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电> 海上风电

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重返“高速路”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12 09:01:59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整机价格下降、建设安装成本走低、电网接入条件改善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重回高速增长轨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热点。

新增装机量将快速上升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量为36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8%,占全国风力发电总装机量的8.5%;2023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为604万千瓦,超过除2021年外的其他历史年份。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震指出,今年,我国海上风电建设节奏前慢后快,多省市推进项目竞争性配置,呈现从近海向深远海、从单体项目向大基地转变的趋势。

《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其中,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将排名前列,辽宁、广西建设节奏增快,海上风电大基地建设逐步成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认为,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开发潜力超过500亿千瓦,中国近海、深远海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0亿千瓦。

工程装备技术进步明显

今年,我国海上风电提速发展,得益于海上风电工程装备技术的进步创新。

据了解,海上风电工程装备主要分海上风电专用工程船、建设服务船两大类。其中,风电专用工程船主要包括风电安装船和运维船,建设服务船主要分为起重船、铺缆船、自升式平台、多用途船等。以自升式平台为例,今年12月,中国电建华东院研发并投建的国内首座7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测试验平台交付,该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指标最先进的海洋新能源综合勘探平台。业内人士评价,此平台为我国海上风电、深远海技术装备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电建华东院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李炜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深远海风电场规模化开发、风电机组大型化、海上输变电技术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海上换流站的轻量化、集成化设计和施工成套技术将因此得到提升。

再比如,今年5月正式并网发电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意味着风机与漂浮式基础一体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9月,国家能源集团开发建设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成功下水,标志着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技术获得突破。

“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利用率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利用率。2024年,海上风电专用工程船、建设服务船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王震表示,今年,我国海上风电安装船数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安装船新交付17艘,占全球65.4%,创下历史交付纪录。随着近两年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批量交付,供需紧张局面大幅缓解,预计明年海上风电安装船交付数量将大幅下降。

融合发展成热点方向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热点。今年,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要求,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田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广东、海南、江苏、辽宁等省陆续出台地方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文件,鼓励对海上风电用海进行立体设权。

如今,除分布式海上风电为油气平台供电外,企业利用地理空间重叠的条件,对集中式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融合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据了解,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海上制氢等融合发展场景和模式正相继开展示范验证。明阳智能“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投运,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运维养殖综合平台“华电泓胜一号”开工建设,四川大学团队完成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海试,中集集电、华电重工等正在研发海上固定式和漂浮式制氢装备及成套系统。

在业内人士看来,综合化、融合化、一体化海上风电开发是重要方向。“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深水网箱”等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助力海上风电发展,还可以不断延伸海洋产业链,吸引创新企业形成集聚效应。

来源:中国能源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