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行业业绩“坐滑梯”能否“软着陆”

发布时间:2017-01-10 来源:中国电力报

  —— 发电行业2016年回眸与2017年展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工业的贡献,预计2016年GDP增长6.7%,我国经济避免了“硬着陆”,实现平稳开局。2016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缓中趋稳、利润同比增长8.6%,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发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经营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业绩置顶”。进入2016年,能否与全国工业企业“同频共振”呢?2017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呢?

  2016年发电行业业绩“坐滑梯”

  与全国工业企业形成反差的是,由于政府下调上网电价、市场交易电量迅速增加、机组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电煤价格大幅反弹、环保政策层层加码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行业2016年开始坐“坐滑梯”,出现了量价齐跌、效益下滑、区域分化的格局,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不过,2016年也是发电行业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调低电源投资力度、承担降低“用能成本”、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一年。

  1、用电量增长好于预期,机组利用小时仍持续下降

  纵观2016年,发电行业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好于预期,成为阻挡业绩加速下滑的重要因素。2016年初,中电联年初预计当年用电量仅增长1%~2%,后来又适时作了两次调整,分别增加到2.5%、4.5%。实际上,由于实体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中部、东部用电量较快增长(5.1%、4.9%),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11.66%、11.43%),以及第三季高温天气等因素的拉动(7.8%),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国发电量增长4.2%,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五大发电集团基本上提前1个月完成了全年发电量计划。

  但是,由于2016年1~11月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5.7亿千瓦,增长10.4%,比2015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发电利用小时“摊薄”效应明显。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3434小时,同比下降195小时。根据中电联专家最新预测,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约6万亿千瓦时,增长“略高于5%”,但火电利用小时约为4150小时,比2015年4329小时减少179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因此,尽管用电量、发电量的增长好于预期,但架不住装机的快速增长,整体发电利用小时仍处于下降通道,成为全年第二大减收因素。

  2、电煤价格大幅反弹,火电赢利“基石”松动

  经历了2015年电煤价格的“跌跌不休”,进入2016年,煤炭市场实现了惊人的“大反转”:从低位加速回升。2016年上半年回升30元/吨,到11月初居然高达600多元/吨,累计回升230元/吨,涨幅62%。11月中旬起,煤企、电企以535元/吨开始签订中长期合约,进入12月,煤价开始高位回调。据统计,6月以来,部分电厂实际到厂煤价累计涨幅超过300元/吨。

  2016年上半年火电板块仍有较丰厚的赢利。下半年,随着煤价的大幅反弹,火电企业加快获利“回吐”。据悉,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利润大幅缩水,2016年9月份由正转负,亏损2.59亿元;10、11月份亏损额扩大到7.91、12.86亿元。煤炭价格的大幅反弹远远突破年初的燃料成本预算,预计全年火电板块整体处于微利或盈亏边缘,西北、西南、华北、内蒙等区域出现严重亏损。在目前稳增长、降成本的大背景下,尽管有煤电联动政策,发电企业也提出诉求,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计划付诸实施。因此,煤价反弹,成为今年火电企业业绩加速下滑的一个主因。当然,也有利于发电集团的自产煤板块,大幅度减亏,甚至扭亏为盈。

  3、政府、市场双管齐下,降电价成发电企业第一大减利因素,但社会分享了巨额红利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201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3分/千瓦时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加上2015年下调2分/千瓦时的翘尾影响,影响发电利润超过千亿元。同时,新电改加大了试点范围,大幅缩小发电量计划,通过双边交易、集中竞价交易、跨区跨省送电等市场化方式,市场交易电量大幅增加,比重快速增加到近30%。尽管“折价”交易幅度缩小,仍对发电行业形成了更大的冲击。在一些西南、西北、东北“先行先试”区域和电力严重过剩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已强力体会到来自电力市场竞争的压力。据统计,工商用户累计降低用电成本超过1000亿元,占2016年供给侧改革降成本近万亿元的10%。新电改释放的“降电价”的巨额红利,惠泽实体经济,增强了竞争能力。当然,对发电企业来讲,电价水平的下降成为今年造成业绩下滑最大的一个因素。

  4、国家严控火电打出“组合拳”,通过“有形之手”对煤电发展举起“砍刀”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率先打出了调控煤电过快发展的“组合拳”。

  一是设立煤炭消费总量、碳减排“天花板”。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41亿吨,占比控制在58%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二是严控煤电新建规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建立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推出限制煤电发展“三个一批”(取消、缓核、缓建),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前3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项目;前两年煤电核准处于“冰冻期”。

