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笔者去河北保定农村走亲戚发现,亲戚家里过去的煤炉换成了天然气灶,取暖也换上了壁挂炉。亲戚告知,过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柴”换成了“气”,“气”成了开门七件事的第一件,缺不得了。
一个产品一旦成为生活必需品,就必将迎来大发展,天然气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进入用气高峰,我国天然气消费持续高位运行。截至1月20日,累计用气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15%,增幅在所有能源产品中位居首位。
需求的高增长也会带来压力。如何保障百姓能用上用好天然气,近年来也成为政府高度关心的民生大事。于是,肩负着全国70%供气任务的中国石油,几年前就像铁路部门保春运、电力部门迎峰度夏保供电一样,启动了天然气冬季保供行动,以避免气紧甚至气荒的出现。
在多方努力下,我国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但个别年份也出现了紧张局面。特别是去年初,由于需求上升过猛,全国不少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气紧”,个别地区的居民甚至不得不“错峰做饭”,影响到正常生活。
那么,我国的天然气紧张,主要矛盾是消费过旺还是供应不足?是应该重在开源还是应该强调节流?
我国天然气消费虽然增长迅猛,但是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目前只有7.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在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也在20%以上。这就说明,我国的天然气消费水平不是高了,而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从历史上看,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经济越发达,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越大。据权威机构预测,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作为化石能源的天然气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到205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3.5%升至27.5%,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无论从国情还是世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天然气产业都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未来大有作为。
近年来,我国在加大天然气供给上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也不断加大。从勘探开发到储气库建设,从西气东输等大型管道布局到最后一公里的城市管网建设,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投入都在数千亿元规模。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淘汰了煤炉、柴灶,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在一些重点城市,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甚至连集中供暖也都用上了天然气。
即便如此,天然气领域仍是短板产业。近年来,我国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去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超过1200亿立方米,同比大增超过31%,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从上一年的不到40%一下子超过了45%,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而我国天然气管道和储气库规模跟发达国家比,还明显不足;最后一公里的天然气管网还远没有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同时,由于天然气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加大投入十分必要,是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
一项投资,只要既补短又惠民,就必将受到百姓的欢迎,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天然气就是这样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