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的我,万万没有想到,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会是和同事们在巴基斯坦过的。出国前的徘徊、路途中的期待、隔离时的思考、以及到了巴沙大坝标项目后的坚定,短短半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注定将成为这辈子最值得回忆和骄傲的事。中秋将近,思乡心切,但诗和远方才刚开始……
我叫刘宸好,一个外向开朗还有点逗比的四川成都小伙,差一年就成大家所谓的“00后”。虽然年级“稍大”了点,但依然阻挡不了我拥有像“00后”一样,开放、热血、自信和国际化的特点,只要是我心中认定的事,就敢冒险、就喜尝试、就勇拼搏。就像这一次,面对海外依然严峻的疫情、较为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依然毫不犹豫“出海”奋斗,这就是我!
如今,我正式在中国电建旗下子企业水电七局的巴基斯坦巴沙大坝标项目部工作(虽然进场不到一周),距离成都直线距离大概2800多公里。人在武汉天河机场换好全套防护服,踏上飞机的那一步开始,我的“海外故事”便开始了。
“距本次航班目的地伊斯兰堡国际机场还有一个小时。”飞往巴基斯坦的航班播报,机上大部分的中国人开始换上防护服。飞机还未落地,我呼出的气已经模糊了整个护目镜,同行有经验的师兄赶紧教我防护目镜起雾的方法,效果明显。从机场到达办事处,消完毒取下防护服,感受着湿漉漉的全身,我一边把衣服拧干,一边不断给自己打气,抵达隔离地洗完澡就睡了,这一晚睡的很香。在伊斯兰堡办事处隔离的日子是美好充实的,能吃到中国师傅做的各种四川菜肴,也能看到茂密树木的索索作响,网速也挺顺畅,我们开始接收学习项目部传来的各类学习资料,每天都在期待去项目上开始自己的工作。
隔离结束,项目部安排专车接我们到现场。没想到一大早,巴基斯坦的军人护送队便在门口等着大家,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提着巴沙办事处厨师师傅为大家准备的路上干粮,同行14名新员工争先恐后地坐上大巴车。从伊斯兰堡出发,经过了高速,再到城镇,最后五小时颠簸的山路更让人记忆犹新,扬起的风沙会遮挡视野,炽热的太阳照晒着车窗,伸手触碰便会轻微烫伤。路上的山体植被愈发减少,抵达巴沙水电站项目部时已经深夜。月光皎洁,虽是晚上但依然能看见周围的荒山,一片片光秃秃的石头,大概用最恶劣最艰苦的环境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听说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水电人就是这样过来的,心里倒觉得没什么。
在巴沙项目,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全身消毒,领导们开玩笑强调说:“口罩一定要‘长’在脸上。”我们每个人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防疫措施,就连吃饭也得自己拿回寝室。项目永久营地正在修建中,临时营地环境很好,安保措施比想象中还要严格。营地整体划分片区,设立岗哨监督,由带枪的巴铁军人和业主安保人员等多方人员联合把守。整个项目施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不仅项目职工,外协队伍、分包劳务以及巴方员工等一并纳入防疫管理范畴。我主要从事会计管理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同批新员工不少是需要每天跑现场的,我也跟着去了一次,见到了国内同事们常提到的上游通车的三座索道桥,以及提前完成导流洞施工支洞,很难想象在这艰难的一年里,七局国际前辈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放弃了多少次回家团聚的机会。
中秋将近,举头望月,倍思故乡。我总是会想起离开父母时他们不舍的样子。因为家住成都,所以出国前一天我还可以回家打包行李,父母执意要开车把我送到兴隆湖办公大楼。行李太多,看我完全拎不下,父亲想帮我送上楼去,那一刻我坚定的拒绝了,母亲已经噙着泪水。我不喜欢离别,不想看见父母伤心,让父母担忧。母亲对我说:“我儿长大了,出去要记得锻炼,要按时吃饭,记得随时联系家里。”我已经快要忍不住眼泪,嘱咐好父母保重身体,让他们在开车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便不敢回头。
都说“00后”衣食无忧、逍遥自在、无所畏惧,但是真要跳出舒适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知道未来一定充满艰险,前途曲折,需要勇气和毅力,但我更知道青年人始终应该立身在奋斗的第一线。以前“一带一路”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国家倡议;但现在,它是我青春最值得展示的招牌,是我最亮丽的底色。我愿意在我的选择里沉淀,也想要把我清澈的爱献给“一带一路”工程建设。
14名新员工赴巴基斯坦巴沙项目
签字承诺时刻做好个人防护
与母亲视频聊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