  三是煤电环保政策层层加码、日益严苛。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现役、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煤耗分别低于310、300克/千瓦时。启动碳排放份额的分配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置非水电可再生能源配额(9%)和煤电许可证证,下一步拟对煤电开征碳税。

  可见,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有形之手”对煤电发展举起“砍刀”,发文之密,力度之大,史上罕见。2016年已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1~11月份,火电完成投资928亿元,同比下降5.3%;火电新增334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405万千瓦。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缓解煤电产能过剩,实现电力市场的再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5、清洁发展:政策调整,投资下降,电量大幅增加

  针对电力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一方面严控煤电,另一方面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政策也作了新的调整。在能源、电力“十三五”规划中,除了水电、核电超前规划,适度加大开发,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外,改变了过去对风光电一味鼓励发展的政策,调低新能源上网标杆电价,设立风电建设监测预警机制,并在“十三五”放缓发展节奏,优化空间布局,力争2年内将弃风、弃光控制在5%的合理水平。同时,2016年电力清洁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投资结构:清洁能源投资仍占大头,但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有所回落,且除光电外投资增速均同比大幅下降。2016年1~11月份,全国电源投资26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7%。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65.5%,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

  ——电源结构:2016年1~11月份,全国新增8557万千瓦装机,其中:清洁装机新增5212万千瓦,占比60%。根据全国能源工作会透露,2016年电力装机达到16.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36.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电量结构:2016年1~11月份,全国发电量537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其中:水电发电量9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核电发电量1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风电发电量2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3%。清洁装机发电量的增长,不仅大大超过火电发电量的增长,也超过平均发电量的增长。

  6、新电改热议中加速推进,催生发电行业“新业态”

  2016年新电改尽管议论、争执不断,但电力市场化交易仍在积极推进,跨区域、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基本建立,发用电计划、竞争性环节电价不断放开,输配电价改革全面推开、配售电侧改革引爆社会,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开展售电业务热情高涨,电力市场化架构初步搭建。这对发电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既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催生了“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

  一是市场导向,用户为王。广东率先在全国进行有售电公司参与的月度集中竞价。2016年成交电量159.8亿千瓦时,平均结算价差从4月的-147.926厘/千瓦时,一路回落至9月的-37.421厘/千瓦时,呈现出价跌量升的局面,发电企业整体让利空间围绕1.5亿/月波动。在7次竞价交易中,售电公司从最开始的13家猛增至154家,其中有53家售电公司完成了交易,市场占有率71.37%,大用户自行购电成交比例为28.63%。2016年10月,进入广东售电目录的企业达到210家。其中,传统发电企业或热电联产企业也积极参与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电力市场的洗礼。

  二是纷纷进军配售电业务,延伸产业链。据媒体统计,2016年经营范围中包含“售电”业务的公司已经增加至3512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公布了105个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除了工程公司、工业用户、科技公司、节能公司、环保公司、服务企业等社会企业不断加入外,各大发电集团改变了等待观望的态度,纷纷试水配售电业务。如华能集团领先进军配售电业务,系统各单位成立售电公司21家,占五大发电集团总数的43%;华能所在30个地区,共有2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上报了发改委,占五大发电集团总数的58%。配售电业务对传统发电行业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是一项开创性的战略产业。尽管阻力不小,竞争激烈,但随着电网的进一步开放、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成为发电行业新业务板块。

  三是抓住新电改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积极稳妥进入电力新业态。进入“十三五”,发电企业面对“一新三改”(经济新常态、电力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复杂多变的政策市场环境,国家严控煤电,风光电发展也受限,非电产业效益分化、整体亏损,开始探索进入电力新业态,包括:充电桩、抽水蓄能、储能技术、地热与生物质发电、电能替代产业、水务产业、油气管网、分布式能源、微网、泛能网、智能电(热)网、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供应等。同时,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能源形式互换、能源技术数据与信息技术数据的互用、能源分配方式的互济、能源与消费商业模式的互利。

  7、2016年经营业绩:与众不同——“坐滑梯”

  2015年,发电行业实现了“黄金四年”(2012~2015年)的“业绩置顶”。然而,进入2016年,发电行业“与众不同”,开始“坐滑梯”,业绩逐季下滑,而且“加速度”。

  据中电联资料,2016年1~11月,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利润下降67.4%。梳理2016年增收因素,其实也不少:一是资金市场宽松,综合融资成本为4.5%左右,比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节约财务费用超过230亿元。二是水情较好,水电增发增利;气电气价下降增利;风电、核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幅较大。三是煤炭等非电产业减亏扭亏;四是“走出去”力度加大,来自境外产业的收入、利润明显增加;五是各发电集团响应国资委号召,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降低煤耗,积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大力处置“僵尸企业”、治理特困企业、压缩管理链条,继续执行“八项规定”,严控成本费用。但是,由于煤电板块举足轻重,处于盈亏中心位置,仍出现了整体业绩的大幅下滑。2016年1~11月,五大发电集团共实现利润542亿元,比上年同期980亿元下降45%,预计全年利润600亿元左右。

  2017年发电行业能否“软着陆”?

