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为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国华电的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2015年底,国家推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扩展到钢铁、煤炭以及煤电等重点领域,并赋予供给侧改革新的内涵,上升为今后一时期的工作主线。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中国华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在清洁能源上着力“进”。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广州增城燃气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大型货车正在穿梭忙碌,世界上最先进的H级燃机机组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其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将高达80.5%,且污染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随着江苏昆山、天津军粮城、山东青岛等一大批燃机项目陆续开工、投产,中国华电已走上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发电运营商和最大的分布式能源发电商席位。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上游水电开发,水电装机位居同类型企业首位。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9.74%。
在过剩煤电产能和小机组上坚决“退”。按照中央化解煤电、煤炭过剩产能的任务要求,2018年停缓建煤电项目11个1120万千瓦,退出煤矿22处456万吨/年,转让控股权煤矿2处90万吨/年,提前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2020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公司通过开展瘦身健体,共压减存量法人企业170户,压减率21.94%。“处僵治困”方面,累计批复20家“僵尸企业”处置方案。
贯彻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一号文件,编制中国华电在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切实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主动担当、有所作为。2017年,中国华电雄安分公司正式成立,金沙江上游水电直供雄安新区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
结构之变,必须依靠创新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中国华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意见,明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前沿技术跟踪研究等十大重点任务,有序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数字华电规划及2018-2020年建设方案,推进数字电厂试点建设,整合运用好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山东莱州、青岛热力、贵州乌江等多家电力企业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守,建成以柔性、智能、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智慧能源生产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华电特色的“传统产业+互联网”竞争新优势。集团总部建立起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打造网源协同、指标最优、成本最低、满足电力市场需求的智能企业。
聚力汇智 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年,中国华电全面落实国资委关于降杠杆、减负债、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专题会议安排,制订三大攻坚战指导意见,编制三年实施计划,将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了量质期要求,并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狠抓落实。
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上,公司把债务风险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对降杠杆减负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围绕2020年负债率降到70%以下的目标,从提升效益、严控投资、扩充权益三个方面发力,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强化安全生产,在金沙江上游堰塞湖事件中,靠前协调,迅速响应,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贯穿于抢险救灾工作的始终,顺利处置了金沙江两次堰塞湖安全事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上合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首届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时段电热安全保障任务。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江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增量,持续优化存量,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司超低排放机组达到184台7374万千瓦,占比达到83.2%,中部地区燃煤机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司单位电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同比降低12.4%、11.8%、32.8%。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上,重点聚焦国家安排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坚决完成新疆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定点扶贫任务,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打出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援助、干部支持等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十三五”以来,在全国22个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投入扶贫资金1.26亿元,在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完成清洁能源投资230.8亿元,优先购买当地工程材料和农副产品为当地创收约4.1亿元,公司系统33家单位共选派87名优秀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出资1170万元建成3所幼儿园,全力做好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电力支援任务,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誉。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进退有为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国华电的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而历史,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2015年底,国家推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扩展到钢铁、煤炭以及煤电等重点领域,并赋予供给侧改革新的内涵,上升为今后一时期的工作主线。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中国华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在清洁能源上着力“进”。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广州增城燃气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大型货车正在穿梭忙碌,世界上最先进的H级燃机机组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其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将高达80.5%,且污染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标准。随着江苏昆山、天津军粮城、山东青岛等一大批燃机项目陆续开工、投产,中国华电已走上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发电运营商和最大的分布式能源发电商席位。加快推进金沙江中游、上游水电开发,水电装机位居同类型企业首位。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9.74%。
在过剩煤电产能和小机组上坚决“退”。按照中央化解煤电、煤炭过剩产能的任务要求,2018年停缓建煤电项目11个1120万千瓦,退出煤矿22处456万吨/年,转让控股权煤矿2处90万吨/年,提前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2020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公司通过开展瘦身健体,共压减存量法人企业170户,压减率21.94%。“处僵治困”方面,累计批复20家“僵尸企业”处置方案。
贯彻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一号文件,编制中国华电在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切实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主动担当、有所作为。2017年,中国华电雄安分公司正式成立,金沙江上游水电直供雄安新区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
结构之变,必须依靠创新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中国华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意见,明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前沿技术跟踪研究等十大重点任务,有序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数字华电规划及2018-2020年建设方案,推进数字电厂试点建设,整合运用好先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山东莱州、青岛热力、贵州乌江等多家电力企业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守,建成以柔性、智能、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智慧能源生产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华电特色的“传统产业+互联网”竞争新优势。集团总部建立起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打造网源协同、指标最优、成本最低、满足电力市场需求的智能企业。
聚力汇智 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年,中国华电全面落实国资委关于降杠杆、减负债、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专题会议安排,制订三大攻坚战指导意见,编制三年实施计划,将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了量质期要求,并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狠抓落实。
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上,公司把债务风险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对降杠杆减负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围绕2020年负债率降到70%以下的目标,从提升效益、严控投资、扩充权益三个方面发力,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强化安全生产,在金沙江上游堰塞湖事件中,靠前协调,迅速响应,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贯穿于抢险救灾工作的始终,顺利处置了金沙江两次堰塞湖安全事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上合峰会、中非合作论坛、首届进口博览会等重要时段电热安全保障任务。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长江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增量,持续优化存量,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司超低排放机组达到184台7374万千瓦,占比达到83.2%,中部地区燃煤机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司单位电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同比降低12.4%、11.8%、32.8%。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上,重点聚焦国家安排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坚决完成新疆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定点扶贫任务,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打出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援助、干部支持等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十三五”以来,在全国22个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投入扶贫资金1.26亿元,在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完成清洁能源投资230.8亿元,优先购买当地工程材料和农副产品为当地创收约4.1亿元,公司系统33家单位共选派87名优秀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出资1170万元建成3所幼儿园,全力做好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电力支援任务,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