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畔的中东抽蓄电站工地上,有一位身材娇小、初出茅庐的女翻译。她入职水电五局中东抽蓄项目部才刚一年时间,却在这片海外工地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以自己专业的知识和表达能力,成为中方与外方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她叫刘玉,是一名90后的新电建人。由于她工作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在施工管理、对外沟通中崭露头角,2021年7月,她被评为水电五局制安分局优秀共产党员,是年龄最小的一名获奖者。
不找任何借口的“小学生”
刘玉,毕业于湘潭大学英语专业,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7月入职水电五局,首次出国工作的第一站来到了中东抽水蓄能电站安装工地。
作为电站工程管理和施工的“小白”,她从零开始,一路“风雨”无阻,日夜“风雨”兼程,很快就从各个方面“上手”。在这个平台上,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全方位地投入到项目实施的紧张工作中来。
她在《入职感想》里这样写到:“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我们常常把自己定义到某个特定的岗位,然而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翻译并不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部,在实际工作中,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只有与相对应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学无止境。她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到了求知若渴的地步。她快人快语,会追着问,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个接一个问题连环“CALL”,让被问的人应接不暇,说不定还真被问住了,让人感觉到“头疼”,却又对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
她主要配合技术部进行施工方案的笔译,与业主、外籍工程师举行会议时口译,现场作业陪同口译,安全、技术培训口译等工作。还配合工程部进行对外文函、邮件编制等翻译,经营部对外付款审批编制。与当地分包商、厂家、房东等进行商务问题洽谈,对外采购联系等工作也时常兼顾。诸事繁杂,却也难不倒她,日渐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通过这些工作的锻炼,她学会了不抱怨,不退缩,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她每天给自己写日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有理有节有为的“小外交官”
她爱笑,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两只上弯的月牙儿。
她也哭过。当工作压力太大、翻译强度太高,她感觉自己要被那根无形的“稻草”压垮的时候,也曾偷偷地哭过。然后再象“沙漠骆驼”一样跋涉在这中东的“沙场”上,不停歇地奋斗着。
身为项目部的英语专职翻译,她的身上肩负着多重任务,也担当着多重责任。在项目的各项工作中,她需要随时进行多重身份的转变,以适应纷至沓来的一件件事情。
面对工作中的业主、质量、安全、厂家、房东等各路外国人,在熟悉法国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墨西哥人、乌克兰人、印度人等,还有以色列人及周边国家的人这些“外籍兵团”口音的同时,她的一言一语,从合同履约的意义上说,代表着中方的态度和意见,所以她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准确、精炼,谨慎。
由于业主的管理人员都不是水电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与业主沟通的会议上,要把中外双方各自讲的意思准确而精炼地翻译给另一方人员,让他们完全理解,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而在对接GE的各专业人员时,又是另外一个情形。GE的员工都是专业人员,但各自负责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与之协调、沟通的难度更大,达成共识往往要花费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2020年的冬天,在高山上的竖井压力钢管吊装现场,寒风刺骨。作为翻译的她,面对的不止是寒冷的天气,还有令人头疼的以色列唯一的起重工程师。业主要求吊装竖井钢管必须由当地起重工程师在场,而预约起重工程师又需要当地安全官的审批。有次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为预约成功,她毫不气馁地给当地安全官打了10余次电话进行申请,一直到最终预约成功,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面对各种刁钻的吊装方案限制条件及无理要求,她始终微笑面对化解各种困难,既保持外交礼仪,又不卑不亢,最终成功吊装竖井第一节直管。
遨游专业会海的“小翻译”
都说中国人的会的多,到了国外发现,外国人的会并不比中国人少。
有的时候一天的会议一个接一个,都要她参加翻译。当地人习惯中午不休息,就要以外方的时间表来安排,因此,常常无法正常吃上午饭。这样的时候多了,她也就习惯了。
那天,我和她在一起梳理一周要开多少个主要的会:周一到周四,有与业主、GE分别开的质量会;有业主周会;有GE计划会,和GE检查进度,统计和填报工程量表单;和GE开协调和方案管理会;与QC(质量管理)、安全官对接,外方人员周末休息时中方人员的工作安排,等等。
周五、周六,外方人员周末休息。除了项目部内部的会外,她就抓紧时间整理内业资料,然后再自我“充电”,对新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周日,外方人员休假回来,新的一周工作又开始了。与GE的碰头会,讨论新的一周工作的总体安排……
有时候,还要和GE法国总部的人员讨论设计的问题,开会时间是下午6点到8点。
还有很多临时增加的会,协调会、现场会等等,都有她小小的身影和清脆的声音。
正在梳理的时候,项目领导又来电话,问竖井和上平洞钢管外聘探伤人员安排的情况。她立即回答说:“明天有两组人,他们要早上9点到,竖井探两条缝,上平洞探一条缝,还有一条补探……”
教授工程英语的“小老师”
刚出校门,没想到她就当上了老师。
在中东抽蓄电站工地上,项目部安排她教大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在专门布置的“学习屋”学习工程英语。从2020年的冬天,到今年夏天,每周三节课,每课两小时,历时半年的培训,使年轻的技术员们受益匪浅,如虎添翼。
她细心地为大家编教材,耐心地一遍遍带领大家朗读、背诵、听写。她让每个人一个单词、一个词组地念,她逐个纠正发音错误。她鼓励大家大声地念,大胆地说,突破语言关,使大家快速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知识。
在大家自习的时候,她又抽空翻译上一段项目部与业主的会议纪要。
她也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哪怕只比她早上班一年的,也认真求教。在她的那本自己用A4纸做的笔记本上,娟秀的小字工整地写满了一页页纸面。重点的词语、句子,还用黄色、绿色的荧光笔涂上颜色,方便查找、记忆。
这些由英语和中文交织在一起的内容,有“起重机械分类及选用要求”、“吊具种类及选用要求”、“吊装方法及吊装方案”、“焊缝分类及检验”、“机电工程焊接技术”等,详细地记录在纸面上,最终会记录在她的心里,和她的职业生涯里。
这一切所展现出的,是一个十分广阔的舞台,让锐意进取的“后浪”大有可为。而刘玉,便是这无数“浪花”中的佼佼者。我们看见她正以青春之我的奋斗之光,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为时代奉献出自己最美好的芳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