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400 多米的青藏高原,伊伴涛涛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玉带般的乡村公路绕着青山蜿蜒而行,村落过道里悠闲踱步的牦牛、明媚阳光下正酣睡的黄狗、叽叽咕咕的野生猴群,还有四五个讲着藏语正在一起玩过家家的小孩儿……“真是一幅生态秀美、生活便利的乡村画卷。”到达西藏桑日县达古村的人都禁不住感叹。
平静、祥和的乡村景色背后总是蕴藏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辛酸,这个温柔的世界背后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要是早两年来这里,你可能就没心思看美景了。”达古村的第一书记旦增开玩笑说。曾经这里缺水缺电,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老村。
精准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我国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西藏整体仍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政治责任。承担着援藏责任任务的中国华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集中力量攻关,全力以赴克难,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华电力量”。
“啥也不图,就是想为藏族同胞做点实事。”达古村的嬗变,正是华电敢于攻坚克难,助力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梦想,在“世界屋脊”开花
飘扬的经幡、呼啸的狂风,倚着点点烛光学习的小姑娘,在灯火阑珊的现代都市中,你或许从未想过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对光明的渴望。
西藏尼玛,远处的达果雪山雪色莹蓝,皑皑的冰山雪峰衬映着高原独有的蓝天白云;近处的当惹雍错波光微粼,湖光十色的美景与座座雪峰倒影交相融合。
尼玛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藏语意为‘太阳’,却是全国少有的孤网运行缺电县,曾如一座黯然沉寂的“电力孤岛”。电力供应依靠小水电间歇性供电,全县年人均用电量仅为15度。一到冬季,尼玛县就长期停电,人们只能在黑暗和寒冷熬过漫漫长夜。
让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尼玛县聚光成金,将大自然馈赠流光溢彩转变为清洁电能,成为这个离太阳最近县城的人们心中最渴望实现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为实现国家和自治区提出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中国华电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十三五”电力援藏协议,中国华电承担尼玛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包括新建22兆瓦光伏发电系统、48兆瓦时储能电池组、2台15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等内容,其中48兆瓦时储能电池组,当时规模居亚洲第一,项目总投资3.9亿元。
经过100天的艰苦奋战,克服高原缺氧等环境因素和微型局域网工程无可参照的实例等技术难题,一期光伏项目提前实现并网发电目标,创造了高海拔地区光伏项目建设进度的新记录,兑现了提前1年让海拔4600米的尼玛县城人民过上温暖、光明、不停电冬季的承诺。在项目资金未到位情况下,华电已为尼玛项目建设垫资2.35亿元。
对华电尼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者来说,电力援藏不仅是一项使命,更将“中国华电 度度关爱”情怀植入到每一个藏族同胞的心里。源源不断的电流涌进尼玛县千家万户。
为解决西藏地区供电紧张的局面、缓解季节电力供需矛盾,中国华电积极开展电力援藏工作,支付电力援藏资金7600万元,按照“十三五”电力援藏协议,将再提供援助资金1.5亿元,投资122.2亿元建设大古水电站,全力推进装机容量80万千瓦的巴玉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961万千瓦的金沙江上游藏川段梯级电站,是“十三五”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的先导工程,其中的苏洼龙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游第一个核准开工的项目,也是西藏境内第一个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规模的大型水电工程,对发挥藏区深度贫困区资源优势,助力富民兴藏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和大古水电站建设,通过吸收群众参工参建等方式,使群众累计创收约2.72亿元。
追求光明的梦想,在世界屋脊开花。如今,现代文明的灼灼亮光已经晕开,强大的信息循着电流涌入这些古老的土地,给百姓带来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层面的瑰丽嬗变。
路通了,脱贫就有希望
家住在叶巴滩电站附沙玛乡的泽仁桑珠,几年前,到附近的巴塘县需要翻越4500米的高山,历时五六个小时,路途艰险、高寒缺氧。
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要带动这里的老百姓们脱贫,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道路的问题。路通了,脱贫就有希望!
