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时代弄潮儿”是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名当代青年发出的殷切期盼,除了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要走好新征程,广大青年自然被寄予更高的期望。面对时代瞬息万变的浪潮,有志青年们理应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善泅者”(弄潮儿),手持中国梦的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顷中,腾身百变……
“勇”是一种自信,心有底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文化自信”,面对崭新的未来,广大青年亦须先鼓足勇气,展现出热血青年的自信与底气。这份“勇”它必须有根,它必须区别于意气用事的匹夫之勇,区别于一时冲动的鲁莽之勇,它,必须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一方面,作为华夏血脉,回顾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这份底气我们一直充沛于心。这份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历经历史长河洗涤后,愈发强健的,源于民族内在顽强生命力的自信,是经得起考验,能靠文化发展实现和平崛起的文化内涵自信。另一方面,作为当代青年,国家数年来努力发展结下的硕果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留学深造的机会,搭建起了一座座与世界各国青年平等交流的桥梁。如今,我们不再那个只能闭着眼睛学唱“ABC”英文歌的被动“学生”,面对信息畅通的大千世界,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和展现自我的权利,能够搭上时代的快车和世界共同进步。因此,我们比过去更有底气,这份底气,能够让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自信,足以点燃广大青年心中理直气壮干事创业的火种,让我们在最美好的年华,亦能勇敢地唱出“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勇”是一种态度,溯流而上。在工作与生活中,“勇”的形式纵然多样,归根结底却是一种质朴的态度,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服输的执着,这份“勇”它必须刚劲中带着灵巧,切忌胸前挂“勇”的闭眼横冲直撞。
对于初出校园阅历尚浅的青年而言,新的环境和岗位造成的“不适感”可能带来思想和情绪上不可避免的彷徨,面对思想上的不安和疑惑,我们应该正视这份执拗劲儿,以良好的心境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断给自己“给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作为青年员工,我们在工作及业务水平上,固然存在的经验不足,不可因小小失误和困难而妄自菲薄,在踌躇不前中应该善于倾诉,做情绪的“主人”。其次,要通过业务上的不断精进,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可,善于利用企业搭建的系统和企业内的“人才交流会”,主动获得不同年龄阶层典型榜样的力量,向“过来人”请教,在与先进典型员工近距离的交流中,重燃斗志,积极思考适合个人的成才方向,在与同事、师傅们的学习交流中,将面临困难敢于求助的“勇”,逐渐转化为学方法、学技术、学经验到向优秀人才逼近,不断追求我超越的“勇”。最后,更要重视持续学习,增长本领,形成内在正向循环,以更明朗的心境,不断积蓄一鼓作气溯流而上的能力,以更明朗的心境,迎接挑战。
“勇”是一种作风,腾身百变。“工匠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实践中,这份“勇”它必须遇土则生,在企业和岗位的沃土中不断开花,以行动促成转变的契机。
广大青年要真正实现成才目标,重点始终在个人,关键在于将个人期望转化为现实动力。然而,实践的路途或如“黎明前的黑夜”,虽蕴含着希望的曙光,黑夜和寒冷却往往将迫切渴望成才的青年“震慑”在了成功的路上,因而,提升个人执行力和持续行动力才帮助我们快速抵达成功彼岸的双桨。一方面,我们要从根源上提升执行力,实现知识增长上的“马上问、马上学、马上做”。一方面更要尊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成功规律,重视“持续执行力”,身体力行地长期投身于实干工作,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传承务实、细致、认真的工匠精神,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及突出的业务能力创造属于个人的独特价值,长此以往,以自我打磨的方式褪去青涩,不断精进,做行动上的强者,必能在变化莫测的时代浪潮中,昂首迎风而立,凭此眺望更远大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