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9日,由惠州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了惠州精准扶贫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志恒,省妇联主席阎静平,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仕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红等以代表身份参加了调研。
居悉,实施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惠州将力推光伏发电扶贫,点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富路,让他们有稳定的分红收益。惠州已经有贫困村建起光伏发电项目,下一步,惠州将制定光伏发电扶贫的相关实施方案。
扶贫让村集体收入增长5倍多
省人大代表一行实地察看了博罗县观音阁镇杨村村和柏塘镇平南村,了解上一轮扶贫“双到”成果。2009年至今,惠州连续实施了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副市长黄树正介绍,2013年开展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以来,全市117个省市重点扶贫帮扶村共投入帮扶资金7.83亿元,实施村级扶贫项目1500个,57个省级重点帮扶村集体收入平均超过10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5倍多,有劳动能力的852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全市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产业项目、户有增收致富主业”的扶贫工作格局。
肖志恒说,近年来,惠州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具有四个鲜明特点:领导力度大、扶贫措施硬、工作作风实、脱贫效果好。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陈奕威说,推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追求的目标,精准扶贫工作是惠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迫切需要。惠州经过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特色扶贫路子。
阎静平也对惠州扶贫工作“点赞”。她说,惠州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资金保障到位,贫困村发生很大的变化。
全省率先完成精准扶贫对接工作
前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惠州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群体规模还比较大,主要分布在龙门、惠东、博罗及惠城区的16个乡镇、46个村,这也是下来惠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战场。
省人大代表一行到博罗杨村镇石滩村,了解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从2016年开始,惠州实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总体目标是,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到2017年全部脱贫,与全市同步进入小康,确保比全国提前三年、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3月,惠州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惠州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惠州对18138户相对贫困户41784名相对贫困人口制定详细帮扶计划,做到帮扶全覆盖。
黄树正说,今年4月15日,全市7000多名各级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与5422户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结对,着手商量帮扶计划方案等,在全省率先完成精准扶贫的对接工作。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后,开展核实摸底,完成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公示相对贫困户名单,接受社会监督。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走在全省前列。
惠州还积极开展“百企扶百村”活动,在全体市政协委员中开展“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活动,选定30家(初定)省、市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以自愿的原则与46名省级贫困村结对帮扶,形成“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模式。
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率12%—15%
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陈奕威说,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市一道迈入小康,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接下来,惠州将抓产业扶贫,继续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工程,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还将抓光伏发电扶贫,将光伏扶贫作为重要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相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推动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分红收益目标。
目前已有一些扶贫村建起了光伏发电项目,比如在惠东白盆珠镇沐化村,?在惠东县白盆珠镇沐化村,有一块占地26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7.5万元,装机容量共36千瓦,所发电量全部接入南方电网,该项目平均每天发电140度,按照每度电1.01元计算,项目年收益约5万元。
“光伏发电扶贫是非常好的项目,我跟村民开玩笑说,不用浇水,不用施肥,靠天你就能扶贫。”陈奕威说。省人大代表廖奕华说,光伏发电项目比较环保,比较安全。据悉,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率约12%-15%。今年5月,惠州组织考察团前往河源市汉能光伏发电公司参观考察,下一步,惠州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光伏发电扶贫的相关实施方案。
肖志恒建议,在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中,惠州要进一步加大技能扶贫力度,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进一步加大大病医疗救助力度,用好救助政策,扎实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陈奕威说,必须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光纤进村、农网改造、打通金融惠民“最后一公里”等工作;必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做到把责任传递下去、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把脱贫信心提振起来。
省人大代表伍耀堂建议,选择产业扶贫时,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摸清市场规律,避免风险。省人大代表黄辉球则从环保角度考虑,建议不要引进污染项目。省人大代表邓中青建议,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提升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