  展望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明确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在电力、油气等领域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新突破。由于发电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形势错综复杂,既有机遇,更有挑战,既有增收因素,更有减利因素,2017年发电行业经营业绩能否止跌企稳、实现“软着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发电企业初步上报的2017年预算看,业绩很不乐观。

  1、煤价涨跌是2017年影响发电行业经营业绩最主要、最基础的因素

  2017年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拉动总体差不多,清洁替代、电能替代、气候回归正常将制约动力煤需求,减需约2%左右。煤炭有效供应量将受到退出煤矿、新增产能等因素影响,估计煤炭去产能、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还会坚持。部分煤矿受投入减少、采掘失调、运力制约等个体因素制约,产能可能不能有效发挥。有关政府部门正在制定政策,包括完善276个工作日产能储备制度,减量置换和产能交易制度,煤炭最低和最高储备制度、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机制等。据煤炭专家预测,2017年煤炭需求将基本持平或略有减少,市场供求将逐步回归总体平衡、略显宽松的状态。因此,煤价不太可能再现暴涨现象。由于目前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550~600元/吨)已超过火电企业盈亏平衡点的煤价(500元/吨),煤企、电企以535元/吨签订中长期合约,第四季度冬贮了大量高价煤,火电亏损面将进一步扩大,2017年一季度最为严重;或许进入二、三季随着煤价的回落,整体业绩会有所企稳。全年预估,火电企业除了华南、华东仍有一定的赢利外,大部分区域的火电亏损加剧。

  2、2017年用电量的增长将不上年,发电利用小时仍将持续下降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单位能耗进一步下降。特别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抑制钢铁、建材及部分工业用电;汽车购置税政策能否延续将影响汽车、交通等行业用电;外贸出口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民间投资能否稳定增长,也都是影响因素。剔除上年高温天气、闰月等因素影响,个人判断2017年用电量增长3.5%左右。再加装机容量较快增长(8%),发电利用小时仍将下降。因此,增产增收的难度很大。

  3、电价下降幅度小于上年,但仍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

  由于煤价大幅反弹,煤电联动又欠账,火电整体亏损,政府2017年降低火电电价的可能性不大,但风光电标杆电价随着技术进步、造价下降,存在继续“下调”可能。同时,新电改试点范围将覆盖全国,将进一步缩小发电量计划,提高市场电量至30%~50%,“折价”交易将席卷全国,对发电行业业绩的冲击不容忽视。

  4、从其他增收、减收因素分析,会有影响,但构不成主要威胁

  2017年国家降息降准,融资成本、财务费用会进一步下降;煤炭等非电产业可望扭亏为盈;继续布局配售电公司,进入实质性运转,以售促发,提升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充电桩、抽水蓄能、储能技术、电能替代产业、分布式能源、微网、泛能网、智能电(热)网、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供应等电力新业态突破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处置“僵尸企业”、治理特困企业、压缩管理链条,科技创新、精益管理,均将提质增效。当然,火电环保升级改造、新能源补贴拖欠,以及金融、科技、工程等非电产业效益下降将继续影响整体效益的提升。

  总之,2017年发电行业经营业绩将明显差于上年,总体处于保本微利或盈亏边界,其中:火电板块将出现大面积亏损。第二、三季度能否止跌企稳、实现“软着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电力严重过剩且市场电量大幅增加的西北、西南、内蒙、山西、东北等省份的发电企业,将再次出现2008~2011年严重亏损现象——“生存难,发展难,不能实现良性循环”。因此,当务之急:全行业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电力过剩产能,改善目前严峻的政策市场环境,减少系统性风险;存量资产:要淘汰落后产能,处置低效资产、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并进行超低排放、超低能耗、热电联产等适应性改造,提质增效;增量发展:要依托规划、面向市场、严控规模、精准布局、清洁转型,并聚焦电力主业、着力向“下”延伸、积极对“外”拓展,实现清洁转型、国际化转型、商业模式的转型。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管法律部主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