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时间向前 我们向上——写在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成立70周年之际

安徽电建二公司 发布时间:2022-10-25 14:36:39 作者:陈璇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画卷壮阔铺展。

  成立于1952年的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迎来建企70周年。

  因电而生,与国同行。70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电力工业的第一缕曙光,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应势而生。自成立之日起,该公司始终跟随党的领导,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奉献光明为己任,坚定走“电力报国”之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为奠定新中国国民经济的能源基石,作出了不懈努力;坚持守正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逐步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国家队、助力中国能源事业蓬勃发展的排头兵。

 在时代浪潮中澎湃发展动能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5万千瓦;2022年,我国电力装机突破23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肩负国家能源保障的神圣使命,安徽电建二公司以电为基,深耕不辍,在不同时期造就了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里程碑工程。截至2022年9月底,已完成了国内外电站主体工程245台,总装机约11340万千瓦,已建成包括全球首个“三百”工程平圩电厂在内的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16台;中国实验快堆、“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核电站为代表的核电常规岛建筑安装主体工程6台;百万火电机组大型冷却塔32座,其中百万级机组配套高位收水冷却塔12座;以世界“四最”特高压项目为代表的特高压换流站工程10座,投产机组数量与工程规模均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70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也锻造出“与中国电力同行、与时代同行”的金字招牌。

  “双碳”背景下,新一轮能源变革呼啸而来,能源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加速推进,该公司顺应时代之变,积极布局全产业链业务结构,通过投资拉动和联合体总承包,创新商业模式,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拓展,积极开发综合智慧能源、储能、热力系统等新兴市场,为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贡献坚实力量。

  东莞中堂,世界首个配置抽背式9F级燃机项目——中堂燃气两期四台机组于2022年5月24日全部投运;滁州天长,安徽省内首个天然气发电项目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建设进展有序;储能方面,由中国能建投资,该公司参与建设的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新疆哈密熔盐塔式光热项目,于2021年9月6日实现全容量并网,每年可提供1.983亿千瓦时优质电量,节约标煤6.19万吨,光热储能优势明显。此外,印度尼西亚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内最大的LNG接收站河北唐山LNG配套输电项目加紧施工……

  继全球首台“三百工程”平圩电厂三期、世界首台135万机组平山电厂二期工程高质量投运,正在建设的湖南岳阳百万、江西新余百万、安徽潘集66万“煤电一体化”燃煤机组,采用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均是行业最先进的清洁高效低碳项目。电力“压舱石”的背后,是能建职工七十年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时间镌刻不朽,拼搏成就梦想。一次次敢为人先的突破,成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伴随着不断刷新的新记录,勤劳勇敢的安徽电建二公司人,履行责任、勇立潮头,在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在改革攻坚中探寻发展之道

  探寻公司70年发展的基因密码,创新是企业之魂,改革是活力之源。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能源革命的浪潮,安徽电建二公司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主动变革,图新图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科学探求发展之道。

  从上世纪80年代率先试行项目法施工,到2018年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徽电建二公司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的过程。

  改革之难,在于突破固有格局。该公司树立战略眼光,坚持系统思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瞄准实际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握节奏,精准推进,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实效。

  改革最深处,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创造力。该公司通过全员竞聘、社会招聘、专项培养,赛马选贤激活力,重构薪酬管理体系,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建设灵活高效的市场化人才经营机制。

  立足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战略的实施,为积极探索发展之道的安徽电建二公司点亮了前行之路。

  坚持“电与非电、国内与国际”两个并重,该公司确立了能源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主业,做实投融资、建设、检修运营三大业务,不断延链扩圈、做精做特,业已形成具有EPC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发展新格局,市政工程、轨道交通、房屋建筑、新型城镇化等市场占比不断增加,“量体裁衣”融入高端市场的能力日益增强,企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金秋十月喜讯传,继获评“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优秀”企业、合肥市首届市长质量奖金奖之后,该公司再添七项电力行业工法,科技成果《PDMS软件设计核电机组仪表管》获评2022年发电行业水处理技术创新成果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70年来,安徽电建二公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电力建设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承建的“华龙一号”、特高压等多项超级工程,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为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贡献了能建力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该公司建立总部生产指挥中心,全面规划和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搭建一体化管控的平台;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能建烟塔施工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清洁能源建设等先进领域新技术,目前拥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工程设计电力行业甲级等30多项资质,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得到系统提高,高质量发展再添“砝码”。

