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部湾,依旧是艳阳高照、热浪袭人,北京时间下午7时,崔健依旧没有下班的念头,汗水沿着他的脸颊滴落在刚绑扎好的钢筋上,瞬间不见。
他反复勘察地基,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不停地写写画画。3#机组稳压罐基础施工为主线任务,工期只有5天。崔健的徒弟米勋站在他身旁,两人不断对照笔记本交流意见,丝毫没有发现夜幕已悄然降临。
“已经下班一个多小时了,米勋你们怎么还没回去?”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经过的同事问道。
“我师父和稳压罐基础较上劲了,他发现稳压罐基础一半为替代混凝土回填地基,另一半为回填土地基。不同类型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会对主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极易断裂。他说要是今天想不出解决方案就会延误工期,晚上觉都睡不踏实。得,拗不过他,我留下来陪他一起解决问题。”米勋笑着说,然后两个人又低下头继续工作。
“我想到了,根据钢筋混凝土的不同受力特性,我们在现有地基面的上方绑扎钢筋网片,增强基础下部结构的抗拉性能,就能抵消地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崔健一拍脑袋,坚定的说道。面对难题,崔健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想出妙招,3#机组稳压罐基础顺利施工,监理方更是连连点赞。
崔健最初可不是这样,刚进场那会儿整天跟着师父学习现场施工的逻辑顺序、依照图纸编制测量委托单、协同测量人员现场放线……那时候的他,连定位放线都不会,每天跟着师父干活,连汗湿的衣服上都绽放出朵朵“盐花”,可就是有股子倔劲,不服输,白天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晚上学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到现场量模板,验钢筋。别人能行的,他在工作中从不会落在后面。凭着这股子韧劲和钻劲,他在电建行业只干了三年的时间,就从技术员成长为单位工程负责人,从别人的徒弟成长为别人的师父。
核电无小事,安全大于天。3号常规岛主体框架施工时,1#楼梯处施工脚手架通道为施工主通道,人员通行频繁,导致通道两侧安全网底部固定处经常松脱,需浪费人工去高频率维护,如不及时维护,会产生落物打击风险。
崔健发现问题就较上劲了:“长期使用人工返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让木工班组加工18*18mm尺寸的木条,用木条将安全网从底部卷起,并钉在踢脚板上,节省人工、牢固美观不说,还避免了安全隐患。”果然,采用这种方法后,再未出现安全网松脱问题,工程公司将崔健评选为“安全之星”,该方法更是被推广改良,沿用至今。
“三年核电时光,我最骄傲的事就是,3号常规岛从0米到封顶的每一个时刻,我都参与了……”每天开展工作之前,他都会和自己较较劲儿,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施工计划安排、和各部门沟通协调到人员技术交底,做到过程可控在控。爱较劲儿的崔健,在核电工地求真学问、学真本领,他是一名负责任的单位工程负责人,也是支撑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成千上万名优秀技术人员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