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如期而至,各项重点活动也渐次铺开,但是安全生产并非只是在一年中的一个月才显得重要,“安全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生产要年年谈,日日讲,因为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终点,不能丝毫懈怠,必须从制度、思维上入手,强化现场落实,坚持风险管控,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制度保障,让生产一线的员工有奔头有干劲。安全生产“四强化、三坚持、两确保”工作要靠基层来推进,要靠一线来落实。不可否认,一线班组、生产现场的条件和环境都较为艰苦,基层员工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要从制度设计上去保障生产一线员工的权益,去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去落实各项指标的优化。要从机制和队伍建设上入手,以薪酬待遇和人员编制等要素为正激励,向生产系统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要以调动大多人数的积极性为准则,以发挥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要让生产现场成为干部、员工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成为一线员工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人生阶梯。一句话,要让生产员工工作有尊严,生活有前景,干起活来有奔头,有干劲。
思维创新,在“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安全生产讲究的是“稳”,但这个“稳”并非固步自封,并非墨守成规,并非要以效益的无谓牺牲来换取。作为企业,效益是第一导向,经济性始终是首要的。因此,在生产经营中,要在夯实安全基础的前提下,以“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信心理念为引领,统筹规划,算好经济账,绷紧效益弦。要加强与电网调度的协调,做好电量营销,优化电量结构,努力提高机组负荷率;要尽可能采购锅炉适烧煤种,并进行经济性对比分析,优化燃煤指标,找到安全、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要进一步精确耗差分析,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严格控制小指标运行偏差。总之,就是要提高认识,大胆尝试,深挖潜力,“压红线”运行。换言之,就是要在不破坏安全稳定局面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创新思维,胆大心细,优化运行,实现经济指标的最佳值。
定位精准,各企业负责人要对安全生产“守土有责”。安全生产工作千头万绪,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哪一专业的事情,既要统筹管理,团结协作,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基层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就要求各企业负责人找准定位,扮好角色,发挥作用,共同构筑企业安全屏障。生产厂长责无旁贷,要在做好安全生产的“本职”工作下,树立全局观,培养统筹的思维习惯,不能把“安全”和“效益”人为地割裂开来,要努力实现生产对经济的保障;厂长更要有一盘棋思想,不要求形式上的“下班组”、“深入现场”等,但要对设备、隐患以及生产经营等状况了若指掌,总体统筹,全面平衡,确保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断;党委书记不能“独善其身”,而要主动作为,和厂长一起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安全文化接地气、有实效。
隐患可控,把危险点危险源控制在不爆发的阶段。隐患不可怕,关键是隐患要可控在控,确保危险点和危险源控制在不爆发的阶段。隐患的监控和排查,关键又在于抓基础。“两票三制”“三讲一落实”“25项反措”等规定都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违背相关安全规定、超越底线的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当前,集团公司系统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企业遍布全国,甚至进军核电,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繁杂。特别是小水电、风电等单位,相较于火电企业,危险点和危险源较少,人员配备较少,人少事杂,容易引起忽视,万不能掉以轻心,要以事故防范、优化运行、技术管理等为重点,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巩固成果,固化标准,研究并完善适合风电、小水电生产特点的管控模式;要着力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开展精细化操作,实现全方位、全力度、全覆盖的管理。
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捷径,也没有“新概念”,关键是抓落实。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务要达成,目标要实现,关键在于干,在于落实。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实现“全面提升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