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或暂缓,门槛将提高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第一电动网

6月5日,据新浪援引彭博社的报道称,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电动网记者迅速求证接近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基本分为三类回应。政府层面的人士暂对此不予置评;有专家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但有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情况是有可能的,近日官方可能会出台相关调整通知,第一电动网将持续跟踪报道。

具体分析而言,部分媒体报道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发放有误读,事实上,发改委核准≠新能源汽车资质发放。

根据《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号),企业在中国境内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发改委核准或备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这种级别则需要先向地方发改委提出申请,通过后,再由地方发改委向中央递交申请。

所有新建车企获得发改委核准仅是第一步,想要真正获得资质还需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而最终能不能卖车,需看企业及产品是否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前15个获得核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中,只有北汽新能源一家进入工部目录,其他14家企业仍在申报工信部准入。

由此来看,如果上述传闻属实,关卡设在“发改委核准项目”还是“工信部发放资质”,亦或同时加严,对行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已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发改委和工信部已相继出台“碳配额”和“油耗/新能源积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汽车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被认为是调控传统车发展与推动新能源汽车升级的“两手抓”。

政策整体看来都是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何在此时传出“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的消息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已获得核准的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中,有几家企业存在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另一方面,新建项目批复节奏较快,从2016年3月第一家企业获得核准,至今一年多时间内已有15家企业进入,几乎每月一个,在建产能累计达86.5万辆。

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领导已在部分会议上表达过“提高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政策思路,强化行业监督管理。为避免新能源汽车重规模增长、轻技术创新,过度依赖补贴等问题,门槛收紧变严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区块链, 新能源汽车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