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战: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时间: 2020-08-18 15:12:39   来源: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作者:朱隐、孙祯利

  “阿须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73户977人全部脱贫,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5.5%降为0%,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大普查,脱贫攻坚画上圆满句号。”在电话的另一端,水电七局派驻阿须镇挂职干部杨宗战激动地汇报着扶贫的工作情况。

  这一天是2020年8月18日,距杨宗战初到阿须镇挂职扶贫已近三个年头。

  扶贫路上见真情

  2017年,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水电七局接到四川省委组织部文件,要求选拔一名同志到甘孜藏区挂职,助力脱贫攻坚,经过领导深思熟虑,决定在公司范围内选拔能力强、有担当的员工担任。

  当时在巴基斯坦工作的杨宗战,看到消息,一颗感恩的心、一颗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的心在澎湃。他坐不住了,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报了名,从“一带一路”前沿,转战脱贫攻坚主战场。

  从成都出发,辗转雅西高速、318国道,翻过二郎山,越过大渡河,夜暮降临,抵达康定,次日又经过折多山、新都桥,转线317,穿雀儿山隧道,终于赶在黄昏时来到终点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踏上茫茫雪域高原,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

  德格为藏语译音,意为“四部十善”,称“善地”。位于川青藏结合部,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县城距州府康定588千米,距省会成都954千米,是全国深度贫困县。阿须镇,英雄格萨尔王的诞生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属于纯牧区,2018年定为甘孜州雅砻江上游4县24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来到德格之前,杨宗战从未到过高原,出生于武陵山区的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去“扶贫”的坚定决心,在要求去“扶贫”的思想汇报中他写到: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穷的家庭,往祖上数三代,除了贫农,还是贫农,贫穷、落后、闭塞……母亲生病、兄妹读书,家庭非常贫困,我深深体会到贫苦生活的辛酸与痛楚,正是有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才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考取重点本科的大学生。

  28岁的他,已经是入党9年的老党员。父亲总是教育他:“你是组织的人,要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

  于是乎,从“一带一路”前沿——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踏上了到“善地德格”的漫漫扶贫征程,他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用担当诠释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初心闪亮在高原

  “杨书记这个娃娃嘛,硬是不像外地人了咯,活脱脱是一个藏族干部了。”阿须镇镇长王小云如是说。

  初到高原,寒冷、缺氧、语言、生活习惯等等,都是一只又一只的“拦路虎”,不要说工作了,就是在这里生存下去,都要花一番功夫,他想着,必须要融入,否则就是被淘汰,更不要说工作了。

  刚到没几天,杨宗战在电话里跟原单位的同事交流时说到:“我在这里要首先过好环境关、生活关、语言关、风俗关和工作关这‘五关’,只有这样,才能够和老百姓和谐相处,积极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为他们服好务。”

  听着他的述说,同事表达了担心,他却反过来安慰:“放心,既然来了,就证明我有着坚定的信心、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问题!”

  气温低,他就多穿点;海拔高、缺氧,还出现过“说话断片、卡顿、忘了要说什么”的窘况,大家理解他,可他不好意思,他就事先写下来,不时看几眼,就这样,他挺了过去。

  糌粑,当地传统美食,青稞粉加酥油茶、奶渣、糖,用手捏成团,黄中泛着黑,初时,实在难以下咽,再加上气压较低,重庆人不可或缺的一碗“小面”,那时也只能是想想、吞吞口水……“我行,一定要吃下去”的念头支撑着他,他逼自己吃,不但吃了下去,还渐渐地喜欢上了,他的藏族同事们还对他捏的糌粑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他还学会了喝酥油茶、吃坨坨牛肉、喝酸奶……生活习惯完全跟当地藏族小伙子一样奔放。

  “藏普”,也就是夹杂着藏语的普通话,刚开始,听不太明白,但也不好意思让人家重复,他就跟同事多说、多听,经过连猜带比划,虽然也闹过笑话,也算是挺了过去。

  “了解藏民的风俗不是一件小事,这对工作非常有帮助”,初来乍到,镇里的同事善意提醒他,他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他问、同事讲,他请教、藏民说,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时不时翻开“复习”。没过几个月,再和同事聊起“五关”时,他会幽默一句:“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藏民见到他,都显得非常亲热”,去看望他的水电七局领导都惊讶于他的变化。一位当地藏族同事告诉前去探望的领导,“他从不懂藏语,不了解民风民俗,不懂群众工作,到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彻底的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我们当地干部……”、“杨书记已经完全融入我们藏族人的生活,不看相貌,只看他的生活习惯,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外地人”。

  立足实际出真招

  “杨书记现在是我们镇上脱贫攻坚的专家”。阿须镇党委书记尼玛逢人便谈。

  现在谈到脱贫攻坚,杨宗战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刚到阿须镇的他,对于扶贫工作来讲,他是一窍不通,矮矮的个子,白皙的皮肤,并不健谈,完全陌生的工作,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他坦白的跟同事透露: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在交谈的时候,明显感到他的心理压力很大。阿须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也有隐隐的担忧——这个年轻的副书记到底行不行哟?

