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在杨房沟的青春里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1-05-19 09:16:19  作者:黄灿

青春意味着成长。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一步一步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成就大国重器,无疑也如人一般,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完成。

作为建设者的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又一个国之重器的从无到有。如果说把这个过程说成是经历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的话,那么我想,这也是大国重器的“青春”吧。而此刻作为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杨房沟水电站,正值“青春年少”。它的“青春”也正和诸多90后建设者的青春交织着,向着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光荣使命,吹奏着奋斗的号角。

现场缺人,你得上!

“经历了60多条隧道,进出只有一条路,还得需要办理通行证,说实话,挺压抑的。”

2016年1月,国内首个设计施工总承包水电项目——杨房沟水电站项目落地,作为地下铁军的二分局,当仁不让的承担起了引水发电系统工程施工的艰巨任务。这给了当时还在公路项目的丁世华一个崭新的机会。

6月,25岁的丁世华,从猴子岩S211项目转战到杨房沟项目地厂工区。一路长途跋涉,给这个对未来的工作饱含期待的小伙子当头一棒:“我和同事早上七点从郫县出发到晚上七点过才到的现场,一路上全是隧道,像是看不到出口,心里失落感还挺大的。”

这是丁世华在回忆第一次去杨房沟时的心情。那时,杨房沟还是一条光秃秃的夹皮沟。

在工程部待了20天,这位地下洞室施工的新兵蛋子,被抽调到了现场施工三队任技术副队长,这让他感觉有点慌。

要知道,地下工程的施工,可不比地上公路隧道的施工,难度等级是趁几何倍数增加。而之前,他仅有的只是公路隧道的那一点点“皮毛”经历,怎么能撑起地下施工技术副队长的重任呢?

“组织安排,无条件服从!”领导说,“之前没干过,不是说不的理由,现场缺人,你得上!”

丁世华压力山大,一边拼命学习,一边现学现用,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在施工图纸和方案都已经基本成型的基础上,铆着胆子开始了地下隧道施工。而此时,杨房沟水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厂房施工,拉开了施工序幕。

在干了四条施工支洞后,2016年8月,丁世华转战地下厂房等大型洞室施工。没有接触过地厂施工的丁世华,依旧要拼命学,从爆破设计到自己布爆破网络图,丁世华在队长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按照规范摸索。

终于,在地下厂房第一层扩挖施工被评为杨房沟A级样板工程之后,信心倍增的丁世华,开始渐渐地对地下厂房施工产生浓厚的兴趣。直到岩锚梁的开挖,现实又给丁世华当头一击。

岩锚梁开挖本身施工难度极大,对技术要求高,而杨房沟地下厂房又要求岩锚梁岩一次成型,他抓耳挠腮,感到了无比的棘手和压力。此时,有丰富施工经验的老肖伸出了援手,“走吧,我们一起来搞”。

经过夜以继日的思维碰撞,和现场观察,总结出了“平面多交叉,一体多层次”的施工方式,从钻孔样架开始的整个过程控制,老肖又是手把手指导丁世华,从岩锚梁的第一炮装药开始,到后面的总结评价和参数调整,一直干到了凌晨两点,每一步的严谨,每一步的精细,让丁世华这位当时仅有4年党龄的年轻党员感受极大的震撼——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无比强大的责任心,是对党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

“小伙子,不错,要好好干。”老肖经常笑着对丁世华说。在老肖的带领下,在丁世华等一大批正青春的年轻人的拼搏中,岩锚梁开挖,再一次获得了杨房沟A级样板工程的荣誉。

2017年3月,丁世华担任地下厂房施工三队的队长,从单纯的技术管理,变为了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全面管理,丁世华依旧在不断学习,而正是因为地厂工区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让整个地下厂房足足提前了七个月完成开挖支护,创造了国内同级别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施工周期的一个新奇迹。

2018年5月,随着地下厂房开挖支护的完成,整个输水发电系统全面进入到混凝土浇筑阶段。

此时的丁世华,在现场已是游刃有余。他也在在地下厂房的大空间放飞着青春。

责任重大,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财务好像要来一位新的负责人”丁世华听到同事说这个消息时,远在日喀则的秦军正在加紧交接工作。

“给你三天时间完成交接,完了之后去杨房沟负责财务工作。”

一个电话,打破了当时入职才两年还是个会计员的秦军的工作计划。一时间,“两个矛盾的秦军”在内心交织:去,感觉自己能力还有所欠缺,害怕挑不起部门的责任,工作搞不好,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不去,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不想让领导失望。而此时女朋友的不理解,更让秦军不知所措,怎么办?

