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为农历春节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又有称“上元节”、“团圆节”。
说起元宵节的起源,笔者听说过好几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汉文帝说”,是说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其皇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几年后,惠帝在母亲的淫威下惊恐、抑郁寡欢而逝。之后,吕后正式称制,并大肆屠戮刘姓皇族、扶植吕氏族人,将朝中大权独揽。与高祖一起起兵的开国的功臣陈平、周勃等人在吕后死后,发动了政变,一举铲平了“诸吕”势力,并拥立高祖的儿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而铲锄“诸吕”成功之日整好是正月十五,汉文帝为了纪念这一日子,便微服出宫,走上大街与百姓共同点起花灯,共度良宵。从此,正月十五便定为元宵节,民间也就有了赏灯、吃元宵、猜灯谜、走街等习俗。
而提起元宵,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及的人——袁世凯。话说1916年,袁世凯不顾全社会舆论的一致反对,逆时代潮流而行,在一片讨伐声中强行登上了帝位,并将当年改元“洪宪元年”。就在当年的正月十五,心烦意乱的袁世凯一时兴起,想出去走走,没想到在一家酒楼附近远远地传来了叫卖声——“元宵、买元宵喽”。“元”与“袁”同音、“宵”又与“消”同音。听到叫卖声的袁世凯大怒,不但命人将卖元宵的人抓起来,还强行将“元宵”改为“汤圆”。不过,说来也巧,“元宵事件”没过多久,袁世凯就在全国一阵高过一阵的讨伐运动中被赶下皇帝的宝座,并不久便忧郁而死。据说当时,在京城还有一则童谣是这样念的:“大总统、位子悬、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除了吃,元宵节里猜灯谜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要说猜灯谜的描写,《红楼梦》这部巨著令人印象最深。此片段出现在第二十二回:听取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元宵佳节上,贾母在子孙的围绕中欢欢喜喜地猜灯谜、赏花灯。看似一派祥和、喜庆的氛围中,却已显贾府的危机重重。其中,每个主人公的灯谜及谜底便成为日后贾府“诸芳尽”的悲剧谶语:迎春的谜底是算盘,应了其父贾赦打尽算盘,将其抵债嫁给“中山狼”,最终被折磨致死的人生悲剧;探春一句“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冤别离”,竟然暗合了这支“刺玫瑰”日后被迫和亲远嫁的命运。而年纪最小的惜春,竟然做出谜底是佛前海灯的谜面,隐喻了她小小年纪看破红尘、出家为尼的结果。从此侯门女,终生只能与青灯古佛为伴,惨淡凄凉。而“四春”之首的元春从宫中传来的谜语更是悲谶之语。“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昙花一现、盛极而终的“爆竹”。揭示了贾府“如烈火烹油一般热烈后、树倒猢狲散的悲惨命运”。当听到这个谜语时,就连一贯乐观、只知享乐贾母,脸上也不禁挂上一丝忧愁,口中念道:“元宵佳节,娘娘怎么做这个迷?终究不是什么好兆。”
无论是文帝为纪念铲平“诸吕”立下元宵节的传说、袁世凯为“汤圆”改名的轶事,还是《红楼梦》中作者借元宵猜灯谜所暗铺的线索,都成为元宵佳节中人们与先人沟通的桥梁,与众多传统习俗一起,汇聚在那一碗碗热腾腾的、象征着和美团圆的元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