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治水兴水新画卷 一方水利惠赣鄱

水电八局 发布时间:2022-11-03 14:16:39 作者:祝秀云

江南的丰收季节到了。

打谷机在乡道上时不时轰隆而过,留下几道泥辙。戴着斗笠的大叔,在塘中收几天前下的网,起网的时候,浮光跃金,影映河璧。

兴水惠民,助力农业增产增效。位于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主支枢纽的联圩镇,坐落于南昌新建区赣江下游与鄱阳湖交界处的广阔冲积平原上,区内拥有大面积的良田、荷塘等,农业发达。受气候和降水影响,联圩一年种收两季稻,除此之外便是种植一些小面积的小农经济作物,是南昌的产粮大区,素有“赣鄱粮仓”的美名。

据当地村书记介绍,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给本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带来了机会。包括联圩、昌邑在内的不少乡镇,因为紧邻赣江,地势低平,往往洪涝多发,影响收成;且受鄱阳湖和赣江水位一体、枯水期时间长不稳定的影响,联圩每年都需花费数十万左右用于抗洪抗旱,区域农业种植面积大,浇灌需水量大。整体来看,农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差,影响了赣鄱区域最大化发挥粮仓作用。

覆盖新建区、南昌县等区域的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通过对主要河道建闸建坝,不仅能有效解决赣江、抚河等赣流下游枯水时期水位持续走低、河湖湿地逐渐萎缩等问题,促进水域内用水协调及改善航运条件;更能为赣鄱区域的大面积种植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再配合政府倡导的一系列现代化灌溉、排水措施进一步的优化农业用水,既能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能促进现代化农田建设和区域乡村经济振兴。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至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实地考察调研时,得知这边一年只种双季稻,向当地的村书记提议:下苗周期存在约20天的优化,若水源匹配,可种植三季稻,中间期可推广种植油菜作为过渡。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单就主支枢纽来说,水位约预计可上升15-16m,有助于改善区域洪汛问题,逢灾旱年时也可开闸放水。借此机会,今年村内开始大面积的开展了预计目标4万亩的油菜种植。开春时,除去九江婺源的油菜花可观,尾闾联圩的油菜花田也是一片金黄,分布在错落有致的田野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兴水促产,拉动经济惠民生。除去发挥防洪、供水等方面的效益外,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还有明显的经济带动效应。

拉动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砂石和汽柴油等原材料,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营收,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带动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挥“企地共建”的长处,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

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带动消费内需。作为重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求量大,具有很强的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工程开工后,很多长期在外省务工的农民都选择了回乡就近就业或创业,有效的拓宽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除参加工程建设外,当地居民还可发展农副产品供应或从事第三产业。上太平圩、联圩、昌邑等周边村镇,都因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主支枢纽的建设直接促进了本地商业的发展。联圩从之前的道路窄、坑洼多到如今的道路平坦、街道熙攘;低保户的居民,由店铺收入仅够营生到店铺人流量倍增2-3倍...以上种种都以小见大的彰显了项目建设前后,改善由一条街、一户家庭辐射到了一个村镇、一片区域的变化。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以来,企地共建成为了当地各级政府、沿线乡镇与各建设单位的“指路标”。联圩距离南昌市区有75km,做为郊区区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着农业发达、科技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在建过程中,除去为当地带来专业技术的示范、助力民工提高素质外,不断改善的道路桥梁建设,也密切了赣鄱区域与市区的经济联系,为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商品流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加强了赣鄱区域作为产粮大县的地位,也刺激着当地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开拓着新的乡村振兴亮点。

在建过程中,中国水电八局一直以“为工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为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力争做好工程建设,为政府解忧、助群众增收。不论是响应“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共建大环境’的党建引领,还是坚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建设要求,都充分体现着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部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以“兴水惠民、兴水促产、兴水美城”为目标,以企地共建为抓手,建设既利当前,又造福子孙的惠民工程、发展工程,深层次、全方位地持续推动赣鄱的振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