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三一重能在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隆重举行海机产品发布会暨下线仪式。本次下线的海上机组产品是三一重能在东营下线的首款产品,标志着三一重能正式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东营市副市长孙永,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三一重能副总经理余梁为,三一重能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彭旭,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长陈为国,三一重能海上风电总经理张飞龙,东营市政府、开发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三一重能客户代表出席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仪式由三一重能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彭旭主持。
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于2月14日正式开工投产,兼具海上和陆上机组的生产能力,基于三一重能长期、成熟的陆上风机技术积累,以“箱变上置高速双馈”为技术路线的首台海上风电机组也在这里诞生。
仪式上,东营市副市长孙永、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三一重能副总经理余梁为和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长陈为国共同宣布三一重能9MW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随着现场大屏幕的缓缓展开,一台长13.6米,高4.1米的整机机组呈现在所有来宾面前。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在致辞中表示,海上风电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蓝海”,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统筹推进海上风电建设。今天,三一重能首批海上风电产品在此正式下线,必将为推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助力赋能、增光添彩。希望三一重能以此为契机,在海上风电领域,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军优势,实现更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未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营造一流产业生态,集聚更多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康茂礼说。
三一重能副总经理余梁为在致辞中表示,东营市风资源丰富,发展风电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三一(东营)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从开工到首台海上机组下线,仅用45天时间,这是东营市政府及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三一重能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也是三一重能“言出必行、嫉慢如仇”的企业作风最好的体现。相信在东营市政府及开发区的信任下,三一重能定会为东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而努力,为国家“双碳”目标和清洁能源转型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长陈为国在机组发布仪式上介绍,三一重能9MW海上风电机组针对长江以北海域设计,叶轮直径230米,扫风面积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满发情况下,叶轮转动一圈可发电20度。针对7.5米年均风速,20米水深海上风资源,是最具性价比的配置。机组采用双箱变上置、高速双馈技术路线。采用国内一线大部件供应链,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面测试验证,全方位保障机组可靠性。在海运、海上吊装、调试和运维等场景,主机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显著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机组已经获得CQC设计认证。
充分验证 我们是靠谱的
不做最大的,只做最好的。在风电行业“最大”机组频频下线的趋势下,三一重能仍然遵循第一性原理的设计理念,坚持以“可靠性”为第一准则,从9MW海上风电机组开始稳步前行,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该机组继承了三一重能陆上风电机组高可靠性基因,采用高标准防腐体系和除湿技术,优选更高品质部件,可靠应对海上“高盐高湿、可达性差”的复杂环境条件。
技术创新 我们是领先的
三一重能9MW海上风电机组采用了双箱变上置技术,在机舱前部两侧安装两台成熟的5MW级别箱变,优化了箱变的重力载荷,提高机组稳定性。该机组通过先进控制算法降低载荷,结合结构优化,从风轮、叶片到机舱实现轻量化设计,也降低了运输、安装成本。
为客户降本 我们是认真的
众所周知,海机运维成本远超陆机。优化运维成本也是降低海机度电成本的重要维度。三一重能从三个维度着手应对。第一、整机到子系统到部件的可靠性量化分配和测试验证保障。通过提升可靠性和可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第二、针对定维工作量和部件运维周期的优化设计;第三、数智化运维系统,对关重部件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因素跟踪监控和防控预警,提供全生命周期监察优化。
三一重能将以实际情况为导向,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优先级,生产出“稳健、实用、经济”的海上风电机组。未来,也将推广出适用于不同海域、更大容量的风电产品。
品质改变世界,智造创领未来。三一重能求真务实,依靠高品质的风机助力客户成功。未来,三一重能将继续秉持“高、大、长、轻、智”的技术理念,深化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数智化转型,为降低度电成本,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清洁能源转型,与客户一起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能源报 记者:仲新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