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发电> 行业要闻

新模式下央企大规模入局 分布式光伏市场迎变局

能源发展网 发布时间:2021-08-12 00:00:00

近日,河北雄安新区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雄安新区通过屋顶光伏项目完成了自身的首笔国际绿证全球交易。

国网雄安综合能源公司与澳大利亚YNIWM公司已于7月29日签署完成《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项目购买协议》,将雄安站屋顶光伏项目的67.5万千瓦时上网发电量形成的碳资产出售给对方,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约465吨。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风电光伏项目的财政补贴也相继退坡,行业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分布式项目作为业内讨论尝试多年的模式,被寄予厚望。与建筑结合紧密的“屋顶光伏”也成了近些年的行业热点。

6月底,政策层面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徐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县推进模式提出前,民营企业一直是分布式光伏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的主力,随着整县推进模式提出,央企、国企开始大规模入局,引发市场格局变革。

整县模式推进分布式光伏

我国光伏产业一直都以集中式为主,然而我国的光伏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远离电力消费更加集中的中东部电力负荷中心。长期以来,集中式光伏项目开发在输电网建设、跨区消纳挑战等方面一直面临挑战。

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分布式光伏贴近负荷中心,有利于终端消纳而且与用户侧储能、充电桩、需求响应等结合有利于跨界商业模式创新,从用户侧丰富电力系统生态。

然而,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一大挑战就是难以扩大规模,传统上一直是个人或小企业的主战场。

据徐波介绍,在整县推进模式提出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项目质量难以保障、运维管理难度大、融资难、前期手续复杂等问题。

发展过程中,项目数量多、标准化程度低的分布式光伏无序发展带来电能质量、并网消纳等问题,不但后期运维管理难度较大,在电网安全、产品技术及标准、关键材料等产业链等方面也不断提出新要求。

整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开分布式光伏发展过程中的“结”。袁家海认为,整县模式推进有利于引入央企大玩家,地方政府做好资源规划,电网公司保障接纳和并网,有利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推动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光伏发展新格局。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通知》印发后,有一些企业就可以以整村整县为单位承包屋顶光伏项目,并且后期以整村的方式进行运行维护,保证项目的相对集中程度。这其中,为更方便统筹协调、提高效率效能,用电量较大、具备一定屋顶面积的企业或者产业园的县,成为了光伏企业眼中开展试点项目比较理想区域。“业内不少企业都正在积极联系这些区县政府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参与到整县推进的项目之中。”

技术层面仍面临挑战

屋顶分布式光伏虽然基于更加分散的建筑资源,但依旧对项目集中程度有所要求,企业更加青睐工业厂房、产业园等成片建制的屋顶资源,对于户用屋顶光伏,也更倾向于一致程度、规模更大的集中性高的居民区。简言之,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还是具有一定门槛的。

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副主任韩晓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强调,分布式光伏作为具有一定不稳定性的电源是较难维持一定区域内的电网运行的,如果要进行推进,首先要针对电网进行一定的投资改造,并且还要加强储能。进行整县推进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看来整个县域内都是分布式光伏是很难保证用电安全的,经常断电也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因为光伏还不具备主力电源的条件,依旧需要时间进行大量的技术提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这或许是因为目前整县推进试点这件事的行政色彩依旧比较浓,而市场自发程度不够,相应的政策配套和商业模式,甚至金融上的支持等都还没有到位。而屋顶分布式光伏,是对整个产业链都有一定要求的,非常类似于建造一个独立的储能电站,区别在于它规模很小。

徐波认为,首先要持续推动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突破部分原材料的技术瓶颈。同时,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典型应用场景技术研发。而考虑到未来光伏组件的报废规模将持续扩大,在产业链上游就要鼓励和培育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发展,建立光伏组件回收相关技术标准,加大光伏回收关键技术研发。

如何处理好“屋顶”和“光伏”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关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袁家海认为,从发展模式上来看,建筑标准还需要完善,例如绿色建筑或零能耗建筑标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而屋顶资源毕竟有限,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创新。未来更好的光伏技术可以有效地与建筑南立面和玻璃幕墙整合在一起,扩展建筑分布式光伏的发展空间。从政策机制上来看,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需要简化并网手续,设计标准化的投资与收益模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对光伏行业整体肯定都是利好,尤其是对于运作比较灵活的光伏开发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发挥其地方政府资源优势和开发运作成本效率优势。”袁家海说。

黄国平以从业者的视角来看,认为除了提高建筑和光伏的兼容度,安全问题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此前发生过屋顶分布式光伏产生短路后造成火灾事故的情况,虽然发生率不高,但行业内一年里还是能够看到一两次。我们想到的就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行监控。”

黄国平以他所在的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研发的“节能云平台”智能运维系统举例,以智能化解决方式,对整个发电过程实时采集和计算,在保证电力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做出智能化的处理和判断。“通过一个app就可以管控、监测N个分布式电站。”

黄国平还提到了相比直接在屋顶加装光伏组件更进一步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技术,也就是用光伏组件直接替代屋顶或墙体,这一技术对安全和实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保证其密封性、不易碎裂、透光程度与建筑美学等需求。中节能研发的PVB双玻产品分别针对上述需求做了个性化定制设计,并且获得了国内首批光伏领域“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目前这一技术实现市场化发展仍需时日,但分析机构对此甚为乐观。如据申港证券测算,2030年我国建筑可安装屋顶BIPV总装机空间达662GW至745GW,对应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

分布式发电如何市场化交易

在采访过程中,黄国平多次提到了市场化交易,这在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将为分布式光伏解开很多方面的限制,大幅提升投资收益。

“如果我们发了电能够市场化交易卖给附近的企业,收益将远大于卖给电网,对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来说具备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黄国平介绍,目前市场化交易仅有少数试点,规模还很小。

6月底发布的《通知》中提到,将鼓励试点积极组织屋顶光伏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在徐波看来,这的确有利于提高屋顶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改善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促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如果屋顶分布式光伏只是通过电网全额保障收购,在无补贴的情况下按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收购,投资人的收益不高,会抑制投资积极性。”袁家海解释道,“而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能顺利推进并匹配到目录电价里相对高价格的用户的话,有利于提升项目的经济性。”

但在整县推动模式下,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电网企业或将面临新建、扩容改造的巨大成本。要推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徐波建议由政府主导,统筹确定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项目的过网费、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分摊交叉补贴等政策细则,确保发电方、电网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公平承担社会责任。

而在黄国平看来,财政补贴机制所能起到的支持作用,取决于是否达到了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关键环节。“比如国家已经在鼓励新建的工商业厂房建筑的屋顶要具备一定的建设光伏电站的能力。对于比较老的早期建筑,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改造加固上的补贴。”

至于可再生能源领域更常规的发电量补贴,黄国平认为促进作用并不大,市场化交易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更具可持续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