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如同电影剧情一般跌宕起伏。徐霞客镇是江苏省无锡市光伏产业发展重镇,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升级,目前全镇涌现出海润光伏、泓源光电等1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向转型要动能、靠提升增活力”,该镇光伏产业以主动转、创新转、有效转的生动实践,勇当转型提升发展先行军,正在全力打造光伏产业新高地。
海润光伏“一枝独秀”
近期,海润光伏在国内重大展会频频亮相、颇受关注:4月6日至8日,参展韩国大邱绿色能源展;4月7日至9日,参展2016年第9届土耳其太阳能光伏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之一,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高性能太阳能组件的研发和生产为基础,着力拓展全球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与运营业务,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开发投资商和光伏能源供应商。截至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150亿元人民币左右,总市值140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制造端,海润光伏旗下8家制造工厂全部入选国家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并且通过CGC“领跑者计划”认证,晶体硅一体化产能在国内外均位居第一梯队。在电站端,海润光伏2011年即启动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业务,通过EPC、BT和自持三种形式,已经先后在海外9个国家开发了将近360MW的电站项目;在国内12个省份开发了共计32个光伏项目,包含屋顶以及EPC。形成了一支专业的项目开发建设团队,目前具备每年GW级的光伏电站开发能力,全球电站项目储备超过10GW,成为行业内率先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突破的企业之一。
经验丰富、创新敬业、高素质的国际化研发团队为海润光伏站在光伏技术前沿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和地方包括“863”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海润光伏累计申请专利共506件,已授权288件,发明授权30件,连续5年专利申请数量递增,通过对国内光伏行业专利的综合检索分析:海润光伏专利范围涵盖行业全产业链,且在数量上于国内公司排名前五。
2016年1月29日,海润光伏发布业绩报告显示,预计公司2015年度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000万元~14000万元,且2015年末净资产为正。说明自2011年以来,海润光伏连续4年的向下游电站持续转型终于在2015年度进入了回收期。2016年,随着光伏行业大环境的进一步回暖,海润光伏未来的发展纵深更值得期待。
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海润光伏总裁李延人说,“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希望海润光伏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有实力有品牌的、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能源供应商,发展成为千亿级市值的企业。”
泓源光电“超强动能”
泓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有160多名员工,作为光伏行业中的小微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光伏产业回暖的今天,迸发出超强的发展能量。泓源光电科技股份有限总经理沈阳说,随着光伏市场的回暖,产品的整体需求量增长,我们也加快推进优化扩能项目的建设,项目投产后产能比去年将增长一倍,公司开票销售也将在去年2.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增长30%以上。
近段时间来,泓源光电的研发人员正在加快测试高效率晶体硅太阳能正面铝浆和银浆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出的1501系列铝浆,与之前产品相比,能提升0.06到0.08的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对抢占市场、稳定客户有很大的帮助。在银浆背银上推出了6060系列产品和高效背银,能有0.03到0.04的效率提升,这些系列产品,也是我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的升级产品,从而赢得客户的认可。”
面对产品价格下滑的竞争压力,今年,该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对背钝化电池浆料进行了升级,并将陆续推出背钝化铝浆和背钝化背面银浆。在去年小批量投放市场后,目前这些系列产品的各项性能和转换效率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并将于近日大批量投放市场。
目前,中国节能国家电网、韩国韩华、金科新能源、正泰能源等央企和国内上市公司都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领导认为,吸引人才,加大研发投入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公司始终重视人才技术队伍的培养,引进业内高端人才,建立了一个由3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并与国际国内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出高新技术产品。
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不懈的技术投入以及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泓源光电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近期公司将投入1000万元完善提升现有生产设备,通过内部挖潜,提高产品机械化程度、控制稳定产品性能,来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优化环境助推发展
光伏回暖让徐霞客镇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镇党委书记叶韩清表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改革出口退税运行机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光伏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切实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主动对接,积极抢抓,在深挖战略红利中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鼓励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创新转型之路,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人才创新,大力实施品牌、专利、标准战略,助推企业“提速发展”和“提质发展”。
坚持“强服务是本职、优服务是天职”的工作信条,以全方位、全天候、不打折的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在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信息提供、对上争取、要素协调、平台建设等方面营造温暖如春的“小气候”,尽力为企业撑腰壮胆,为转型提升发展宣传造势、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