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的黄岛发电公司
春风化雨润无声,秋收硕果正当时。山东半岛的胶州湾畔,秋日的碧海蓝天显得格外清新,海上望过去,“中国大唐”四个大字和醒目的红色唐标映入眼帘。这里坐落着始建于1978年的电力老厂——大唐黄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说起老厂,总让人想起陈旧与落后,仿佛与“创新”一词离之甚远。然而,大唐黄岛发电公司却在企业创新创效方面,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努力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抓住制度、人才等关键点,通过各项措施的到位运作,释放出“创新”的强大内驱力,使“创新”承担起企业发展的栋梁之材,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让老厂焕发了新颜,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再攀新高度。
近期,集团公司表彰的第一批“创新型企业”中,该公司榜上有名,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管理创新,稳固栋梁之基
利用新技术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升级改造
“创新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在新理念、新思想引领下实现新模式、新流程的实践过程,从而达到为企业创造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途径。”坚持这一点,黄岛发电公司从体制管理入手,理顺创新工作流程,为实现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该公司制定了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从纯粹的电能向以电为主、蒸汽为辅,开展多元化产品研究,将存量运营和增量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从节能、经济、环保方面对机组进行深入的改造,使机组经济指标、能耗水平达到全国火电企业领先水平,实现“资产优良、业绩优秀”的国际一流公司目标。
为构建强有力的科技工作体系,该公司加强科技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公司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工作小组的作用,保持整个科技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年轻员工作用,利用QC小组、项目管理、校企合作平台等各种形式活跃科技气氛,激发各层级人才的工作热情,使得科技创新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创新管理方面,该公司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按照“三步走”计划完成“三大标准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流程,使各项工作向标准化方向迈进,全面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以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为重点,继续深化管理提升活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按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促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塑造栋梁之坚
深化燃料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是电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头戏。该公司找准发力点,紧扣节能、优化运行等关键要素,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通过正负双向激励法,提高全体员工创新积极性,全方位塑造创新栋梁的坚固度,促进降耗提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该公司完善和发展运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创新符合创新型企业要求的技术标准、技术措施,重点对运行值班管理、运行技术措施、运行技术优化、机组启停机技术、配煤掺烧技术、运行节能技术等技术体系创新研究,从技术体系上保障和指导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创新管理水平。结合电力生产标准化达标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建设,全面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厂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设备规程、检修工艺规程、检修作业指导书等等,做到现场设备全覆盖。通过公司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对技术标准的使用、修改、审批等全过程实施在线实时管理。
该公司以“两优化”活动为抓手,推进四新技术的应用,对所有技改项目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借助权威设计单位的技术力量,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寻求高效低耗的最优方案。对生产现场设备系统进行全方位排查分析,以电平衡、汽平衡、热平衡三项工作为抓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本着安全节能的原则,利用新技术对设备进行合理的技术升级改造,保证机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
在配煤掺烧方面,该公司优化工作流程,采用“三线”管理模式,对入炉煤质指标划出“红线”,采取指标超限的一、二级预警管理,并执行配套的技术措施,确保掺配煤的安全;规范来煤、进厂、堆放、进罐、入炉以及化验各个工作环节的流程,使掺配工作更加顺畅;优化燃料结构,建立了掺配煤经济性计算模型,根据不同煤种掺配所产生的效益,制定合理的掺配方案,确保掺配效益最大化。
该公司深入加强信息化建设,结合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将全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到管控一体化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的汇集分析工作,将员工从繁琐而简单的数字汇集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实现信息的完整及实时传递、汇集、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发力科技创新,让黄岛发电公司尝到了了甜头。截至目前,该公司资产负债率降到归属集团公司以来最低;供电煤耗创造历史最优;完成在役3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青岛市下达的“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有两个集团公司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获得专利14项,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目前大供热项目开工建设,明年供热总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米……一系列成果,让黄岛发电公司在打造“创新型”企业的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实。
自主创新,培育栋梁之才
QC小组在检修项目中开展课题研究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该公司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队伍建设,尊重科技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为创新发展培育栋梁之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公司施行模块化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储备各种紧缺人才。培训工作抓好“五个结合”,提高员工学习热情,扎扎实实提升培训效果。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施行项目首席专家制度,激励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多出、快出优秀成果。做好持证上岗的针对性培训及员工学历教育工作,提升企业整体学历水平。
该公司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工作制度和程序,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建设“特色竞聘试点”,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员工成长成才。以“高效合理、与时俱进”为原则,全面优化机构设置及职能,力争实现机构建设的合理化,做到人力资源最优化,为企业管理、效益的双提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为提高科技贡献率,该公司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争取先进科技技术的试点示范项目,促使科技项目由量到质的转变,提高科技贡献率。该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科技交流力度,与中国石油大学等驻青五所高校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搭建并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好企业和高校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开发符合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科技、环保、能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通过多次与各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基本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创新工作步入了新高度,实现了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总目标,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固基础。(孙德金 顾祥云 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