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湘潭发电公司建厂八十周年。八十年的风雨已成为过去,八十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我见证并亲身经历了公司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铿锵前行,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程。回眸八十载的那些年,潭电职工那种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迎难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以厂为家争贡献的那些事,至今仍闪耀在眼前。
千方百计降煤耗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用电量大增,电力供应极度紧张,客观形势要求潭电不仅要做到安全、稳发、多发,而且要增产节约,开源节流。湖南省电力工业局要求每度电的煤耗降到0.5公斤/度电以下,而当时厂里五台锅炉都是链条式锅炉,每度电的煤耗都在0.8公斤以上。因此,要将煤耗降到0.5公斤/度电以下,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当时,厂党委决定在全厂开展群众性的省煤运动,党委书记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运行车间,指导和协助车间党支部开展工作。各车间、值、班组按照厂部的部署,围绕省煤任务深入讨论、统一认识,制定出安全措施与省煤技术措施,组织开展小指标竞赛及省煤、节电、汽耗低的单项冠军赛。甲值锅炉班老工人刘明章,为了在降煤耗方面赶上丁值锅炉班,下班后挤时间去丁值锅炉班取经,使本班煤耗很快降低,两次夺得省煤冠军。
围绕煤耗破“5关”(0.5公斤/度电),机、炉、电、运、化各班之间,加强了团结协作。电气专业人员,主动到锅炉了解燃烧情况,增减负荷先通气,做到负荷稳定。燃运专业人员及时向锅炉通报煤质及掺烧情况。锅炉专业人员改进操作,稳负荷、秒秒压红线,勤调整细操作。运行丁值还率先将炉渣、小灰再利用,回收掺烧,大胆在6、7、8炉中掺烧。
为了将代用品同煤掺合均匀,丁值自动提前一个半小时上班。结果三台锅炉的煤耗显箸下降,由原来的0.73公斤/度降到0.63公斤/度。接着丙值在四号炉试烧木屑降耗成功。为了拥有足够的代用品资源——炉渣,渣场成了各值角逐的“战场”。丙值团支部组织团员和青工率先成立青年省煤突击队,青年突击队的红旗在渣场上迎风招展,场面激奋人心。掺烧代燃品的品种不断扩大,由炉渣、小灰扩大到老糠、锯木灰。不论炎夏酷暑,还是寒风刺骨,大家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三四个人一组,拖着板车去5公里以外的三角坪米厂运糠壳,去四公司拖锯木灰。一分辛勤,一分收获,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煤耗不断降低,终于破了“5关”,头一个月全厂省煤达1600多吨,不到三个月就省煤6300多吨,取得了安全、经济成效。省电力局对潭电掺烧代用品降低煤耗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江西、广东、湖北等省得到推广。
自制“争气牌”绝缘油
1959年,湖南省电力系统仅有5条奥地利生产的35千伏油浸纸绝缘电缆,而潭电就占了4条。但电缆终端头接头内所充的G一38牌号电缆油却是英国生产的。眼看这种牌号电缆油存量不多了,而器材部门又到处买不到此种牌号的油,就算找到国內生产电缆的厂家也失望而归。当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拿外汇也买不到这种牌号的油,这将对安全供电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面对困难怎么办?外国人能生产,难道我们就不能生产吗?厂党委、厂部研究决定成立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攻关小组,研究电缆油的制造。在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从分析现有G一38牌号电缆油的基本成份入手,制定化学分析试验项目和电气试验项目及技术指标。很快G一38牌号油的成份,ph值等的化验分析结果,电气绝缘强度、介质损失的试验报果都出来了。
攻关小组立即研究制定制造G一38牌号油的工艺流程,以及化学、电气试验项目和标准。接着又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加热设备、容器、搅拌器、过滤器,以及控制加温炉等设备。经过攻关小组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第一桶“争气牌”绝缘油终于出来了。经试验鉴定结果,完全达到英国生产的G一38牌号电缆油的品质。
自己动手度难关
在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陷于困境,生活物资匮乏,粮、棉、肉、食油实行定量配给,吃饭定量低,吃肉更困难,职工生活十分困苦。大多数职工是二、三级工,每月只有30、40元工资,抵不上当时农民一只鸡或鸭,一担萝卜的价钱。有的职工经不住困难生活的考验而离职回家。
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度过暂时的困难,厂党委响应党和国家全党全民动手的号召,在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分车间办食堂。全厂分别开设了运行、检修、职能、运输、厂区五个食堂。各车间、部门组织职工开展大种大养,养猪种菜,还到外地采购洋姜、红白萝卜等。厂里还开办营养食堂,给工龄长、年纪大、患水肿病的职工每人每天一份煮黄豆,增加营养。尽管当时生活十分困难,有时饿着肚子上班,但职工们始终精神饱满坚持工作,特别是运行职工坚守岗位,确保了机组安全发供电。
同时,在省电力局的统一安排下,厂党委派员到钱粮湖开田种稻和油菜。这些职工不畏湖区血吸虫对身体健康的侵害,辛勤劳动,换来了可喜的收获,仅1年就收获了稻谷(含糯)2万多斤、油菜籽近5千斤。全厂职工每人分了20斤大米,15斤菜油,为改善职工生活,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岁月虽已流逝,但80年来,老一辈潭电人不论在生产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难,始终坚持与企业风雨同舟,战胜种种常人难以想像困难的意志,以及“团结、守纪、务实、拼搏”的精神,为新一代潭电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