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路灯全依光,台塬菌棚连成片。”合阳县路井镇,以前土地贫瘠干旱,农业设施落后,农村环境脏乱差。如今却成为一座依光而建、因光而兴的乡镇。
面对“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塬”的合阳县情,发展的烦恼倒逼旱作大县反思,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又该以怎样的理念和决心解决“三农”问题?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地处渭北旱腰带上的合阳县没有被“旱字”吓倒,反以“旱字”为荣,惜“光”如金,以绿生效,谱写出了一曲“念好太阳经、唱好绿色戏、打好生态牌”的绿色富农乐章。
从单一的“农光互补”模式刷新为“药光+林光+菌光+果光+渔光”的多光互补模式,让光伏成为农业的宝藏富矿、百姓的绿色银行,一个乡村美、农业强、百姓富的阳光经济渐行渐近。
巧借光 乡村美丽倍儿爽
“三山不出头,二水不行舟”,满眼黄土,林木稀疏,千百年来,阳光普照在合阳这块广袤贫穷的乡土。
“新农村如何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合阳县政府副县长王江平说:“制度保障是在城镇化建设中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关键”。《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在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光伏发电应用,形成适应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建设。
“农村就是要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合阳县农工部一位负责人说,光伏发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我们崔李杨村通向镇上的5公里柏油路拓宽了,两边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电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李文博说。
此外,光伏发电也爬上群众的门房屋顶。路井镇范家洼村民范红刚介绍说,前些年,自己在内蒙古打工,从事太阳能发电工作。回到家乡后,就在自家的屋顶铺设太阳能板,搞起了光伏发电,并与合阳供电分公司合作,签订了并网协议,使他6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了全县第一家个人向电网送电的专业户,日发电量40度。不仅满足了全家生活用电,多出来的还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与电网并网,供给其他用户使用。
光伏发电不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底色,也成了一道亮色。崔李杨村投资两亿元打造的欧式拉斐尔艺术庄园与光伏农业相融合。目前,一期工程的11个场馆基本完工,争取 2017年把崔李杨村打造成集乡村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交流鉴赏、影视摄影绘画创作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村。
善用光 光伏农业挑大梁
四面梁、八面坡,受自然条件约束的合阳县,近年来生态环境已成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薄低产,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又一代人过着北朝黄土面朝天的贫困生活。”路井镇崔李杨村主任崔武仓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渭北旱塬地区的主要途径,光伏发电正是解决现代农业的一条出路”。
如何做到农业种植和光伏发电两不误?崔武仓告诉记者,总体思路是:运用循环原理采取地面上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地面种植油用牡丹;棚顶发电,棚下种植食用菌等;建设气调冷藏库,延长当地农民的果业产业链;利用沟壑区,建设生态家禽养殖。
用光伏农业种出“生态效益”并非易事,为此合阳决心用3年时间,投入13.5亿元建成以“农光互补”为主的“光伏、牡丹、渔业、果业、旅游”五位一体的光伏互补模式。2014年9月,合阳县路井镇郭家坡、乳阳村、崔李杨3个试点村实现“农光互补”全覆盖,让农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位于路井镇乳罗山南麓之上,占地面积4900亩的荒山沟坡沉睡了千年之后,2014年9月,黄土变成金终于成为现实。崔武仓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低产田基本上都撂荒了,周边这3个村共739户2728口人9410亩地,算起来人均3.5亩,但接近五成都是山坡地和台塬地,收入没指望”。
2014年“西洽会”,县政府与陕西桂花能源集团签订了合阳150兆瓦光伏电站及光伏农业园项目,在路井镇实施农光互补综合开发,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如今,运行后的太阳能发电站,上连山顶,下接坡底,棚顶发电,棚内种植。光伏电池板星罗棋布般矗立在沟岔坡卯,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为延伸光伏农业产业链,合阳县推出了光伏系列套餐,实施多光互补。路井镇副镇长贺峰说:“目前依托3万亩鱼塘发展了渔光互补电站950兆瓦,新建3万亩油用牡丹配套建设了林光互补电站1000兆瓦,使光伏农业成为全县的战略支柱性产业”。现在,路井镇光伏产业已辐射到王村、同家庄等乡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常发光 绿色福利共分享
在光伏电站综合大楼一楼大厅,醒目的“光伏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0日,电站一期50兆瓦工程已发电800多万度。“这是陕西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与光伏农业综合开发一体化项目。”陕西桂花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刚说,作为一家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的企业,不仅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还要让社会各方面成为光伏享用的受益者 。
“必须对占用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从而有效降低发电成本。”吴刚说:“一地多用、立体开发、循环发展、多方共赢是有效节省土地资源,利于节能减排,充分体现了新能源光伏电站节能环保的特色”。
近年来,合阳借助绿色发展的契机,加快绿色转型的探索,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线,以打造国家光伏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光伏扶贫示范县为目标,兼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光伏产业释放更多绿色福利。
贺峰告诉记者,目前,全镇的光伏基地周边已发展红提葡萄6000亩,酥梨4130亩,冬枣350亩,樱桃240亩,年带动群众增收4000万元以上。合阳县更对光伏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推动,计划二期100兆瓦发电在2016年6月并网发电,年均发电1.81亿度,销售收入1.81亿元。
崔武仓说,光伏农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阳光与土地的关系,才能达到农村美、农业强和农民富的目标。2014年至今,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新型农民也有了工资,流转土地的农民也有了固定收入,去电厂做工的每个人人均月收入达2600元左右。光伏农业的发展,达到了太阳能发电与生态种植有机结合,实现了电力和农业双创收。截至目前,试点村发展的1100多亩红提葡萄、2000亩酥梨已进入首批朝阳产业。
村民张万鹏向记者介绍,占地4000平方米的一期8个香菇种植大棚已建成,每年5~9月为菌种的培育、装袋、进棚等步骤,可以说全年忙不停。
51岁的村民冯玲感慨地说:“油用牡丹是重点食用油料作物,市场需量很大。去年在光伏板下种植了1000亩,3年后就能盈利。”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王江平表示,以前的发展只看重数字,现在考核指挥棒有了调整,环境倒逼的压力趋紧,大家把光伏产业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以光兴产,绿色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