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原料,多晶硅市场价格经常跌宕起伏,直接左右着不少光伏企业的命运走向,影响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多晶硅价格呈“稳步上扬”走势,市场前景持续向好。数据显示,多晶硅的成交价从3月初的11.78万元/吨稳步上涨至4月底的14.36万元/吨,涨幅为21.9%。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导致3~4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从今年年初到4月底需求一直维持增长。另外一方面,4月份受海关查获多起多晶硅走私案件影响,下游对国内硅料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多晶硅供应紧张的状态愈发明显,导致4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涨幅增大。
2015年4月~2016年4月国内多晶硅现货报价单位:万元/吨来源:硅业分会
多数企业产销两旺
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3~4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为3.3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30.7%。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3~4月份总产量的36.2%,居国内产量第一位,新疆特变和洛阳中硅分别位居第二、三位,3~4月份按产出排序的前三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7.5%。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在产多晶硅企业16家,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因技改等原因产能未开满,其余企业均维持满产运行。其他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新疆大全、四川永祥、亚洲硅业;今年以来新增复产企业有:河北东明、新疆合晶、昆明冶研。国内多晶硅产量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已几乎趋于极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受益于中下游企业对终端光伏电站的预期,下游硅片企业从进入2016年开始产能利用率快速提高,多晶硅需求迅速增加,一个月之内就将2015年底积压的3.5万吨库存全部消化完毕,随后整个一季度多晶硅料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进入4月份开始,硅片、电池片环节的产能扩张开始释放,再加之4月份海关查处严格,进口料进入国内比之前不易,更加加大了下游对国内硅料的需求。
多晶硅之所以产销两旺,主要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光伏安装创新高,形成上半年光伏装机热潮。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14万千瓦,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31万千瓦,同比增加52%,一季度光伏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
另外,根据2015年底发布的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调整政策,对于2015年已备案的电站,只要在2016年6月30日之前并网,仍可执行原上网电价。
为此,在西部地区,已经完成备案的光伏电站将会集中在6月底之前突击安装,以确保获得更高的电价补贴和投资回报率,这也足以支撑2016上半年光伏市场并网热潮。
据了解,截至4月底,国内各多晶硅企业手中均无多余库存,且订单均已签至5~6月份,供应偏紧状态将会继续维持。
业内预计多晶硅价格在6月底之前仍有上涨动力。
严厉打击多晶硅走私
在2012年前后,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导致国内光伏市场增速下降,多晶硅市场价格由曾经的300万元/吨一度下降至12万元/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于2014年先后对自美国、韩国、欧盟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了“双反”措施。其中,自美国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被征收53.3%~57%反倾销税,韩国方面征收的税率为2.4%~48.7%。
据了解,美国因受到“双反”税率及“暂停加工贸易措施”的严格执行影响,多晶硅出口中国受阻,进口量较未受影响之前大幅缩减,其中今年3月份从美国进口量为140吨,仅占总进口量的1%。
虽然“双反”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国外多晶硅产品仍然源源不断的冲击国内市场,甚至通过不法途径走私进入中国。其中2015年美国多晶硅采取绕道我国台湾、转移产能至韩国等手段以规避双反,且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还有大量美国多晶硅虚报金属硅走私通关,严重冲击了国内的多晶硅市场。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表示,进口多晶硅走私问题在以前一直存在,主要还是受利益的驱使。与国内同行相比,此前国外厂家的生产工艺成本较低,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对于电池组件制造商来说,肯定更受欢迎。按照目前国内太阳能多晶硅1吨售价12万元计算,从美国进口多晶硅,需缴纳57%的税率,高额的进口关税,致使一些贸易商会通过走私避税等方式来攫取利益。
记者从海关总署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上海海关、湛江海关、黄埔海关等均查获过多起多晶硅进出口贸易违法案件。另外,今年4月份,国内多家光伏企业由于涉及多晶硅走私案件,遭到海关总署的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多晶硅走私的势头。
有利于维护多晶硅市场供需平衡
长期关注多晶硅市场行情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告诉记者,此次多晶硅价格的上涨,是建立在去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刺穿全球一线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的,对下游光伏企业而言只是抹去了去年原料价格超跌后增加的利润点,并没有给企业增加多少成本负担,而且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全球一线多晶硅企业保有微利,从而维护国内乃至全球多晶硅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也能维护光伏全产业链的平稳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5年多晶硅交易价格跌至最低10万元/吨的低谷,基本到了全球第一梯队的成本,正是此次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跌,引发了光伏上游(原料端)的亏损。这次近20%的反弹,也刚好是对此前价格超跌的修复,能让一流的多晶硅企业扭亏为盈。
另外,马海天还认为,从全球多晶硅企业的供应能力,特别是占比超过60%的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支撑,以及整体技术进步促进品质提升,成本下降的步伐从没有停止等来看,多晶硅价格即使继续上涨也只是相对以前价格暴跌的反弹,不可能回到暴利时代,对下游光伏企业的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就在物理法(冶金法)、硅烷法、钠(或锌)还原法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
据了解,未来保利协鑫会有2.5万吨新一代硅烷流化床技术产业化项目,再加上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等主要国内多晶硅企业也正在进行技术创新,近两三年会释放5万吨~10万吨低成本高品质的多晶硅新产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近日表示,多年前的中国光伏产业有一个特点,国产多晶硅的成本要比国外的高,这是和国内电池片、组件产业刚好相反的一个现象。但是这个情况如今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国内多晶硅骨干企业的成本普遍低于国外的成本。如今我国多晶硅产业在成本、价格方面已经非常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