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海风的呼唤

山东电建四川公司 发布时间:2023-02-21 14:34:44 作者:罗超

越南最南部的金瓯,绵延307公里海岸线,蓝天与海洋的世界。

一座座纯白色的风机,巍峨矗立其中。海平面上,是大鹏展翅似的巨大叶片,海面之下,是19座由内外两圈40根直径800毫米管桩簇拥而成的桩基底座。

浩大工程,好不壮观!

烈烈的海风,呼啸而来,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在风力的作用下,凝聚、汇结,成为即将惠及千家万户的“绿电”。

在这里——东南亚最大海上风电场,山东电建四川公司金瓯项目团队正在海风的呼唤中,乘风破浪,用智慧与心血,点亮绿色能源的新希望。

从零起步,御风而行

这是公司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也是每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8万吨的民生工程,承担着改善越南南部地区用电紧张的重要使命。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建成,让越南人民尽快享受福利,公司优中选优,派出精兵强将组建班子团队。

然而,海上风电怎么建?却是一件没谱儿的事情。

“只有学习!”面对毫无一点建设经验的大工程,项目团队知难而进,坚决表示一定啃下“硬骨头”。

项目前期,工程部、安环部、项目班子成员赶赴浙江,实地学习海上风电建设知识,“经过一周的学习,我们对海上风电有了总体的认识。”项目经理王鹏飞回忆道。

从零起步,只争朝夕。

从整体认知到细分具化,班子成员们不仅实地学,也利用各种渠道,从其他单位学、网上学,尽量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好”。

随着储备的不断增加,长达一个月的伏案工作——制定项目策划书正式开始。王鹏飞带领班子成员项目副经理巫青松、总工易万剑,从成本预算、施工计划、节点划分、人员分工、机具种类等各方面逐一研究,经过反复推敲,三易其稿,终于让项目的开工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

带着公司沉甸甸的期待,和满当当的“知识粮仓”,项目团队出发去往越南。

一落地,“学习三人组”又组队前往集团内部兄弟单位的海上风电场进一步学习。“先后去了两个项目,一个正在铺设海底电缆,一个正在风机吊装。”这次学习之旅,着实让项目团队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又把越南当地材料采购、分包单位选择、船型比对等方方面面,扎扎实实地请教了一遍。

学习之后,后面的故事就是燃烧激情、励志奋斗的诗篇:项目部20余人一路漂洋出海、攻坚克难,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漫漫建设征途。

风吹浪打,奔流向前

10月中旬的金瓯海域,怒号的海风摇撼着旗帆飘扬不定,汹涌的海浪拍打着船舶浪花飞溅。

宽大的船板上,大家都虚眯着双眼,呼呼的风声伴着前面领头人的说话声,有种缥缈的回荡,今天的早班会还在继续。

易万剑站在队列之前,一边说着一天的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一边再次打开天气检测软件,确认之后的风浪预报。

旁边的工程部主任张代明看看船上的风速仪,数据显示风速超过12米/秒,浪高超过1米/秒,“现在没法打桩。”

又是一个风浪天。

两小时之后,眼看着浪小了,一声号令“干起来”,所有人各就各位。沉桩的、焊接的、打桩的、测量的全部行动,争抢难得的风停“窗口期”。

一时间,寂静的海面上,打桩船轰鸣作响,7个作业点同时推进,2000吨打桩船搭配200吨履带吊,进行飞锤式打桩施工,所有环节规范流畅,一气呵成。

直到幕色深沉,一船人才摇摇晃晃地坐着交通船,返回生活基地。

王鹏飞说:“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海上没有周末,没有白天和黑夜,只要风小了,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

这就是海上风电与传统陆地施工的不同,因为需要用船作业,风浪稍大,就直接影响桩基工程、承台施工、风机吊装等施工,“看天吃饭”也成为了项目部面临的极大挑战。

与天气赛跑,与时间竞速,就是靠着“风停就干、风来就做准备工作”的“笨”办法,项目部如期完成了B区19座风机基础管桩施工的节点目标。

目标实现,全员振奋!“谁说我们不能干海上风电,我们不仅能干,还能干好!”项目人员自信满满的话语,诉尽打桩这11个月来,所有昼夜不分的艰辛和疑惑不定的迷蒙。

面朝大海,那春已暖

早上7:30,生活基地出发了两波人,一波人坐船前往海上施工现场,一波人驾车去往越南大型货物的停泊港口——隆安港。

从今日起,风机设备材料将陆续抵达隆安港,项目人员将在这里进行长达半年的港口坚守。

今天一大早赶来的第一批人员是安全监理张礼树,和项目工程部、物资部、安环部的成员们。他们会负责设备的卸载、组装和发运。

一到港,张礼树就忙碌了起来。他一边组织人员组装风机底部塔筒的电器设备,一边与越南港务局协调货物出港时间,再一边与施工现场的易万剑确认设备必须到达时间。

“组装工艺流程都有厂家指导,技术上并不难。最难的是协调,时间和人员的协调。”张礼树说道。

他站在组装现场,不是在指导安装工作就是在打电话沟通运输问题。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忙碌,第一艘装载了3台风机的运输船按时开出港湾。

而这时,远在金瓯施工现场的王鹏飞,也正在与当地边防所进行协调。他向相关人员提交了每一位出海人员的护照、证明材料,办理了边防证,再确认了人员可以出海的时间。

因为施工区域为越南边防区,项目人员每一次出海,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有时风浪小,却迟迟办不到边防证,真的会急得跳脚。”

就这样,三方配合,全员发力。

隆安港口,每一处阀门、铁片,都真实地记录下团队人员的争分夺秒,海上施工现场每一寸水泥、钢筋,都深刻地见证了团队人员的拼尽全力。

如此马不停蹄,高效运作,除了抢抓风浪耽误的工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省成本。据王鹏飞介绍,海上的作业船只,少则一天上万,多则一天十几万,“分分钟都是钱啊!”

王鹏飞把“抢时间”的信念刻在脑子里,也带动、影响着项目全员。

在项目全体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在碧蓝的海洋之境,作业流程一个接着一个,船只往返一次接着一次,大家一起熬最深的夜,闯最难的关,看最美的海。

负重前行,终于迎来春暖花开。项目团队创下单艘吊装船2天完成1台吊装的最快施工记录,并提前150天,完成B区全部风机安装工作,全年完成产值上亿元,被评为山东电建“金质团队”。

业主的表扬信中,对项目团队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大加赞许,并期待未来的持续合作。

结语

清晨的大海,披着金色的光芒,泛着粼粼的波光。

完成使命的运输船、打桩船、吊装船早已驶离海面,留下一座座雄伟、静谧的风机,令人震撼。

王鹏飞翻翻手机里那几张在凌晨前拍下的塔筒吊装照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青年小伙谢嘉明拿着无人机,走上甲板,记录下在一半海水一半蓝的衬托中,金瓯风电的壮美景象。

今时与往日两两辉映,历历往事,久久回望。

日出日落,浪来浪去,海风在呼啸,奋斗在继续……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