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热电厂,一家有着近五十年历史的老厂,为何要杀进国际标准创新的圈子,建立一项ISO国际标准?这项标准在业界有哪些作用?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他们是怎么找到“路线图”,砸开这个“金蛋”的?
一个创新的“小目标”
老厂不老。随着“卓越窗口电厂”建设的不断深入,杨柳青热电厂以“LKE卓越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现场改善”“课题改善”“自主改善”。2019年,电厂编制出台了《科学技术管理办法》,系统性地解决了科技创新对安全生产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广大生产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仅2019年电厂就取得专利成果11项,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创新的热土孕育新的枝条。2020年初,生产系统的技术人员主动提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创新“小目标”——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探索,这是电厂前所未有的创新课题。说干就干,课题组成员围绕电厂如何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展开探讨,但却一直为确定一个技术方向而苦苦纠结。
一个精准的“突破口”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月21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IEC主席舒印彪在参加世界标准合作组织会议时倡议,国际标准化组织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紧急时刻,要更积极、高效地发挥作用,要从疫情防控机制、检验检测方法等方面,共同制定相关国际标准。
这份倡议犹如黑夜中的一发信号枪,给正在苦苦寻找创新突破口的杨柳青热电厂指明了研究方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各行各业都要频繁、大量使用消毒剂。但不恰当地使用消毒剂,尤其对于电厂等工业企业,会使得金属材料腐蚀,进而对设备、管道等重要部件造成影响,形成安全隐患。科学完善地制定消毒剂腐蚀检测国际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与集团公司国际部多次汇报沟通,国际部又对接西安热工院,并在热工院有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电厂选定了“消毒剂腐蚀试验方法 全浸法”这一突破口。
一支高效的“大团队”
技术方向确定后,电厂从多个部门集中专业优势力量开展国际标准预研工作,成立了一支研究团队。两名熟悉国际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国际标准制定流程的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化专家、一批长期从事化学腐蚀领域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都被调集到此,组成“大团队”,助力技术攻关。
团队成员一方面开展消毒剂检验检测方面国内外标准研究、国际标准化沟通协调等各种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实验室原有设施,购买了多种消毒剂及试验试片,进行了大量的消毒剂金属腐蚀试验。最终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氯剂,并选取了铝、45号钢这两种在工业企业常用到的金属试片,编制了详细的试验方案,进行了将近1个月的金属腐蚀试验,为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草案的编写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提案提交到国内对口单位冶标院后,冶标院从背景、创新点、数据准确性、格式、用词等方面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几易其稿,并重复多次试验进行验证,终于通过了审核。
“一个国际标准的诞生,必然是多方努力合作的共同成果,这是一项高度依赖合作资源的工作。”张海东感叹道。这项标准的设立,电厂在系统内得到了集团公司国际部、华北分公司、西安热工院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外还得到了西安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的技术指导,ISO/TC156国内对口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也给予电厂许多专业的指导。
“曾经以为ISO国际标准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事实证明,只要建立国际化视野,选对课题、建立合作,获得认证完全是基层企业可以完成的‘小目标’。”6月25日,国际标准成功立项的消息传来,作为此项国际标准电厂内主要负责人,检修部主任助理张伟伟话语中透出满满的自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杨柳青热电厂创新的步伐从不曾停下,两年间,共获得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有15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受理。杨电人深知,唯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之“钥”。未来,杨柳青热电厂将继续为全体员工创新培育好一方沃土,让老厂不断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