  但三个月之后,在镇党政联席会议上,一致同意杨宗战分管脱贫攻坚工作,这个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因为他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证明了,他行。

  不懂就要学,杨宗战先从学习文件入手,从中央到地方的文件,他只要能找到了,都学了个遍,基本了解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思路和德格县、阿须镇的具体实施细节,然后运用到脱贫攻坚的实践上去。“脱贫攻坚不仅要老百姓在物质上脱贫,更要老百姓在精神上脱贫。”

  2018年,他同时还分管“党的建设”。藏区脱贫攻坚不仅要让老百姓生活的好,还要让老百姓拥护中国共产党,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他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平台,以“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为抓手,组织“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学习活动,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农牧民夜校”90余场次。

  “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要让党员围着群众干,让群众围着支部转,2018年他发展农牧民党员10名、机关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30余名。针对村支部建设的薄弱,经杨宗战在党委会上提议并通过,机关党支部向每个村党支部派遣一名“党建指导员”,指导各村党建工作,扎实抓好党支部这个基层堡垒。

  现在,只要与贫困户谈到共产党,谈到习近平总书记,他们总是双手竖大拇指,嘴里不断地说着“卡卓,卡卓”(谢谢)!甚至有耄耋之年的老人,口里一边说共产党真的是好,感谢共产党,眼里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水,并请求扶贫干部把他们的感谢向党代为转达,“弄得我们眼泪在眼睛中打转。”杨宗战感慨地说。

  如何真脱贫,脱真贫,杨宗战有他的思考。他认为,藏区的未来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只有真正的抓好对下一代的教育,才可能让藏区人民的脱贫攻坚得到巩固提升。于是,他主动要求分管教育工作,亲自抓教育,落实“控辍保学”政策,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文化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孩子习惯了放牧生活,不愿入学。杨宗战便和同事们天天不厌其烦地爬山涉水、走村入户,动员孩子入学,在他们的努力下,阿须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这是阿须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为了切实解决孩子的一些实际问题,他积极与水电七局对接,购买书包、文具462套,为贫困学生近一点绵薄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杨书记是上级送来的金宝宝,满腹经纶,如果我们不向他学习的话,那就是到家的金子都不晓得珍惜。”阿须镇副镇长登真旺确常常这样跟身边的人说。

  杨宗战看到全镇基础数据不完善,就主动请缨,短短月余,硬是组建完成了大数据库。“现在干工作方便多了!”镇里同事都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实干为要见真心

  在杨宗战的宿舍里,挂着他用毛笔写下的四个大字——“实干为要”。

  初到阿须,正赶上年终脱贫大验收,人手少、事情多、责任大,镇党委让他负责全部脱贫攻坚的内业资料,他发挥智力和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就收集、整理、归档整理精准扶持、精准脱贫及22个专项扶持档案40余盒,助力2个贫困村摘帽、贫困户180户623人顺利脱贫,保证了当年验收工作顺利完成

  开展挂职扶贫工作至今,杨宗战每年在高原工作的时间达到330多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5+2”、“白+黑”,诚如县上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对他说的一句话:“我每次来你都在岗。”

  走进鹅毛般的大雪、穿过来自青藏高原的刺骨寒风、看着牦牛蹒跚在草地上、狗在几声急吠之后停止了警惕、摇尾摆尾,好似迎着熟人的到来,房主人出来了,口中诉说着“嘎铁”(辛苦了),干部们回应着“嘎玛铁”(不辛苦),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在布姆家中帮着调电视信号,在布穷家中帮接电线,在仁珠家中协助搬砖修房屋,在格绒巴登家中忙活着迁自来水……这是杨宗战和同事们最平常的一幕。

  两年多来,他走遍了所有贫困户的家,与他们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会听到磨勒村村委会主任呷腰说这样一句话:“杨书记,人好得很哟!”