面对重重困难,华电集团把为百姓造桥修路放在心坎上,主动融入当地发展,克服了缺氧、工况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一条条“华电路”联通了脱贫的希望。
巴白路通车后,泽仁桑珠到巴塘县车程缩短为2个小时,他把自家的青稞、酥油拿到巴塘县出售,多养了5头牦牛,增加收入3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昌都市芒康县西索路开工建设,结束了索多西乡和竹巴龙乡的6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3亿元,先后在金沙江两岸藏区修建241公里交通公路。公路的贯通,打通了金上藏区与内地的“经济通道”,当地楼房如雨后春笋,餐饮、宾馆比比皆是,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城镇。
“以前没有路,乡亲们进出县城只能骑马或是步行,要走整整一天。现在路修通了,坐车2、3个小时就到了。外面的游客可以进来,乡里的虫草、牦牛肉可以运出去。”“有了路,乡亲们就能走出高原,县城也不再是一座‘孤岛’”……藏区百姓由衷地高兴。
让地方百姓走上更好的路,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华电的使命。
知识是未来的铺路石,教育是梦想的守护者。华电积极参与甘孜州援助扶贫和昌都市爱心乐园建设,成立3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40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六一”爱心捐助等多种形式爱心捐助活动,先后资助6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投入360万元在芒康县、贡觉县等地修建3所希望小学。
家住贡觉县罗麦乡的尼玛,再也不用在3500米以上的高原,每天徒步翻山越岭3个小时到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上学了。在家附近,就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圆了上学梦。新建学校吸引了更多优秀师资力量,提高了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
白玉县盖玉乡是藏区包虫防治重灾区,医疗卫生条件差,时常因送医不及时延误治疗、危及生命。华电金上公司出资60余万元援建华电爱心医院,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过去,盖玉乡的病患需要搭车70余公里前往县城治疗,华电爱心医院建成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地就诊了,感谢华电公司给我们送来健康!”当地百姓由衷地向华电援建人员表示谢意。
在桑日县大古村,水电移民搬迁全部完毕,村民们告别了又矮又暗的“土窝棚”,住进了锃光明亮的“独栋别墅”,不仅有户均面积182平方米的新房补助,新村村委会、幼儿园、医务室、警务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更有无偿捐助的华电扶贫就业创业楼,方便村民充分利用达古峡谷旅游区的优势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每年可增收约100万元。
金沙江畔,情暖康巴。当地流行一句话:“华电路、致富路、希望路。”
乡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华电扶贫干部最美的“乡愁”。
“不求花了多少钱,就看实际做了哪些事”。华电响应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强基惠民和定点扶贫工作,始终本着为百姓做实事的原则,着力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所需,时时把生活贫困的藏族同胞的冷暖放在心上。
“那么偏远艰苦的地方,你去图啥?”“啥也不图,就是想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自己。”华电扶贫干部简单地话语,道出了其中的意义。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华电扶贫干部深入藏嘎村现场调研,实施援助扶贫项目购买拖拉机项目,购买了“240P拖拉机”47台,使藏嘎村55户190人受益,援助扶贫资金约58.75万元,为村民安居乐业、拓宽村民“致富门路”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巴塘县夏邛镇下桑卡村,华电巴塘电站的“菜篮子工程”面向当地49个共2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对口采购大棚蔬菜,支持地方蔬菜产业发展,增加了当地贫困户的收入。
在昌都市投入1500万元定点扶贫“三县四村”,投入980万元帮扶阿旺绵羊产业发展,在华电帮助下,村民们养起了阿旺绵羊,建起了屠宰车间、冷冻库,脱贫在望,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在桑日县达古村投资4000万元建设综合楼18000平方米,将捐赠地方政府作为当地群众借助旅游资源开展就业创业的基础设施;投入500余万元为达古村建设村委会、幼儿园、文化广场等设施,支持达古村建设小康示范村,达古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
在家门口就业是华电助力脱贫攻坚的又一“法宝”。华电金上公司和西藏公司一同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定向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招收电站库区和西藏定点扶贫村符合条件的45名高中生参加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合格后到华电在藏水电站工作;吸收群众参与工程建设836人,创收4775万元;支持当地343辆车参与工程运输,给当地提供砂石加工、挡墙、开挖和绿化等辅助工程,创收22425万元。2017年以来,组织在藏机构及参建单位招聘当地大中专毕业生27名,聘用当地人员到工勤等就业岗位约100名。
