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杨静东: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电建核电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07 10:27:10 作者:董卫强 马小川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身体与灵魂的旅行,投身电力建设事业则是电建核电公司总经理助理杨静东的无悔选择。

身兼送变电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以及市政公司董事长的他,三十八载电建生涯,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扛起了千钧重担,如同老黄牛般脚踏实地、埋头耕地,又犹如海燕般翱翔在新时代的风头浪尖。一座座电站和飞舞的风机见证了他和企业的一起成长,银线下走出的崎岖山路陪伴他寒来暑往,夜幕下办公室里的灯光记录着他勇闯市场的谋略与担当。

绿色能源“开拓者”

时钟拨回到2006年12月,电建核电公司辛店电厂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行的兴奋尚未散去,还在该项目工作组的杨静东随即接到公司的委任状—莱州风电项目部经理。

当时对于杨静东而言,风电项目管理经验如同一张白纸。然而,坚韧、笃定是他身上一贯的标签。他当即带领四名员工一头扎进了项目资源的考察调研和摸排工作中,足迹踏遍了风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为风机吊装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经验不是生来就有的,态度决定一切!”杨静东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项目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刻苦钻研的信心。迅速进入角色的他每天网上查询资料、购买风电书籍、带领员工到周边风场考察学习。一节塔筒30米、63吨,一个叶片45米、8.4吨,发电机68吨,要想把这些庞然大物硬生生的拼凑在一起并运转发电,对于刚刚接触新能源市场的杨静东感觉犹如登天。然而他没有说出一个“不”字,而是逐字逐句地研读技术文件,一字一句地阅读网络资料。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带领项目施工人员很快进入了角色,并坚定了干好公司首个新能源项目的决心。

随着工程的顺利推进,从国外进口的两套风机设备陆续到场,跟随设备一起到场的几位德国专家曾经半开玩笑地质疑过中方团队的能力,认为靠他们的能力肯定无法完成吊装。在杨静东的几番耐心劝说后,只同意勉强让他们一试。基础环安装、塔筒对接、叶片组装、机舱就位、风叶吊装……所有吊装环节一气呵成、规范流畅。汗水浸透了杨静东的后背,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有炙热的工作热情;没有高调的口号,却有踏实的脚印,项目施工人员的“电建速度”让以严谨而闻名的德国专家刮目相看,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2007年4月26日上午8时27分,华能莱州风电场一期工程首台风机顺利吊装就位,在喜庆的鞭炮声中,一向低调沉稳的杨静东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一路成长一路歌,一曲更比一曲强。新能源市场开拓初期的高效履约,不仅为业主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他们积累了提升竞争力的资本,各大发电集团也开始对电建核电公司刮目相看。2012年,新能源工程建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吹进了电建核电公司,杨静东再次向公司提交申请,并于当年3月份成立了新能源分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风机安装从20多台增长到600余台,发电机组从1兆瓦到6兆瓦,从滩涂到山地,风电项目从一个到二十余个,新能源分公司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是这气势磅礴的跨越式发展,绘就了企业绿色能源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天,公司已先后与多家知名风电、光伏企业签订了新能源版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奏响了合作共赢的交响乐。


杨静东(前排左三)在风电项目现场与外国专家交流

巍巍铁塔“擎旗人”

快马加鞭人未歇。2017年,杨静东接过了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人的大旗。鲁能格尔木乌图美仁一期特高压外送基地50万千瓦光伏电源配置基础设施项目处于青海省西部荒漠戈壁,气候干旱,海拔高,温差大,施工条件及其恶劣。当施工现场刮起沙尘暴时,项目根本就无法施工。项目施工期十分紧张,业主要求2020年9月30日必须并网,图纸交付时已是8月初,按常规需半年完成的项目,需要在两个月内完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干好工程就是书写最好的标书。亲自指挥这场攻坚战的就是杨静东,“战斗”打响的那天,他在项目动员会上发誓:“不拿下这个工期目标,我就不回家!”每天晚上,杨静东都要带着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工长到工地上巡视,排查、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他克服身体不适,在青海一守就是两个月。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艰苦作战,最终确保项目如期圆满完成,在青海格尔木树立起一面“电建铁军”的崭新旗帜。

正在紧张施工的杨房沟水电站500千伏送出项目,是国家电网重点工程,也是四川省重点工程。杨静东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范围包括新建铁塔48基,线路长度2×25公里,全部位于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卡拉乡和白碉乡境内。沿线均为高山峻岭,并且海拔在2200到4600米之间,其中20%区域为重冰区,约20公里线路为无人区。山势陡峭,马帮难及,物料运输只能依赖于索道。在杨静东的指挥下,项目建设者面对工程施工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条件,制定了工程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紧盯关键环节,全力保障工程物资供应。目前,工程沿线共架设索道18条, 476名工程施工人员全力协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工程建设进度。

在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杨静东针对项目施工周期短、分布广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互联网+现场”的管理模式,在加速推动传统施工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培育了新市场的增长潜力。送变电工程公司从成立之初仅有两个项目发展到目前五十多个项目,到今天新签合同额已经达到12亿元、产值达到10亿元。数字无言而有力,它在见证送变电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是对杨静东管理能力的充分肯定。

作为公司“金牌团队”的领军人,杨静东交上了一份令人艳羡的答卷:他带领的团队两次获得由中国安装协会组织的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六次获得公司“钻石团队”奖。个人三次获得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先进工作者”称号;一次获得山东省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获得中国电建“最美电建人”称号;二次获得公司“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三次获得公司“五星级服务师”称号。


杨静东(中)与同事悉心交流

改革创新“排头兵”

“在项目执行中,我们始终坚持‘缔造精品工程、成就客户愿望、带动社会发展’的企业使命,充分发挥强大的EPC产业链优势,依托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及高效的施工组织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信誉,使公司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近日召开的项目部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杨静东自信地说。

“唯改革创新者胜。”当前电建核电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杨静东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送变电工程公司党委书记,他紧紧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强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共促、同频共振。

杨静东凭着实干的劲头,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应各项目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培养并大胆起用新人,聘任年轻干部担任项目常务副经理,并对项目实施签证与竣工考核制,提高了项目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制定和实施电建人才培养方案,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充分而平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青春的舞台上实现梦想。

如今,送变电工程公司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走在了电建核电公司前列,通过组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大势的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生命,为电建澎湃,梦想,为时代燃烧。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一种似曾相识的共振此刻在杨静东的内心深处激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对于杨静东来讲,每完成一个项目,便是一次答卷;每一次艰难抉择,也是一次答卷;每一次完美转型,更是一次答卷。这位新时代的奋斗者,将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苦干,做一名合格的“电建答卷人”。


杨静东(左三)和项目团队对未来充满信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