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9月14日,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下称“黄河论坛”)在西安开幕,院士专家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沙调配、水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开发等交流研讨,为黄河国家战略汇智聚力。
作为论坛主要承办单位,西北院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参与建设完成了黄河流域25个梯级水电站中的22个。70余年“微距”看黄河,西北院蓄力“工程+”不断探索保护之要、治河之策、发展之道。而今,绿电澎湃、绿水逶迤、绿城崛起见成效。
清源丨从“梯级电站”到“储能工厂”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黄河流域被誉为我国的“水电基地”“能源流域”,“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中,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湾等大基地均分布于此。
回溯黄河水电开发,始于盐锅峡。
1950年10月,西北院前身兰州水力发电厂筹建处成立,隶属原燃料工业部。从兰州上溯70公里,便是“黄河第一颗明珠”所在地。1960年11月,西北院设计的盐锅峡投产发电,成为黄河干流最早发电的大型电站。
此后,刘家峡、龙羊峡、公伯峡、拉西瓦等一批著名水电站在黄河上拔地而起,勘测设计均出自西北院。它们,是不同时期我国水电发展的“里程碑”,稳稳筑起了“世界水电看中国”的自信。同时,成为经济建设“先行者”,以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发电之外,黄河上游梯级电站还是防洪、防凌、灌溉、供水“重器”。其中,龙羊峡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24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94亿立方米,可对水量进行年内和年际间调节,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保证黄河不断流,并可将万年一遇洪水流量削减40%。在调节水沙关系方面,龙羊峡则与刘家峡、小浪底“三库联调”,形成了黄河骨干水沙调控体系。
践行“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一座座水电站,镌刻西北院报国初心,也绵延西北院大河因缘。
2015年,由中国电建西北院设计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一条33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连接塔拉滩的“光”与龙羊峡的“水”,组合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基地。“多能互补”破题开篇、“光伏治沙”成势见效,这里成为能源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创新试验场”。
老电站,焕新生。如今,“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工厂”列入国家级规划。黄河论坛上,中国电建西北院总工程师周恒表示,拓宽思路、创新模式实现水电深度开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选择,依托一个个工程,西北院正在开展多项关键性研究。
筑治丨从“建道过鱼”到“打坝淤地”
如果大河筑坝是黄河上的“大手笔”,那么生态保护则是黄河畔的“灵动篇”。
中国电建西北院参水之性、习水之智,深谙“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道理。着眼细微处,多年来,在水电开发河段生态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流域生态保护“方法论”。
在黄河班多水电站,可以看到一种“特殊装置”——全长超过2000米的鱼道。水电站建设一度阻断鱼类洄游繁殖的通道,“过鱼通道”可以让洄游鱼类顺利找到“回家的路”。鱼道工程一般由进鱼口、池室、休息室、观察室、出鱼口等组成。鱼道助力,如今鱼儿洄游的路顺畅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其中的“多点”就是指土著鱼类、鸟类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稀植物分布区。2019年,中国电建西北院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黄河上中游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成为第一研究课题。
除了关注高原鱼类、库尾湿地、生物种群等,西北院还把目光投向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并在淤地坝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黄河复杂难治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吨。“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系统治理成效显现,目前入黄泥沙已降至4亿吨以下。
西北院副总工程师刘战平介绍,建淤地坝,就是在黄土高原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选狭窄部位,筑起较高的坝体。当洪水来临,坝体挡水拦泥;待洪水退去,坝内泥沙沉积,清水放回河道。久而久之,整条沟便会淤积成一个微型平原或盆地,进而成为耕地。
据了解,几十年来,西北院深耕陕北淤地坝建设,推广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解码新型淤地坝。目前,陕西淤地坝已达到3.4万座,占全国的58%,这一重要而独特的治沟工程体系,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独特风景。
奔流丨从“水岸共治”到“河城同频”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同样,中国电建西北院拓荒水电锻造出“懂水熟电”的核心竞争力,“顺流而下”治理水生态环境、助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如鱼得水。
黄河污染表象在水里、问题在流域、根子在岸上。皂河长35公里,自南向北汇入渭河。曾因工业排污、无生态来水,成了加着盖子的“暗河”,长期影响渭河水质。2019年以来,西北院通过上游水源地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城市生态景观带等,助力昔日“臭水渠”恢复了绿色生机。
从渭河到黑河,从延河到洛河……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剖析水资源、水安全、水循环、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西北院形成了“八位一体”的治水方针。近年来,在黄河流域共完成近百个河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规模近1000公里。
提出治水新范式,得益于“螺狮壳里做道场”的科学匠心。西北院拥有3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既是工程公司,也是国家开云直营官方。净化黄河“毛细血管”、探索节水发展新模式,西北院还围绕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展开持续研究论证。
大河中流动着的大城的塑造史。让大河与大城同频共振,是西北院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侧面。
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2019年,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诞生于此的西北院熟悉这里的山川地理、历史人文,围绕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生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牵头编制了“1个总规+6个专项+1个专题”的大规划。2021年8月规划印发,标志着“万里黄河第一城”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西北院还编制了《青海省湟水流域空间治理规划》,建设完成西安小寨海绵城市、河南长垣防汛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等,高标准助力沿黄城市群建设。同时,把“智慧黄河”理念融入其中,擘画黄河奔流新画卷。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已经奏响。中国电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尉军耀在黄河论坛上表示,源于黄河、成于黄河,黄河见证了历代西北院人的奋斗足迹。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全阶段、多领域参与,西北院将持续助力黄河战略落地实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