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光伏大棚以“顶部发电、棚内种植”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太阳能发电”与“植物需要”争夺阳光的问题。协鑫新能源近日获得的一项农业光伏大棚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0369872.X),在不同光伏组件的空隙中巧妙安装反光镜,让更多阳光照入大棚,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据了解,传统农业光伏大棚为满足植物生长对阳光的需求,会在不同光伏组件之间预留足够的光照空隙。在确保棚内射入同等光线的情况下,采用协鑫新能源上述实用新型专利的农业光伏大棚在不同光伏组件之间可以预留更小的间隙,从而获得更多的可用发电面积。此外,这种采用这一实用新型专利的农业光伏大棚还可以根据不同地点的太阳运行轨迹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安装角度,优化光照效果。
光伏农业是科技进步催生的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也是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开发绿色能源的新路子。国家能源局2015年下达的通知中明确表示,鼓励结合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等合理配置光伏项目。近年来,光伏农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兴农与光伏装机的重要方式,受到政府、企业、农户的多方关注。
协鑫新能源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旭辉介绍,为了提升光伏农业的综合效益,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储备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农业方面的创新型设计方案。此次农业光伏大棚新设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是对协鑫新能源科技创新的充分肯定,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并将各类专利逐步应用在新开发项目中,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另悉,协鑫新能源在近期还获得了一项光伏支架结构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0370095.O),颠覆了传统的横梁用大截面的型钢材料,直接采用相应规格的钢筋,用夹扣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立柱的跨度可以增大到原来设计的两倍或更多。因这一结构减少了支架基础的数量,有效节省材料的同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对立柱、斜梁等主构件的安装精度要求低,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减少施工成本和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开发运营商之一,协鑫新能源正积极深耕光伏农业项目,建成运营项目包括江苏省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金湖100MW),吉林省第一个牧光互补项目(通榆15MW),内蒙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香岛161M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