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央戏剧频道播映了著名京剧《春秋二胥》,观后感慨万分,深受教益。
《春秋二胥》说的是春秋时代,楚平王听信奸臣怂恿,父纳子妻,败坏人伦。相国伍奢上朝谏阻,全家三百余口尽遭杀戮。伍奢之子伍子胥为报家仇,借来吴兵,攻下楚城,鞭平王尸骸,继位楚昭王亲率满朝文武向伍子胥请罪,昭雪沉冤。谁知昭王此一至诚之举并未得到子胥的理解,子胥仍然怒气不息,定要攻打楚之郢都,亲手杀死昭王以泄私愤。危急之时,忠臣申包胥挺身而出,愿为昭王面见子胥,说服往日之挚友伍子胥勿战罢兵,二胥见面,悲喜交集,申包胥苦劝子胥,详陈倾楚之举带来的严重后果,请求子胥念及满城生灵,不决彰水,放昭王及百姓一条生路,谁知子胥不听忠告,一意孤行,竟然决堤淹城,至使芸芸众生苍浪盖,吴兵马踏楚境,尸横城道。申包胥见昔日大英雄、已之挚友今已化为禽兽,义断情决,决心守护宗庙,以明心志,纵死九泉心也甘。其后,他趁机逃出楚地,历经艰险,来到秦国,泣秦廷,求秦王起兵覆楚。秦王为其忠心可监,答应了包胥的请求,不久,秦兵覆楚成功。
该剧情节起伏,荡气回肠,观后,留下三点感想。
一是深为大英雄伍子胥的行为叹息。伍家父子兄弟均为楚国忠良,伍子胥临潼举鼎,威震诸侯,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一家三百余口反遭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借来吴兵伐楚,惩罚一下楚国也在情理之中。当时平王已死,昭王继位,又愿为伍家昭雪其冤有至诚表现,子胥趁此放过一马也未尝不可,但子胥却不听挚友劝告,一意孤行,硬要鞭平王尸骸,倾楚之江山,亲手杀死昭王,以泄私恨。这一远远超出报仇泄恨之限度,使伐楚一事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至遭世人非议,史书也另作他论,实属咎由自取。
二是对申包胥临危护国的爱国举动深为敬佩。申包胥与伍子胥均为春秋时代英雄人物,但二人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之关系上态度却各不相同,伍子胥为报家仇一意孤行而不听挚友劝告是对朋友不义,倾覆故国强攻郢都,使生灵涂炭,是对国家不忠。申包胥则在国临危难之际,不负君王重托,面见子胥,陈说攻打郢都之举不可取的厉害关系,止其进兵,既为朋友着想,又为国家尽力,尽显爱国情怀,如此忠义双全之人,为世人褒奖,史书颂扬。
三是从《春秋二胥》一剧中我们深深感悟到作为君王任人之道实为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伍子胥带兵攻楚一事,全是因楚平王听信奸臣谗言所致,楚平王父纳子妻,本是败坏人伦之举,招来国家大祸,使社稷受损,百姓遭殃,后果如此严重。事至今天虽已过去千年,但这一史实却深为后来治国者所借鉴,教训何等深刻。俗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千古名言,也是治国任人之道。在今天仍不失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