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偶然再次听到这首老歌,竟然能让我在这个略有雾霾的初冬想起了关于地铁的暖暖记忆……
记得80年代初期,家乡有幸成为全国首批获建地铁的城市,自此,也便开启了我关于地铁的一切美好儿时记忆。记忆中的地铁是永远“拿铁”般的灰白色调,在我眼里就是一辆跑在地下的“火车”:有与火车一样、穿着制服、带着“大壳帽”的“司机”;有与火车一样有必须妈妈抱着我才能上去的月台;列出到来、出发时,有与火车一样在车旁敬礼的漂亮“阿姨”;在候车间,有与火车候车间一样的高音喇叭广播……总之,相比拖着“手风琴”的老式公交车,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地铁完全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尽管那时家乡的地铁只有一条直行的线路,短短10几个站而已。
如果说岁月模糊了我对地铁的记忆画面,却无法抹去地铁“吹”给我的痕迹。没错,这份痕迹是“吹”出来的。那时,每天要跟随妈妈一同上单位的托儿所。路途遥远,而我偏天生怕热,一到夏天不管是拥挤的公交车还是妈妈单位人挨人的班车,都会把我焐出一身痱子。而地铁就不会了,因为只要下了地铁,就有耳边渊源不断的“呼呼”凉风袭来,而我,也只有在这时才会开心地和同在托儿所的小朋友们撒欢地相互追逐、嬉闹起来。那份地下铁带给我的快乐,是今生都不可能忘却的。
后来,似乎听大人门说,地铁的票价比公交车贵1毛钱,一个月下来妈妈的原本不宽裕的工资又无形中多了份“支出”。可妈妈为了我,只要是到了夏天,她还是放弃了免费的班车、廉价的公交车,带我去坐我的最爱——地铁。而关于的这份格外的“挑费”,我却没从她口中听到一句。
拉扯着或三角形、或圆形的地铁车厢拉环,拉扯着小伙伴的胖手,拉扯着妈妈的衣角,地铁就这样每日快乐、重复地出现在我儿时的生命中。在地铁出站口,磨着妈妈要一个每天必吃的“小碗”冰淇淋,甜蜜的记忆有时就这么简单、纯粹。
岁月如梭。时至今日,家乡的地铁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句笑话:只要你“钻”进地铁,就没有你达到不了的地方。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家乡已开通地铁10余条线路,通车里程达到166公里,开通车站100余座。四通八达的地下网络已经深深融入如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样的冬暖夏凉、同样的便捷高效、同样的绿色出行,同样地缩短着城市的距离,也同样会在今天和下一个五年里续书写着现代地铁与这个时代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