改革总体思路:“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三放开”是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构架,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一独立”是指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三强化”是指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