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灯光,他写道:“工地上的灯亮着,像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灯光开出世上最美的花朵。”
听到声响,他写道:“一群不知疲倦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在那里敲打、锤击,在那片满是泥泞的土地上,树起了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厂房。”
感受到风,他写道:“一群钢铁战士挺立在风中,他们与风握手言欢,亲密交谈。”
春天来了,他写道:“藏了一冬的梦,在一颗青果里慢慢苏醒过来。”
拥抱生活之美,感受工作之乐,他带着浓烈又细腻的情感,把电建人的日常,化作阵阵墨香,变成写意应景的诗歌,让人动情向往。
他是胡勇,山东电建四川公司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工地上一名热爱写作的电建“诗人”。
因为热爱,所以沸腾
在公司工作了28年的胡勇,一直从事焊接工作。从广安电厂、江油电厂、泸州江北电厂、贵州塘寨电厂,再到土库曼斯坦气站工程、新加坡工程、沙特增压站工程……他跟随公司发展的足迹,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留下焊接的印记。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带过多名徒弟,也曾在公司举办的焊工技术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摘得“公司首席焊工”的桂冠。
在曾经十余年的岁月中,胡勇与焊接为伴,除了一个面罩、一杆焊钳、一把烙铁、一个角向磨光机之外,他从未考虑过还有其他爱好能够让他着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创办的《电建星辰报》,向胡勇邀约一篇副刊文章。“刚到公司的时候写过一阵,但已经搁笔15年了,还真没想过有重拾它的一天。”胡勇抱着“写就写吧”的心情,花了两天时间,写下了《生如夏花》一文。
这一次的作品,没有激荡出巨大的水花,却让胡勇停滞多年的写作热情重新沸腾起来。“藏在心底的热爱不会因时间而埋葬,总有一天它会重生。”
此后,看花、赏月、团圆、离别……一切的事物、经历,在胡勇的眼中都变得格外有意义。因为他会认真地感知、走近、聆听。一颗种在生活区的树木,它的颜色、它的线条,是胡勇笔下“无畏的勇士”,一个远行的背影,一个行李箱、一个脚印,是胡勇诗中“冲锋陷阵的战场”。
当热爱如此强烈地铺面而来,胡勇的生活也被诗情画意团团围住。从2018年开始,无论他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心有所感,他就会打开手机备忘录,开始看似简单的文学创作。5年时间,他已创作200余首诗歌、60余篇散文,成为公司人人夸口的“诗人”、“大师”。
左手生活,右手诗意
因为工作原因,胡勇长年在外奔波,扎根电力建设一线,听惯了机具声响的轰鸣,看惯了火星飞溅的焊花,干惯了昼夜颠倒的拼抢,他全副“武装”,手上雕花,谁也无法将他与“诗人”联想。
但胡勇却偏要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在满足生活余量的同时,他还想追求精神的满足。对他来说,诗歌是心灵的录音,写诗是精神的慰藉。
“我们在工作时会发生很多事情,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连最最普通的工地生活也变得美好无边。”胡勇的诗歌,常以电建为主题,讲述电建人的苦与乐,记录工地上的拼与搏,他是把电建绘成诗的人。
刚写作时,胡勇把作品投到公司,得到公司同事一致赞扬,大家都说:“看胡老师的样子,没想到会写诗,还写得这么好!”渐渐地,受到肯定的胡勇,也开始关注社会媒体平台,他向清荷花语文学、三江文学、龙舞网、优美散文网等平台投稿,一篇、两篇……他的作品陆续被刊登,他的诗作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这是一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认可,它会鞭策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胡勇说,下班后,无论时间多晚,他都会阅读一些书籍,门类不局限于诗歌、散文,他认为在阅读中汲取文学的养分,是不能设置门槛的。同时,他也把每一次的创作,当成一种学习、练习的机会。
有一次,公司举办“五四”青年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设置一段朗诵表演,急需一篇有关青年的文学作品,公司团委书记马上就想到了“诗人”胡勇。关于这次带主题的写作任务,胡勇很是重视,他认为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思考,他提笔写成初稿,再对字、对词推敲、打磨,两天时间完成《电建青春》。“电建的青春是一首澎湃的歌,她唱响在我们年轻的心房……”当自己的作品在大会上大声朗诵出来,胡勇有种自己孩子上台表演的成就感和骄傲,他就是想通过这个机会,表达对公司青年的鼓励。
从围绕电建行业创作,再到突破行业局限,慢慢的,胡勇诗歌涉及的主题越来越宽泛。他寄情于生活点滴,抒发个人情感,任何一个生活的举动,任何一个节日的氛围,任何一个情绪的变化,都可以引发他诗兴大发。
就比如,《老乡》一诗,就是在他思念故土的情况写下,又如《相忘江湖》,也是他与朋友离别时有感之作。
爱好诗歌,却从未因写作而耽误工作,胡勇能够分清工作与生活,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路途中,坚定地不忘责任的重要,难怪他的诗歌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力量。
不久后,胡勇即将前往蒙古国乔巴山项目,继续他的焊接工作。面对苍茫的草原,接触冰凉的空气,看到一群群电建儿女的赤忱付出,不知道胡勇会不会兴致所起,再写下一首首惊艳时光的诗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