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水电十五局:治水,我们用“行动”说话

水电十五局 发布时间:2021-06-09 08:42:52 作者:曹晓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它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种时空压缩式的城市发展方式,既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也让“大城市病”等问题集中出现。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水污染一度成为深圳之痛。

“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靓丽城市名片。”2016年以来,深圳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闻风而动,2016年12月底,一支浩浩荡荡的陕军队伍,从大秦古都陕西西安,转战深圳治水前沿阵地。这支带着“黑臭不消除,绝不收兵”决心的队伍,兵不卸甲,昼夜兼程,带着央企的荣光,安营茅洲河畔,开启了一段中国水电十五局人奋斗治水的历程。

“织网”行动:完善排水网管,提高雨污分流率

地下管网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的通畅与否会直接影响城市动脉乃至神经中枢的运转。进入深圳治水市场,十五局人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管网工程。

“管网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后,雨水通过雨水管排放进入河道,污水经过污水管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使河流彻底告别了‘喝脏水’。”中国水电十五局第一批深圳进场人员、现深圳区域分管领导侯飞介绍道。

初来乍到,也曾经历各种“水土不服”。施工范围大多位于高密度建成区,布置分散、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工期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再加上台风暴雨不时的“问候”,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这些都成了摆在十五局人面前的拦路虎。

“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这是十五局人治水的态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十五局人治水的真实写照。他们攻坚克难,按照“雨水入河、污水入厂”的原则,进行系统梳理,打通奇经八脉。

在具体实施中,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技术引领,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文明立碑、安全保驾”理念,创新“三联”工作机制,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先后掀起十多次施工建设高潮,创造了单日管网铺设达1.3公里新纪录,共累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近30个社区、新建管网超约400公里、管网修复完善超50公里、补水管道15公里、小微水体整治32条、海绵城市改造25个,为深圳市水质考核达标和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电十五局职工刘毛开谈及治水感受:“从进场之初的臭水沟,到完工后的清水河,雨污分流效果显而易见,住在小区一楼的大妈见到我们都会说,工程的效果很明显,生活环境明显提高,夏天再也不怕门前臭水沟里有蚊虫了。听着这些话,忽然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们做工程的真正意义吧。防水治水,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碧水”行动:开展河流治理,消除黑臭水体

茅洲河——深圳的“母亲河”,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式增长,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普遍,导致茅洲河水质恶化,河水一度变得“黑如墨,臭如粪”,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在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中国水电十五局作为大型水电工程类央企,充分发挥“懂水熟电”的施工优势,担起绿水青山的长远治理责任,通过截污、清淤、活源、固堤等方式,先后提前完成公明街道南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公明核心区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任务。其中,新增合水口干管应急修复工程提前 22 天完成通水;公明补水工程成功安全穿越南光高速、松白路、玉律社区等重难点障碍区域并按期通水……

治理之后的茅洲河(光明新区段),河道整洁,水清岸绿,昔日的“臭水沟”,已蜕变成了深圳市民休闲散步的清丽河岸。

“治理水体,既要有流域治理、系统治理的思路,坚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又要有细致入微的‘绣花’功夫,要仔细分析小微水体存在问题的根源,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截污、清淤、补水、生物处理等综合治理,盘活水系,激活水体自净的能力。”十五局光明区全面消黑工程项目负责人周明介绍道。

水电十五局光明区全面消黑工程承担着白花河流域内9条小河汊、2条小沟渠、33个湖塘的消除黑臭治理工作。此外,水电十五局还承担了龙岗区消黑工程施工任务。

2019年底,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荣誉的背后,有中国水电十五局的付出和功劳。

“宁水”行动:防洪达标建设,消除内涝灾害

“下属的12个工区标段中,水电十五局表现突出,执行能力强,每次考核都能名列前茅,任务分给他们我们放心。”龙岗总包部总经理王寒涛评价道。

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赢得了良好的治水口碑,2020年,水电十五局先后中标了光明区提质增效设计标和施工标工程。设计标主要是清淤任务,施工标包括管网修复和五座泵站的升级改造任务。

“我们创新理念,积极应用高压水射流清淤及吸污车与高压清洗车配合等技术,合理制定市政主干道及厂区、城中村的施工方案,实现施工期内沿途“零污染、零噪音、零异味”。同时,项目部总结施工经验,形成较为成熟的城镇存量管网清淤施工工艺,为今后城镇存量管网清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提质增效项目负责人吴宪生介绍道。

“以前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积水,出门实在无处落脚,现在经过中电建的治理,雨水都排到下水道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出不了门了。”白花社区居民高兴地说道。

十五局提质增效施工标项目经现场全面摸排,系统梳理,本着雨污分流的原则,于2020年12月26日提前5天完成了白花社区9个小区的管网整治修复工程,缓解了之前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内涝、限制居民出行的情况,获得了周边居民的赞誉。

据悉,五座泵站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完工。该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因泵站设备老化而存在安全隐患等估算问题导致的内涝灾害的可能性,泵站升级改造完成后对缓解光明区公明街道内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行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治水

“我们的专利申报成功了!”龙岗项目总工程师赵锋涛在大会上宣布。在开挖修复施工过程中,青年技术干部团队针对本工程特点总结《大断面暗涵加强型衬垫法修复施工工法》、《排水管道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施工工法》,获得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先进施工工法;发明的《一种预制砼盖板搬运夹具》、《一种排水管道树根异物清除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对于管道清淤、雨污分流等管道工程,十五局龙岗项目与光明项目同时采用了先进检测设备:CCTV检测(视频爬行器检测技术)以及QV检测(管道检测潜望镜)。对于各种隐蔽空间、水下、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高危场所进行实事印象检测、剖析处理,爬行器可以搭载不同型号镜头到达人力无法到达的地方精确查找问题,使得管道施工作业找问题更明确,安全有保障。

“项目部存量管网修复优先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拉入式(CIPP)紫外光固化法修复、垫衬法(管道、箱涵)等新工艺,节能环保,大大改变和提升了管道施工的总体形象。”青年技术干部李铎介绍道。

一项新工法、一项新技术也为后续治水工程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

深圳五年,十五局人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者和探路者之一,践行“以品牌赢得市场,用真诚回报顾客”的经营理念,先后参与了茅洲河整治、龙岗消黑、光明消黑、光明提质增效设计、光明提质增效施工、龙岗水质提升、龙岗区内涝整治七个项目的建设。他们在深圳水环境治理领域摸爬滚打、换挡提速,及时调整思维、适应周边环境,突破传统观念,打造了一支钢铁队伍,创造了一个个匠心工程,谱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乐章。如今的深圳光明区和龙岗区,随着治水工程的深入推进,河道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份成果凝聚了十五局人为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水电十五局在深圳水环境治理期间,荣登龙岗区2019年第三季度建设工程质量红榜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9年第四季度“亮剑行动”红榜,获得“广东省市政工程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深圳市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及总包、局、公司各类先进荣誉40余项。同时,十五局积极践行央企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应急抢险、治水宣传工作中,治水成绩得到了深圳市各级政府、市民的认可和肯定,共收到表扬信、锦旗30余件,擦亮了电建治水“新名片”,树立了电建的良好形象。

水不清,不鸣金;河不净,不收兵!种种努力,都在慢慢叠加,潜移默化,都在逐见成效。而今,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耳边响起“十四五”的激越号角,水电十五局人在深圳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征途上,让“一泓碧水”再现大美湾区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们步履铿锵,未来也将持续为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贡献电建力量!

治理后的深圳茅洲河干流


龙岗水质提升项目完工后的箱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