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875米高程平台上,抬眼望去,眼前这座相当于100层楼高的、近乎垂直的悬崖山体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点,形成一幅天然的、巨大的石雕画。
低头俯瞰,2850米高程平台拉料的自卸车辆往来如织,山下, 雅砻江江水滔滔,和这幅巨型石雕融为一体,犹如一艘巨轮,在雅砻江上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给悬崖穿上“铠甲”
瓦支沟料场作为项目两大石料场之一,位于大坝上游瓦支沟左岸,主要提供大坝堆石料与混凝土骨料料源,料场最高处高程3240米,设计终采高程2820米,开挖完成后,整个边坡高度达到420米,等于整个山体将形成一面高420米,宽近400米的巨大山体横截面。
面对420米高的山体边坡,如何保证开采施工过程中山体的稳定,确保下方施工安全?向山体钉入锚索,给这个大号悬崖穿上“铠甲”,让锚索通过紧紧的“拥抱”山体,是中国电建两河口一二·五联合体建设者给出的最佳方案。
“其实在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支护难度不是很大,只是因为面对这么高的海拔,材料搬运很困难”,“最难的是今年新增加的90根锚索施工” ,项目现场负责人赵勇眼中最难施工的90根锚索,就如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着实让大家措手不及。
2016年5月,边坡开口线外上游侧边坡出现额岩层额额顺层拉裂、截水沟混凝土局部开裂,项目及时采取调整开采方案、局部加强支护等措施,确保料场开采安全和大坝的填筑进度。
在2020年7月,意外再一次发生,在边坡上游侧高程3050至3100处发现多条顺层裂缝,并且据变形监测,边坡变形持续发展且未见收敛。综合考虑到瓦支沟石料场是两河口电站工程下闸蓄水后大坝堆石料、掺砾料、反滤料和混凝土骨料的唯一料源,也是下游拟建的牙根一级水电站规划混凝土骨料料源,为保障料场边坡稳定和下部开采施工安全,最终参建各方确定在边坡高程3050至3100附近和上游侧冲沟坡面增加锚索布置。
“别看新增的90根锚索,仅高差就达到128米,并且要在5月31前完成确保安全度汛,时间非常紧迫。”
“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面,在宽150米,高138米的全面凌空的悬崖上完成60米、50米等各种不等的90根锚索施工,时间紧,任务中,也正因为此,我们把这次锚索施工定义为抢险锚索。”
从给悬崖穿上“铠甲”到对近乎垂直的悬崖“铠甲”进行修补,瓦支沟料场也开启了它最为独特、最为困难、最为无奈的“修补之旅”。
修补之旅中的“降妖除魔”
“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再也不要经历一遍。”看着面前的巨型石雕,说起抢险锚索的施工经历,同为现场施工人员的赵勇和赵浩直言过程太痛苦。
“第一个难关,就是材料搬运,钢管、扣件、木板,光这些材料就达到近一千吨,这些材料的转运基本都要通过人工转运。”
“还有天气,特别的恶劣,高寒高海拔,3000多的海拔上,光温度就比山下低好几度,并且2、3月的时候,上面几乎都是冰,真的天寒地冻。”
“从材料搬运到钻孔,再到下索到张拉,感觉就像唐僧取经,路上各路‘妖魔鬼怪’来报道,每一道都会冒出来一些意外。”
“光一个9米场的钢管,就36.7公斤,都要人抬上去。”“材料运上去,就是搭排架,因为是凌空,排架上的木板都要一个接着一个的搭设。”
“钻孔的师傅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波,很多人根本受不了,来了就走了。”
“有几次我们注浆的时候,发现下侧山体竟然漏浆。”
说起在抢险施工过程,这个被高原气候折腾的脸上还带着“冻伤”的赵勇,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
在近乎垂直的悬崖上进行修补,这次抢险锚索施工从开始便注定难题重重。受疫情和恶劣环境、天气影响,人员极其难找,最后甚至给钻孔师傅开工1200元/班的工资,几乎都很难留下来。受岩石风化、破碎、裂缝等影响,很多钻孔打到一半,就成为废孔,甚至有时候在下索下到20米、30米的时候,发现塌孔,甚至在灌浆的时候出现山体下侧漏浆。
面对修补路上的这些“妖魔鬼怪”,项目部将瓦支沟抢险锚索施工工程确定为项目2021年度“头号工程”,全程跟踪,全员关注。面对钻孔师傅找不到、留不下,项目部提前预支给作业人员工资。面对料场爆破施工影响,项目部实行白班和夜班24小时施工。面对凌空作业危险,项目部在排架的底部和侧面全部增设防护网和防护兜,增设专职安全人员。面对下索困难,项目部采用导链+人工配合施工,面对混凝土浇筑运输距离远,项目部将混凝土拌和移到工地现场,现场拌和,面的混凝土索墩柱浇筑时间慢,项目部将混凝土锚索墩柱优化成钢锚垫板。
一桩桩一件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月31日度汛前,项目部如期完成90根抢险锚索施工,实现安全度汛。
“天梯上”的攀爬者
如今,站在2850米高程平台往上眺望, 在这个巨型石雕中间,有一道形似之的“梯子”,直通山顶最高处,在远处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道天梯。沿着梯子往上爬,每次至少需要40分钟才能爬到顶。
而这几位经常攀爬“天梯”的健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姓氏,并且得益于“头号工程”影响,在这里真正上演了一部“五赵江湖传奇”。
“那段时间,几乎都是全程盯在工地现场,晚上做梦都梦见给作业队伍人员讲安全防护。”在2015年参加工作就来到两河口项目的赵勇眼中,抢险锚索施工成为两河口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记。
“大家的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可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施工进度始终上不去。”“那段时间你看眼睛,都是红的,每个人都憋着劲。”一直和赵勇一起负责瓦支沟施工的赵浩直言。
“分包作业队伍负责管生产的龚建国龚经理,真的一夜白头,虽然被我们调侃,但真的一下两鬓全部斑白。”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业队伍负责人罗光洪,直接把床铺搬到了料场的值班室里面,每天早上他拿一盆子凉水浇到自己脸上。”慢慢的聊起那段时日的光景,大家纷纷说起“高压之下”的“小确幸”。
“赵浩是我们几个中间爬梯子爬的最多的,有一次连续爬了三趟,光饭就干了三大碗,贼能吃。”
“得亏管安全的赵平爱唠叨,从早上开始,他全天都是唐僧式的‘咒语’,从这个要低下去,到这个要抬高一点,只要他在,他都会无休无止地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巧的是,负责这里的两位监理工程师也都姓赵,尤其赵江涛,因为有些胖,每次爬完梯子,他的脸都是花的。”
“抢险锚索施工,我们没有一次安全事故,也没有一次质量事故”说起抢险过程中的种种,唯独安全零事故、质量零事故让他们坦然和安心。
峡谷中的江水打着旋儿往下流去,瓦支沟料场五赵的江湖人生依然继续着,只是,留在记忆深处的那“惊魂一百天”时光和这面巨型“石雕”将永远被铭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