  “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脱贫攻坚攻坚巩固提升补短板……这一系列脱贫攻坚的工作,都是杨宗战在具体抓、抓落实。

  脱贫攻坚,是杨宗战工作的主旋律,同时他还分管着教育、民政、社保医保、发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安排、落实、验收……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作为一名产党员,杨宗战强烈的责任心并不仅仅把自己当成扶贫副书记。在抗洪抢险、地质灾害的一线,有他忙碌的身影;“三纵五横”市政道路、雅砻江堤防工程、棚户区改造、小学和大型自来水厂建设等工程,留下了他的足迹;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他积极参与。在深夜里,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忙碌的敲着键盘,整理资料;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担任防控第二小组组长,加强疫情防控,上街值班值守巡逻、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实干为要”的承诺,他做到了。

  沉下心来继续干

  无论是高原高寒,无论是缺氧,他克服艰苦的高原环境,缺氧不缺精神,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依然战斗,2019年严冬,在迎接检查之际,杨宗战因过度劳累身患重病,疼痛的带状疱疹缠绕着他的腰,日夜煎熬,疼痛难忍,领导劝他回成都看病,但是,他拒绝了,在那个整县摘帽的大考之年,在那个关键时刻,他说,不能拖后腿,不能当“逃兵”。

  2017年至2019年,本应完成援藏工作的杨宗战,接到四川省委组织部的文件,为了脱贫攻坚的延续性,他毫不犹豫留了下来:“我选择去扶贫,并不是去镀金,而是怀揣报恩之心,真真切切想为党的扶贫工作做点贡献,扎扎实实为藏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尽一名党员的本色之心、担当之责”。

  于是,阿须镇的干部群众又见到了杨宗战奋战的身影。他留了下来,继续与贫困作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便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一条条柏油路代替了坑坑洼洼的土路,通往藏区深处;一幢幢美丽的藏房代替了阴暗潮湿的土坯房,拔地而起;一盏盏明亮的电灯代替了煤油灯,点亮了千家万户;一张张健康的脸庞代替了面黄肌瘦,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杨宗战欣慰地笑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关键词: 水电七局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细数年华 奋发有为——记水电七局2018-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齐磊

细数年华 奋发有为——记水电七局2018-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齐磊

2012年,世界在建规模最大,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全球第二大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启动筹建。齐磊随着奔腾的金沙江水顺流而下,从攀枝花转战大凉山。
发电人物2020-08-07

杨房沟水电站2号机定子吊装就位

7月20日,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承担安装任务的杨房沟水电站2号机组定子的顺利吊装就位,为2021年7月实现双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2020-07-21

西藏电视台现场采访大古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情况

西藏电视台来到大古水电站,现场采访报道了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承担的电站机电设备安装情况。
企业风采2020-07-21

水电七局提前三个月完成堵格风电场B标段风机吊装

由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承担安装任务的凉山州会东县堵格一期风电场B标段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全部24台风机的吊装任务。
项目进展2020-07-15

情系西藏 温暖高原——西藏昌都邓柯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水电

水电七局的建设者们用“忠诚、敬业、坚韧、奉献”,扛起了央企的使命担当,把党中央的温暖通过云霄间的根根银龙送到了雪域高原,送给了万千藏族同胞。
社会责任2020-07-15
险峰峭壁党旗“红”

险峰峭壁党旗“红”

站在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项目——杨房沟水电站进水口处,向百米上方眺望,只见几层楼高的开关站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如同一尊铁鼎,硬生生地铸造在陡峭险峻的山崖之间。
党建文化2020-07-06

党建“妙笔”绘就发展新篇——水电七局三分局2018年-2019年党建

水电七局三分局党委紧扣发展大局抓党建,聚焦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力以党建引领分局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获评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优秀。
党建文化2020-07-06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首台转轮出厂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首台转轮顺利出厂,献礼建党99周年。水电七局副总经理、杨房沟总承包部党工委书记兼常务副经理陈雁高出席仪式并讲话。
项目建设2020-07-03

水电七局承建的西藏精准扶贫工程成功投运

由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承建的西藏精准扶贫工程----昌都江达县邓柯35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
电网建设2020-07-03
乘风破浪“红帆”劲——记水电七局2018年-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委

乘风破浪“红帆”劲——记水电七局2018年-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委

七一前夕,历经党员职工3个半月拼搏,水电七局邛崃管材生产基地试生产成功,献礼建党99周年!
党建文化2020-07-03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热线:400-007-1585      在线投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