  草原之上,内蒙古胜利电厂2号机组采用的“两机一塔、五塔合一”技术为世界首创,该公司承建的225米冷却塔,创造了“最高冷却塔”吉尼斯世界纪录。

  合肥科教之城,该公司积极参与建设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等国家重点项目,企业创新气质愈加鲜明。

  改革路上,满载荣耀,见证梦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重大荣誉的获得,是70年历史厚蕴的佐证;其间形成的“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为顾客创造价值”“不断超越、追求完美”的优秀文化、传递的精神力量,昭示着企业奔赴星辰大海的壮阔未来。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企业价值

  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龙泉山垃圾焚烧电站,在金秋的阳光下巍然屹立,于绿水青山间输送着清洁能源。这里曾经是合肥最后一座垃圾填埋场,于2021年4月退出“历史舞台”。从“填埋”到“焚烧”,该公司助力城市垃圾“变废为宝”,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了能建之为。

  这是该公司把企业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自新世纪之初“低碳经济”理念践行,到积极推动“30·60碳达峰碳中和”,安徽电建二公司先后建设了江苏宜兴、苏州,浙江杭州、海南海口、安徽黄山等城市垃圾发电项目100多个。以总承包模式先后建成淮南焦岗湖、山西左云、陕西渭南等光伏领跑基地项目,风电业务由陆地、山间到海上不断延伸,新能源市场“风光”无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从实干报国,到服务民生,该公司充分发挥央企专业优势,以匠心和情怀打造精品工程,添力皖电东送、西部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筑梦“一带一路”,厚植企业品牌。

  千里之外的越南,五座风力发电场同期建设,历经一年的艰苦奋战,69台风机安装于2022年初全部完成,巍峨耸立的白色风机,在天地间勾勒出一道辽阔壮美的风景。公司积极融入中国能建“一体两翼”海外优先发展体系,承建的越南海阳燃煤电厂、柬埔寨200兆瓦双燃料电站、缅甸500千伏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泰国诗琳通大坝浮体光伏等重点项目,为属地经济发展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动力,能建品牌闪亮“一带一路”。

  安徽界首颖南新区,该公司联合体总承包的界首市整体推进PPP项目 “六馆一中心”初具规模,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健身中心、体育中心即将走进百姓生活。

  肥西县山南镇,该公司承建的小井庄、板墙村整村推进安置点项目,已全面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两千余户村民的“安居梦”即将实现。

  在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循环经济示范园,该公司承建的光伏组件智能标准化厂房内,生产线上奏出繁忙的交响,公司仅用7个月完成2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全球光伏产业智能制造高地”,积蓄了绿色发展的新优势。

  在安庆太湖、凤台凤凰湖、六安金寨、合肥三河镇,该公司以"投建运"一体化全周期服务理念,高质量建设市政公用工程、综合管廊、水利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全域旅游环境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地标,建设美丽新乡村,为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赋能添彩。

  站在70周年的时间节点深情回望,一座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如丰碑矗立,一个个见证辉煌的瞬间在铭记中永恒,凝聚着一次次创新拼搏的淬炼,刻录着“不断超越、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彰显着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责任担当。

 于万千气象中生发蓬勃力量

  时间向前,我们向上。70载流金岁月,记录着每一次奋斗,激荡着每一个梦想。曾经的坚持与汗水,已化作有形或无形的风景,汇聚成新时代的万千气象。

  2022年7月21日,在潘集电厂1号机组汽机14米平台上,面对央视《大国建造》摄制组的镜头,35岁的汽机本体班班长杨选礼和班组成员一道,三个小时内完成了72吨的发电机转子穿装,最小间隙控制在44.5毫米之内。“汽轮机是电厂的心脏,我们没有机会犯错,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这是他坚定的信念和承诺。

  精神赓续,代代传承。时钟拨回到1989年,安徽平圩600兆瓦机组建设中,重达66吨的低压缸瓦6号轴径消缺、重达16吨的高压转子平衡盘处理,时年46岁的车工刘辛林是主刀手,酷暑盛夏里,接连奋战20多天,一刀一刀完成了这个电力建设史上的创举,为国家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致广大而尽精微,积跬步而行千里。光阴流转中,一代代电建人扎根一线,用匠心融入每一道工序,在奋斗中涵养志气、骨气和底气,涌现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批批先进人物、优秀人才,以之为代表的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人,在时代的激荡中闯关夺隘,勇攀高峰,诠释着无私忘我的情怀,熔铸成“与中国电力同行、与时代同行”的文化内核,汇聚成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

  七秩风华,青春正好!走进气象万千的新时代,踏上高质量建设行业一流的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新航道,让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