至今,华电组织2个工作队7批次56人次驻村,累计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实施援助扶贫项目22个,为驻村点群众办好事实事62件,有力促进了驻村点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华电正以党中央扶贫攻坚的战略思想统一认识和行动,汇聚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进力量。用心帮扶,情系百姓,中国华电始终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懈奋斗!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海拔3400 多米的青藏高原,伊伴涛涛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玉带般的乡村公路绕着青山蜿蜒而行,村落过道里悠闲踱步的牦牛、明媚阳光下正酣睡的黄狗、叽叽咕咕的野生猴群,还有四五个讲着藏语正在一起玩过家家的小孩儿……“真是一幅生态秀美、生活便利的乡村画卷。”到达西藏桑日县达古村的人都禁不住感叹。
平静、祥和的乡村景色背后总是蕴藏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辛酸,这个温柔的世界背后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要是早两年来这里,你可能就没心思看美景了。”达古村的第一书记旦增开玩笑说。曾经这里缺水缺电,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老村。
精准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我国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西藏整体仍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政治责任。承担着援藏责任任务的中国华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集中力量攻关,全力以赴克难,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华电力量”。
“啥也不图,就是想为藏族同胞做点实事。”达古村的嬗变,正是华电敢于攻坚克难,助力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梦想,在“世界屋脊”开花
飘扬的经幡、呼啸的狂风,倚着点点烛光学习的小姑娘,在灯火阑珊的现代都市中,你或许从未想过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对光明的渴望。
西藏尼玛,远处的达果雪山雪色莹蓝,皑皑的冰山雪峰衬映着高原独有的蓝天白云;近处的当惹雍错波光微粼,湖光十色的美景与座座雪峰倒影交相融合。
尼玛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藏语意为‘太阳’,却是全国少有的孤网运行缺电县,曾如一座黯然沉寂的“电力孤岛”。电力供应依靠小水电间歇性供电,全县年人均用电量仅为15度。一到冬季,尼玛县就长期停电,人们只能在黑暗和寒冷熬过漫漫长夜。
让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尼玛县聚光成金,将大自然馈赠流光溢彩转变为清洁电能,成为这个离太阳最近县城的人们心中最渴望实现的“梦想”。
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为实现国家和自治区提出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中国华电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十三五”电力援藏协议,中国华电承担尼玛县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工程,包括新建22兆瓦光伏发电系统、48兆瓦时储能电池组、2台15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等内容,其中48兆瓦时储能电池组,当时规模居亚洲第一,项目总投资3.9亿元。
经过100天的艰苦奋战,克服高原缺氧等环境因素和微型局域网工程无可参照的实例等技术难题,一期光伏项目提前实现并网发电目标,创造了高海拔地区光伏项目建设进度的新记录,兑现了提前1年让海拔4600米的尼玛县城人民过上温暖、光明、不停电冬季的承诺。在项目资金未到位情况下,华电已为尼玛项目建设垫资2.35亿元。
对华电尼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者来说,电力援藏不仅是一项使命,更将“中国华电 度度关爱”情怀植入到每一个藏族同胞的心里。源源不断的电流涌进尼玛县千家万户。
为解决西藏地区供电紧张的局面、缓解季节电力供需矛盾,中国华电积极开展电力援藏工作,支付电力援藏资金7600万元,按照“十三五”电力援藏协议,将再提供援助资金1.5亿元,投资122.2亿元建设大古水电站,全力推进装机容量80万千瓦的巴玉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961万千瓦的金沙江上游藏川段梯级电站,是“十三五”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的先导工程,其中的苏洼龙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游第一个核准开工的项目,也是西藏境内第一个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规模的大型水电工程,对发挥藏区深度贫困区资源优势,助力富民兴藏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和大古水电站建设,通过吸收群众参工参建等方式,使群众累计创收约2.72亿元。
追求光明的梦想,在世界屋脊开花。如今,现代文明的灼灼亮光已经晕开,强大的信息循着电流涌入这些古老的土地,给百姓带来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层面的瑰丽嬗变。
路通了,脱贫就有希望
家住在叶巴滩电站附沙玛乡的泽仁桑珠,几年前,到附近的巴塘县需要翻越4500米的高山,历时五六个小时,路途艰险、高寒缺氧。
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要带动这里的老百姓们脱贫,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道路的问题。路通了,脱贫就有希望!
