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交通规划显示,在每年车辆限购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的指标将进一步提高。业界认为,虽然这只是北京一地的政策,但对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了投入,新能源汽车渐成车企必争之地。
新能源车新一轮高潮到来
2015年,北汽完成了2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成为中国纯电动车销量第一、全球纯电动销量第四的车企。日前,北汽新能源又募集了数十亿资金投入到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完善全球化研发体系、智能化工厂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搭建中。继美国硅谷、德国亚琛、西班牙巴塞罗那海外研发中心之后,北汽新能源还将在意大利都灵和日本组建两个研发中心,以提升外观和内饰设计研发水平以及微型车产品的轻量化设计。
上汽集团近来也计划对新能源汽车业务投入80多亿元,用来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新产品的产业化与市场化。上汽集团方面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上汽集团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当前,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汽车行业面临变革和转型。在此情况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快速发展,汽车企业纷纷从传统汽车行业逐渐涉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内汽车业的龙头,如果公司不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会错失业务发展的良好时机。
不仅是国内企业,众多跨国企业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频现大动作。宝马7月1日与英特尔以及发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Mobileye公司联合表示,将联手开发未来的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产品。
大众公司前不久也宣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将加速新能源车型的研发进程,加强新能源车型在产品中的占有率。计划到2025年推出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纯电动车的销量也将大幅提升至200万到300万辆,从而将大众集团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未雨绸缪者抢得先机
科技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10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有19个重点项目入选,共计划补贴约10.15个亿,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6个技术方向,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
虽然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的政策在逐年退坡,但国家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并没有改变,并更侧重于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在此背景下,那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早有规划,站在市场前沿的企业获得了发展先机。
据了解,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进入很早,从2009年到2015年间,已投入超过60亿元。对此,上汽集团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大家都在抢,而上汽对新能源业务这么看重,也是因为整个汽车行业这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作为国内最早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江淮汽车也开始体会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历经9年6代,迭代研发的江淮汽车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品正向开发的能力。目前,江淮纯电动汽车累计推广超过2万辆,累计安全行驶里程达到3亿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超过20万公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今年1月到5月,江淮iEV系列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8371辆,同比增长399.17%。
销售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技术支撑和实践积累。从2002年起,江淮汽车率先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规律,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也为产品开发积累了大量重要的基础数据。如今,江淮已掌握了电池模组、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具备了快速推出新品的能力。
多年发展积累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产品、品牌优势得到释放,推进了江淮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江淮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占汽车总产销量的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资本追捧但关键技术待提升
在汽车企业频频大手笔投入新能源领域的同时,许多社会资本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跑马圈地。
比如,包括阿里、百度、腾讯、乐视等公司在内的新兴互联网企业纷纷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进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些高科技公司发挥其科技优势,在智能化、新能源、无人驾驶、车联网等领域与传统汽车企业展开合作与竞争。
除了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一些传统制造型企业也开始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了另一种模式的逆袭。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非格力电器莫属。前不久,格力电器宣布收购从事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等业务的银隆新能源100%股权,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而从事风机制造的上市公司亿利达近来也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铁城信息全体股东所持有的铁城信息100%的股权。据悉,铁城信息主要从事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车载充电器、直流转换器、电池容量显示仪表等软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叉车、高尔夫球车等领域。
亿利达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个高速发展的战略新兴行业,实现优势互补,拓展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
不过,在受到资本追逐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新能源汽车距离完全成熟还有比较远的道路,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方面,尤其是电池、电控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性能与市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同时,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技术、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里程焦虑仍不能消除。虽然国家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充电设施的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障碍,尤其是小区内充电设施的建设在实际推进中非常缓慢。
针对此,一些企业正在尝试换电模式,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但却在场地、电池产品一致性等方面遇到很大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还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
另外,一些地方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市场壁垒,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