经过了一段时间复杂的心里斗争,想到自己是党员,再想到杨房沟水电站本身不一般的重要意义。“最终内心想去的我,战胜了内心不想去的我”,背上行李,从高原腹地转战到大山深处。

此时,正值杨房沟开挖完成转序浇筑的关键时刻,再加上原有财务负责人的工作调动,杨房沟地厂工区的财务系统急需一个人来负责这个大摊子。要知道,施工的高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资源和资金高效的整合调配。这个时候,“内心想去的秦军”无疑给当时的杨房沟地厂工区注上了一剂强心剂。

“说实话,我内心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在出发之前,秦军内心还有些许胆怯,可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去。

刚去就是施工高峰期,各种计算、人员报销,对内对外工作繁忙,又赶上年底,年报压力和农民工工资发放压力,再加上新的工作内容、工作的大环境等因素,各方面的压力交织,没日没夜的加班,让秦军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的内心甚至都打起了退堂鼓。

“头三个月真的很难过啊!”秦军现在说起当时的情景都直摇头,“项目上比自己年龄小的兄弟们都坚持下来了,我有什么理由退出?”抚着胸前的党徽,秦军突然鄙视起自己。“亏你还是个党员,没当先峰,关键时候还想当逃兵。”想到这里,秦军浑身打了个哆嗦,好像一下子清醒过来。他迅速坐起来,去找另一位财务小兄弟,有很多事情马上要处理……

“从18年底到19年9月份,各种结算和报销、报表,我们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接近300号凭证。在浇筑高峰期,单是地厂工区,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了700人。而人数越多,对于财务来讲,就越是繁忙。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民工工资发放,这关乎到杨房沟整个地厂工区的稳定施工。”现在,说起自己的工作,秦军便停不下来,“责任重大,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上紧发条的成长

“财务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

凌晨两点,施工部90后小伙子马京诚正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而这一幕,是他从工地回到项目部的路上经常看到的。

2019年8月,是杨房沟浇筑的高峰时期。地厂工区新分来四个大学生,水利水电专业毕业的马京诚,就是其中之一。

“老师经常在课堂将杨房沟水电站作为典型案例讲解。作为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站工程,不论从体量大小、设计施工,还是管理模式,在现在来看,都是最先进的,而且现在正好在建中,我们正好毕业能赶上。”

怀着大学里所建立的憧憬,已是党员的马京诚,主动报名,来到了杨房沟水电站,“想象中很多工地都是住的板房,来到杨房沟后,我感到有些惊讶。”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热心的同事,马京诚觉得,自己来对地方了。

可是入职之后,对陌生岗位的不知所措,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茫然,马京诚也陷入了彷徨和迷茫。这一切,他的师父看在眼里,二话不说开始手把手教他。

迫切的求学,勤快认真,马京诚很快便熟悉了工作流程,从做方案计划到混凝土备仓、验仓再到开仓浇筑,每一个环节,他都熟记于心。熟练之后,马京诚像也适应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

一切工序都在顺利进展,看起来特别的流畅。直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就要打乱一切的施工节点和计划。

作为第二批投入到杨房沟复工复产行列中的马京诚,在隔离了14天后,主动加入到了地厂工区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对入场的人员进行行程跟踪、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对入场人员进行测温,每一项工作似乎都有马京诚的影子。在经过了将近一个月严密的消杀工作和人员跟踪登记之后,杨房沟地厂工区率先完成了全面的复工复产。从时间上看,浪费了两个月的工期。可是经历的一切艰难,似乎给杨房沟加了推进剂:开关站主体浇筑提前11天完成、四号机组发电机层及以下的浇筑提前14天完成、主厂房浇筑提前23天完成等等一些列提前的工期。

似乎疫情,让杨房沟水电站加快了成长的脚步,也点燃了这一批杨房沟的90后们青春的热血和激情。

此刻,丁世华正拿着对讲机,协调着地下厂房的装饰装修;秦军,依旧在办公室内,做着今天的报销凭证;马京诚,回到了工程部,在师父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工作内容。

而此刻的杨房沟水电站,也正努力着,在七一之前,做好投产发电的准备,迎接建党100周年。

而属于青春的故事,也在继续着。

 
丁世华在地下厂房协调工作


马京诚在施工现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