面对重重困难,华电集团把为百姓造桥修路放在心坎上,主动融入当地发展,克服了缺氧、工况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一条条“华电路”联通了脱贫的希望。
巴白路通车后,泽仁桑珠到巴塘县车程缩短为2个小时,他把自家的青稞、酥油拿到巴塘县出售,多养了5头牦牛,增加收入3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昌都市芒康县西索路开工建设,结束了索多西乡和竹巴龙乡的6个村委会、13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3亿元,先后在金沙江两岸藏区修建241公里交通公路。公路的贯通,打通了金上藏区与内地的“经济通道”,当地楼房如雨后春笋,餐饮、宾馆比比皆是,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城镇。
“以前没有路,乡亲们进出县城只能骑马或是步行,要走整整一天。现在路修通了,坐车2、3个小时就到了。外面的游客可以进来,乡里的虫草、牦牛肉可以运出去。”“有了路,乡亲们就能走出高原,县城也不再是一座‘孤岛’”……藏区百姓由衷地高兴。
让地方百姓走上更好的路,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华电的使命。
知识是未来的铺路石,教育是梦想的守护者。华电积极参与甘孜州援助扶贫和昌都市爱心乐园建设,成立3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40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六一”爱心捐助等多种形式爱心捐助活动,先后资助6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投入360万元在芒康县、贡觉县等地修建3所希望小学。
家住贡觉县罗麦乡的尼玛,再也不用在3500米以上的高原,每天徒步翻山越岭3个小时到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上学了。在家附近,就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圆了上学梦。新建学校吸引了更多优秀师资力量,提高了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
白玉县盖玉乡是藏区包虫防治重灾区,医疗卫生条件差,时常因送医不及时延误治疗、危及生命。华电金上公司出资60余万元援建华电爱心医院,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过去,盖玉乡的病患需要搭车70余公里前往县城治疗,华电爱心医院建成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方便地就诊了,感谢华电公司给我们送来健康!”当地百姓由衷地向华电援建人员表示谢意。
在桑日县大古村,水电移民搬迁全部完毕,村民们告别了又矮又暗的“土窝棚”,住进了锃光明亮的“独栋别墅”,不仅有户均面积182平方米的新房补助,新村村委会、幼儿园、医务室、警务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更有无偿捐助的华电扶贫就业创业楼,方便村民充分利用达古峡谷旅游区的优势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每年可增收约100万元。
金沙江畔,情暖康巴。当地流行一句话:“华电路、致富路、希望路。”
乡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华电扶贫干部最美的“乡愁”。
“不求花了多少钱,就看实际做了哪些事”。华电响应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强基惠民和定点扶贫工作,始终本着为百姓做实事的原则,着力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所需,时时把生活贫困的藏族同胞的冷暖放在心上。
“那么偏远艰苦的地方,你去图啥?”“啥也不图,就是想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自己。”华电扶贫干部简单地话语,道出了其中的意义。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华电扶贫干部深入藏嘎村现场调研,实施援助扶贫项目购买拖拉机项目,购买了“240P拖拉机”47台,使藏嘎村55户190人受益,援助扶贫资金约58.75万元,为村民安居乐业、拓宽村民“致富门路”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巴塘县夏邛镇下桑卡村,华电巴塘电站的“菜篮子工程”面向当地49个共2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对口采购大棚蔬菜,支持地方蔬菜产业发展,增加了当地贫困户的收入。
在昌都市投入1500万元定点扶贫“三县四村”,投入980万元帮扶阿旺绵羊产业发展,在华电帮助下,村民们养起了阿旺绵羊,建起了屠宰车间、冷冻库,脱贫在望,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在桑日县达古村投资4000万元建设综合楼18000平方米,将捐赠地方政府作为当地群众借助旅游资源开展就业创业的基础设施;投入500余万元为达古村建设村委会、幼儿园、文化广场等设施,支持达古村建设小康示范村,达古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
在家门口就业是华电助力脱贫攻坚的又一“法宝”。华电金上公司和西藏公司一同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定向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招收电站库区和西藏定点扶贫村符合条件的45名高中生参加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合格后到华电在藏水电站工作;吸收群众参与工程建设836人,创收4775万元;支持当地343辆车参与工程运输,给当地提供砂石加工、挡墙、开挖和绿化等辅助工程,创收22425万元。2017年以来,组织在藏机构及参建单位招聘当地大中专毕业生27名,聘用当地人员到工勤等就业岗位约100名。
至今,华电组织2个工作队7批次56人次驻村,累计投入资金约1200万元,实施援助扶贫项目22个,为驻村点群众办好事实事62件,有力促进了驻村点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华电正以党中央扶贫攻坚的战略思想统一认识和行动,汇聚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奋进力量。用心帮扶,情系百姓,中国华电始终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