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国外最想念的莫过于中国的美味佳肴,能吃上家乡的美食,一天的劳累也都统统抛在到了脑后去了。由于中国人的“吃货”特性,在国外项目遇到了她,也就有了“打牙祭”的机会了,她也就成了我们项目最受欢迎的女性。
卡露,来自于肯尼亚西部奔戈马郡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海拔3000多米,雨水丰沛,当地群众出行相当困难,经济流通也非常困难。2016年初,电建市政公司中标卡玛提拉且普通盖公路项目,营地就坐落在她家附近,出于好奇她每天都在项目营地门外转悠,想看看中国人长啥模样。当时正值项目上要招收一名女帮厨,相关负责人看到卡露单纯坦诚的眼神时,就决定试用她做项目上的帮厨。经过一番了解和询问,卡露表示自己没有工作过,更没有干过厨房的事务,但是愿意尝试这份“突如其来”的工作,于是她怀着新奇和忐忑不安的心情成为了项目上的一名女帮厨。
作为帮厨,基本工作有择菜、洗菜、搞好厨房卫生等。起初,在中国厨师的引导下,做一些简单的厨房工作。慢慢的她不安于“现状”了,他觉得中国的烹饪是一门艺术,里面有很深的内涵,她很感兴趣同时也暗暗发誓要学会中国的厨艺。于是她自己暗中学习,跟着中国厨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经历了5个项目的历练,成为当今项目上独当一面的大厨,能做出媲美中国厨师的正宗中国的川菜、鲁菜,如今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刷新我们对她的认知,时时创造出新菜品的美厨娘。
在工作中,她经常说中国的饭菜跟当地的完全不同,做起来就像在做一件艺术品,从刀工、火候、调料,到最后出锅摆盘,无论哪一步出错最后出来的菜味道都够美味,只有把每一道工序都反复尝试、练习,熟悉之后才能做出正宗的中国菜。刚刚入职因为刀工不够熟练还把手切伤过,通过她自己坚持不懈的练习以及中国师傅的指导下,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刀法,随着她不断的努力,现在会做很多中国菜,像水煮肉片、丸子汤、酱牛肉、面条、饺子、包子、焖饼、豆浆、油条、炸老虎、红烧茄子、卤猪蹄、烤羊肉串等,全都不在话下。在学会正宗中国菜之后她还不断尝试新的菜品,尝试把肯尼亚当地的食物与中国菜的做法结合,做出不一样的新品,屡屡获得赞誉,在她努力的钻研下,做出适合肯中人民都喜爱的菜品,这也成为肯中人民友谊的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她和我们中国年轻人一样,非常喜欢使用Tiktok刷视频在里面学习做菜、舞蹈、歌曲等丰富娱乐日常生活,同时她也用Tiktok记录她的美好生活,发布她跳的舞蹈视频;我们平时会互相分享对方喜欢的歌曲和明星,我会向她介绍中国我特别喜欢的歌手许嵩和歌曲《雅俗共享》,她也向我介绍她喜欢的肯尼亚明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之前不仅仅只是雇佣关系,更是我在异国他乡的新朋友。
由于此前项目完工的原因,她随项目到了中部马库尤地区工作,这样一来离她的家乡就远了400多公里,由于疫情原因和安全起见,项目上安排其住进项目营地,一来便于管理,二来防止在外租房易感染新冠病毒,三是又能帮她省去一些租房的费用,吃和住由项目免费提供,四是能够保障她的人身安全。她为了获取工作和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因此不能陪伴她的儿子,对儿子她一直心中有愧疚感,之前她曾提出过辞职回家找份工作可以陪伴儿子,但后来由于孩子上学需要学费,加之她对项目部有深深的眷恋,她又毅然决然地再次留下继续工作,项目考虑到她的家庭情况和她的厨艺水平也不断给她涨工资,希望可以给予对她的帮助,让她不再有后顾之忧,孩子可以安心继续读书,用这份工作来尽力成全的自己博大的母爱。
肯尼亚有句谚语“Daima pamoja ukiwa mbali au karibu”(相知无远近,友谊永长存),卡露身为一个普通的肯尼亚人在STECOL公司有着安稳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与我们存着深情厚谊,这也是中肯友好的象征。
最后,也祝愿中肯两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卡露包饺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