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家发改委通知,已对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等13家跨省管道运输企业进行了定价成本监审,并据此核定了相关管道运输价格,相关价格体系将于9月1日起执行。核定后的13家企业管道运输平均价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
与此同时,发改委宣布,自9月1日起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此次下调每年将直接减轻下游用气行业企业负担70亿元左右。
在业内看来,核定跨省管道运输价格,将促使利用率低的管道公司加速对社会第三方开放,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推动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推动管道独立运行。
管网企业响应:向第三方放开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拟改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率先在重要网络型自然垄断领域实现价格监管办法和成本监审办法的全覆盖。
目前,我国有跨省管道运输企业13家,共拥有长输管道4.5万公里左右,2016年输送天然气1950亿立方米左右。
根据《办法》规定,2017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组织12个成本监审组对13家企业按照统一方法、统一原则、统一标准进行了成本监审,并在此基础上核定了跨省管道运输价格。
在业内看来,核定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企业的运输价格,最直接的作用是推动管网向第三方开放,这将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建设和相关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发改委政策甫一落地,相关管网企业就迅速响应。张家口应张天然气有限公司和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当日分别在网站发布公告,欢迎第三方企业使用旗下天然气管道,以提高管道利用效率。这或是国内首批对外开放的管网公司。
张家口应张天然气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2016年公司管道负荷率较大幅度低于75%,既不利于天然气管道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影响了公司经济效益。为提高天然气管道利用效率,公司欢迎社会各方使用应张天然气长输管道。
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则是一家融合央企、国企、民企、外企等多种经济体制结构的股份制清洁能源企业,目前拥有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约1000公里,覆盖居民用户超过300万户、工商用户2万余家。据悉,该公司控股的管道公司负荷率也不足75%。
政策直指市场化价格机制
在业内看来,天然气管网放开更深层的意义,则是推动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推动管道独立运行。
2013年以来,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占消费总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已由市场主导形成。为推动天然气市场化交易,促进市场价格形成,国家一直鼓励和倡导天然气进入公开交易平台透明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再次明确,允许所有进入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完全由市场交易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气价不受门站价指导价格的影响。随着部分管道逐渐向第三方公平准入,交易中心市场化交易基础正在逐步确立。这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尝试,也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昨日,国家发改委还发布降价通知,从2017年9月1日起,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了管道运输价格,并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促成此次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下调。
据介绍,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按政府管理价格的非居民用气约700亿立方米测算,每年将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以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气行业企业负担70亿元左右。如果考虑政府管理价格的天然气价格降低,对市场化定价天然气的带动影响,则占国内消费总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气价格都有望降低,降价总额可达160亿元以上,将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