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中国能源70载跨越发展 低碳清洁转型攻坚克难

  建国70载,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能源的跨越式腾飞。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燃料动力,一直以来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地缘政治与国际外交等领域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回首中国能源70年,从以往的基础薄弱、供求紧张到现今的供应充足、高效节能、结构优化,能源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大国际公认亮点

  7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亮点之一是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资金支持,保障了所有人获得持续和安全的能源服务。

  能源普遍服务是任何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电力跨越式发展也在惠及民生。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不到一半;1990年中国通电率已经达到93%;而到了2015年,中国正式宣布解决了最后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至此,14亿人口全部能够享受到电力普遍服务带来的好处。与之相对应的是,2017年全球尚有近10亿人无电可用。

  1978-2018年,中国的人均用电量从260千瓦时增长到超过4900千瓦时,年均增速达到7.6%。2018年中国人均用电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中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82%,其中14个特大及以上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超过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实现农村用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电网的建设与升级。同时,政府将光伏电站的建设指标更多地倾斜于贫困地区,将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用电和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电力的普及为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营造社会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7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另一亮点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短短10年内,完成了从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中国赖以立国的制造业优势。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晚于发达国家,起步时技术并不先进,补贴相对也不算高,发展模式不明晰。然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并不囿于这一短期困难,以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为切入点,从整体培育与适度竞争的角度解决这一根本难题。以光伏为例,中国制造使得光伏组件成本10年间下降了90%,突破了40余年来发达国家的学习成本曲线。从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着手,积累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最终实现市场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以参照学习的发展道路。

低碳清洁转型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能源跨越式增长伴随着大规模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此外,中国是个消费大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中国能源低碳清洁发展需要强调安全、成本和整体系统效率。

  只有当比例足够大时,新能源才能在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同时替代煤炭。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光伏、风电已开始平价上网,电动汽车也具备了基本的竞争力。接下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大规模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得以进入千家万户,让已建成的光伏和风电能够足额把电发出来,这些都是涉及基础设施的问题,是今后政府政策需要扶持的主要方面。

  能源低碳清洁转型能够创造经济机会,但也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现实。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会强调不同的能源发展目标,包括支持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普遍的能源消费。以往政府一般通过价格和税费来平衡不同的发展目标,随着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崛起,今后可以通过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使其成为新时代平衡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保障环境可持续的同时兼顾普遍能源服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支持经济增长。目前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能源微电网等是能源企业布局综合能源服务的有力抓手。

  中国低碳清洁转型策略需要兼顾能源成本和能源安全,否则在实践中难以兑现。清洁煤炭利用受到高成本和碳排放的约束,需要从技术和整体能源系统安全效率出发来决定政府的政策导向。一般来说,煤炭清洁利用包括整个产业链的清洁化和效率提升,而煤制气和煤制油的基本立足点是环境污染转移、降低污染成本和保障能源安全,政府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行业规划。此外,如果今后风电和光伏占电力消费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煤炭与其他能源更大范围内有效互补也可能是煤炭清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由于中国大型火电机组的数量庞大,而且运行年份不长,使得中国火电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强力锁定。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林伯强:中国能源70载跨越发展 低碳清洁转型攻坚克难

作者:林伯强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建国70载,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能源的跨越式腾飞。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燃料动力,一直以来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地缘政治与国际外交等领域承担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回首中国能源70年,从以往的基础薄弱、供求紧张到现今的供应充足、高效节能、结构优化,能源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能源发展的两大国际公认亮点

  7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亮点之一是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资金支持,保障了所有人获得持续和安全的能源服务。

  能源普遍服务是任何国家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电力跨越式发展也在惠及民生。1978年全国电网覆盖率不到一半;1990年中国通电率已经达到93%;而到了2015年,中国正式宣布解决了最后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至此,14亿人口全部能够享受到电力普遍服务带来的好处。与之相对应的是,2017年全球尚有近10亿人无电可用。

  1978-2018年,中国的人均用电量从260千瓦时增长到超过4900千瓦时,年均增速达到7.6%。2018年中国人均用电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0%,中国供电可靠率达到99.82%,其中14个特大及以上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超过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实现农村用户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电网的建设与升级。同时,政府将光伏电站的建设指标更多地倾斜于贫困地区,将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用电和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电力的普及为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营造社会发展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70年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另一亮点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短短10年内,完成了从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中国赖以立国的制造业优势。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晚于发达国家,起步时技术并不先进,补贴相对也不算高,发展模式不明晰。然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并不囿于这一短期困难,以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为切入点,从整体培育与适度竞争的角度解决这一根本难题。以光伏为例,中国制造使得光伏组件成本10年间下降了90%,突破了40余年来发达国家的学习成本曲线。从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着手,积累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最终实现市场优势,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以参照学习的发展道路。

低碳清洁转型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能源跨越式增长伴随着大规模化石能源的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此外,中国是个消费大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中国能源低碳清洁发展需要强调安全、成本和整体系统效率。

  只有当比例足够大时,新能源才能在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同时替代煤炭。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光伏、风电已开始平价上网,电动汽车也具备了基本的竞争力。接下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大规模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得以进入千家万户,让已建成的光伏和风电能够足额把电发出来,这些都是涉及基础设施的问题,是今后政府政策需要扶持的主要方面。

  能源低碳清洁转型能够创造经济机会,但也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现实。政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会强调不同的能源发展目标,包括支持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普遍的能源消费。以往政府一般通过价格和税费来平衡不同的发展目标,随着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崛起,今后可以通过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使其成为新时代平衡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保障环境可持续的同时兼顾普遍能源服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支持经济增长。目前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能源微电网等是能源企业布局综合能源服务的有力抓手。

  中国低碳清洁转型策略需要兼顾能源成本和能源安全,否则在实践中难以兑现。清洁煤炭利用受到高成本和碳排放的约束,需要从技术和整体能源系统安全效率出发来决定政府的政策导向。一般来说,煤炭清洁利用包括整个产业链的清洁化和效率提升,而煤制气和煤制油的基本立足点是环境污染转移、降低污染成本和保障能源安全,政府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行业规划。此外,如果今后风电和光伏占电力消费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煤炭与其他能源更大范围内有效互补也可能是煤炭清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由于中国大型火电机组的数量庞大,而且运行年份不长,使得中国火电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强力锁定。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