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大沙漠边缘的艾因乌塞拉高原,夏季气温超过45摄氏度,地面温度甚至高达60多摄氏度。那里的大风一刮就是几天,剧毒蛇蝎横行无忌。
在这方圆十几公里都没人烟的沙漠死角,中核集团伸向阿尔及利亚的触角却清晰可见。
同一片大陆上,中广核也在进军素有“东非十字架”之称的肯尼亚。无论怎样复杂的自然环境,似乎都挡不住中国核企的出海热情。
“经过福岛事故之后世界范围对核电发展的冷静反思,当前全球核电大规模发展迎来第二个黄金时期。”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如此判断。
最近一段时间,从罗马尼亚、南非再到苏丹,中国核企频频现身海外,中外核电合作的消息更为密集。在一些西方企业不愿染指的地域,都能发现中国核企的身影。
中核集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一带一路”上及其周边有6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新建机组将达到200多台。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投资约1000亿元,30台机组则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元产值,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元产值。
随着中国核电出海步伐加快,很多外国人甚至学会了中国方言。以巴基斯坦为例,人们可以在中核集团工程现场发现很多四川话说得“挺溜”的巴方员工。
截至目前,中国三大核能巨头已与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约旦、亚美尼亚、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核能协议。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背后也潜伏着各种风险。为了避免潜在的亏损,业界呼吁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
两大技术领衔
5月27日,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宣布,由中广核参与开发、建设、运营及退役的投资额达72亿欧元的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是罗马尼亚优先投资项目。
此前的5月26日,国家电投总经理孟振平拜会南非总统祖马,就核电、常规能源领域合作进行了沟通;5月22日~23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率团出访苏丹期间,中核集团与苏丹签署了两个框架协议,标志着该公司与苏丹在核电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系列中外合作的最新消息,是中国核电加速出海的有力证据。
相比苏丹,中核集团在阿根廷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突破。2015年11月15日,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商务合同及压水堆核电站框架合同,标志着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落地阿根廷。
华龙一号是中国用于出口的主流核电技术之一。该技术已于去年在中核集团福建厂址和中广核广西厂址开工建设了两台示范机组,用作核电出口的参考。
中广核在英国也有突破。2015年10月21日,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EDF)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其中的一个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
除此之外,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已把触角伸向了阿尔及利亚和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国家电投在南非、土耳其等国核电市场的开发工作同样取得进展。
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和美国西屋公司共同与土耳其签署了土耳其第三核电厂建设的排他性合作备忘录,将组成联队为土耳其建造“2台AP1000+2台CAP1400”的核电项目。
“这两国非常看好CAP1400技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国家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总设计师郑明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3个月前,土耳其能源与自然资源部部长贝拉特·阿尔巴伊拉克一行造访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出席会议的一位核电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天双方就合作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他意指对方对中国的技术非常感兴趣。
CAP1400技术是中国用于出口的另一个主流技术。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CAP1400在山东石岛湾的示范工程有望年内投入建设。国家电投旗下子公司国家核电的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一旦该项目投建,将有利于促进 CAP1400的出口。
目前看来,华龙一号和CAP1400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两大主流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响了知名度。
对西方的优势
与西方相比,资金是中国核电出海的一大优势。比如,基于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存在“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捷克、德国、西班牙等国企业在几年前相继退出。
“罗马尼亚缺乏足够的资金,而中国在这方面则有优势。”一位曾经代表国内核企到罗马尼亚考察的核电人士对记者说。
经过几十年经营,中国核企“手上有钱”。相比于火电等传统行业,核电在中国甚至有“印钞机”之称。比如,在拥有两台197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发动机转一圈可以赚30元人民币,一分钟3000转,一年7200个小时,一台机组一天发电下来就是1500万元。2015年,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和中广核旗下中广核电力两大上市公司依靠售卖自身核电站所发电量获得的总收入高达680亿元。
除了自有资金,中国核企在海外竞争中还有银行的“弹药支持”。比如据外媒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已同意为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 号机组建设提供融资。而在中核集团与阿根廷签署上述合作协议的前一天,工行和阿根廷经济部已正式签署了融资条款清单。
中国核电出海的另一大优势是便宜。“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核电企业人士对记者说。
“经过30多年的建设、运营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现在完全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可以与核电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了。”孙勤表示。
警惕海外“陷阱”
但核电走出去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孙勤说,除了资金量非常大、核工业属于敏感技术外,核电合作是出口国和接受国长期合作的项目。从开始谈合作,到合同签订、建造完工,需要10年左右;建成以后,需要运行60年,如果改造之后甚至可能达到80年;退役以后,还需要设备拆除、乏燃料处理等,也需要时间。
核能工业的几大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只有少数大国可参与并主导全世界核能的发展和产业化,是低碳技术领域最尖端和最具垄断性的高科技产业。这意味着,在短期内,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韩国等世界级核电列强的企业将继续保持着核电制造市场的垄断格局。
尽管看起来声势浩大,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核电出口方面,中国目前仅在巴基斯坦成功出口了6台核电机组。
中广核在英国参与投资建设的HPC项目被认为是核电走出去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标志。中广核官方曾称,“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将充分利用双方在核电领域的优势和经验,推进英国核电项目建设”,力争将此项目打造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工程。
但有法国媒体近日称,为了回应来自法国电力集团内部工会以及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法国电力集团企业委员会上周决定将请企业外部专家审议英国核电计划的可行性。工会呼吁将投资计划延期两至三年,担心修建英国核电厂所必需的巨额投资将使早已面临财政危机的法国电力集团陷入瘫痪。
“是有这样的事情。”一位接近法国电力集团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中广核发言人黄晓飞最近表示,尽管近期媒体对HPC项目有一些担忧,但英法两国政府对HPC项目的支持始终未变。
即便如此,多位核电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正处于经济困境的法国电力集团一旦退出或推迟HPC的投资计划,对中广核来说将是一大打击。
有不少核企人士都对记者说,美国核企和俄罗斯核企都没有参与英国核电项目的竞争,其中原因充满想象。而法国电力集团在英国经营多年,已经同英国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而中广核则是首次进入英国核电市场。业界人士呼吁,在企业进行投资之前,充分研究当地市场环境非常关键,避免“人傻钱多速来”的尴尬。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曾告诉记者,由于经验不足,中国企业在海外吃亏的事太多了。还有业内人士提醒,有些地方为什么西方企业就不进去?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