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建设> 企业

【“一带一路”十周年】丝路花香正浓

成都院 发布时间:2023-10-18 14:48:22 作者:苟景晶 邱云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一带一路”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而今,中国电建成都院收购的哈萨克斯坦水利设计院正蓬勃发展,更好服务哈国和地区建设;深度建设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和谢列克风电场、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给中亚地区带去清洁能源和管理技术,共享发展成果。跨越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带上新诚意,担负新使命,续写丝路情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成都院海外建设者吹过温带内陆的强风,感受过热带漫长雨季的潮湿。这其中,既有海上、也有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所行之处,都打上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赞叹的地标。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不精不至,不足告成。在走向国际舞台、联通世界的征途上,在一系列沉甸甸的成就背后,成都院人是如何用镌刻着“中国制造”的画笔,为世界增添光彩的呢?

在丝路中追逐梦想

行者无疆。每一个重大战略的确立,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栉风沐雨、日夜兼程的坚守。

成都院确立“国际化”发展道路,从首次海外“探路”之日起,便投入到丝路逐梦中。

十年来,疫情、思乡和陌生的生活环境,无一不考验着成都院人“成事”的决心。

2020年9月底前,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必须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此刻距离目标节点仅剩55天,项目建设正处在最不容出错和停滞的关键时期。项目负责人李兴华的母亲突然病危入院。疫情之下,即便动身回国,也要经历漫长的隔离期,重返项目同样需要再次隔离。

抉择是艰难的。李兴华记得那个格外漫长的夜晚,窗外风声飘摇,他心里却渐渐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晨光初起,彻夜不眠的李兴华满眼血红,与亲人反复确认母亲暂时无恙后,他遥对家乡的方向,请母亲再给他一点时间,等儿子归来。

这类故事远不止一个。倘若你问在海外坚守项目260多天的陈绪刚为什么不回家看看,他会这样回答你,“聚少离多,对家人常有疏忽,深觉亏欠太多,但高原隔不断亲人,山川锁不住皓月。“后方安定的同时,人总要为梦想跋涉,不能忘其志。

当你问在2021年春节疫情期间,背起行囊与同样投入项目履约事业的妻子相背而行的廖皓为何选择“迎疫而上”,他会告诉你:“既然选择了在海洋中搏击,那面对的就不会是池塘中的涟漪,而是涌动的暗流、潜在的礁石。但这些‘不易’才使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当你问在异国他乡感染新冠仍旧活跃在岗位上的98年女孩冯利钥,如何做到如此淡定专心工作的时候。她会回答你:“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为一名成都院的青年员工,在岗一天就要尽全力做好一天的工作。”

当你问燕尔新婚却只身海外的高大川如何排解思念的时候,他会浪漫安慰自己:“想家的时候,我会和媳妇看着同一个月亮。”

海外建设者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精神追求成就大我的理想,用“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冲劲越过暗礁和激流,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浪漫慰藉漂泊在外的灵魂。

绵绵细沙,聚而成塔。“一带一路”上的先锋闯将,虽渺小,却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在海外漫长的日子里,以路为纸,地成册,行做笔,心当墨,以一己之身保障项目落地和有序推进,成为“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作中,下笔最有力的“着墨点”。

在品质中彰显匠心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功。成都院人牢牢把握住工程品质这一底线,用心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在印度尼西亚Poso-1水电站设计工作中,面对上游库水位变幅大、鱼道出口数量多难以布置的特点,项目负责人提出鱼道出口与混凝土坝结合布置的方案,成功解决了水位变幅较大工程的过鱼问题;根据引水线路覆盖层深厚、调压室部位地形条件不足的特点,提出并应用覆盖层基础钢质调压塔的布置方案,创新解决调压室布置的难题。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均获得了项目业主和印尼大坝安全委员会的高度认可。

2020年,在巴基斯坦塔贝拉四期项目中,成都院借过硬的技术圆满完成了世界最大最复杂的钢岔管群设计,顺利通过了压力钢管工程量及水头损失的 “双考”,体现了成都院在压力钢管尤其是巨型岔管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的是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锐意创新的职业态度。此外,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标准,和突如其来的变化,也离不开“钻”的精神。

尼泊尔塔纳湖水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德国拉美尔公司担任业主咨询工程师,以设计审查严苛闻名。勘测设计团队屡次“碰壁”,设计团队暗下决心,一定要打个翻身仗。设代组的办公桌上,咨询工程师的审批意见被大号字打印出来,红笔标记,时刻警醒着团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的努力下,设计图纸均通过了审批,有力保障了工程施工进度。

深入彻底的调研,因地制宜的设计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让项目落地从“水土不服”变得“如鱼得水”。建设者将这种专业能力和态度应用到每一个项目当中,使得“中国出品”经得起一切挑战的检验。

60多年前,海明威在被他称为“第二个家”的古巴完成著作《老人与海》。假如海明威再回到古巴,在严峻的能源危机下,可能不再会有闲情光顾他最爱的五分钱小酒馆。成都院建设援古巴太阳能电站,清洁电能将这把“墨西哥湾的钥匙”擦得更亮了一些。

2017年9月,超强飓风“IRMA”(艾玛)在古巴中部卡马圭省北部岛屿登陆。飓风离境后,部分房屋垮塌,通信设施损毁严重,电力设施基本瘫痪。但援古巴太阳能电站光伏组件支架和混凝土桩经过飓风的肆掠,完好地屹立在场地上。“这是飓风也吹不散的兄弟情谊”,古方项目经理古斯塔沃激动地说到。

匠心独运丹青手,万里河山起宏图。每一个项目背后,都印刻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扎实深厚、超群绝伦的专业本领。建设者用灼灼匠心,为“一带一路”绘就好每一笔“品质保证”的坚实基础

在联通中实现共赢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共建 “一带一路”不仅是乘历史大势行稳致远,共谋发展的一盘“经济棋”,也是一次追求和睦、崇尚共赢的情感联结。除了服务发展全局,融入各地经济发展以外,成都院更是亮出双面身份,不但是民生工程的建设者,更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推动者”。

2020年4月,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孟加拉国当地防疫物资十分紧缺,防疫形势日益严重。成都院获悉达卡市水务局急需口罩等防疫物资,紧急召开会议,经多方协调,最终筹集到30000只医用口罩3000只KN90口罩、545套防护服及若干测温枪和护目镜。在物流航班严重不足、舱位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仅在一周内成功将珍贵物资运抵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地方政府、农村发展和合作社部长塔祖尔在答谢致辞中说:“中国电建与孟加拉国有着深厚情谊,这次捐赠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电建的爱心。”

成都院以“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搭建起两国人民之间“心”的桥梁,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基础设施虽无法言语,也成为增益“中国理解”的重要媒介。

往东横渡太平洋,孟加拉盘踞在亚洲几条大河的入海口。人们傍水而生,城市依水而建。然而,严重的水质污染扼住了这座水乡泽国的“生命线”。2023年7月,孟加拉国达舍尔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式竣工。当地居民泊舟水上,清凉的河水再次流淌,一百年前泰戈尔笔下的“孟加拉风光”忽又重现。

“中国让我们受益匪浅,中国和来自中国的企业非常友善。”“这条河原来特别臭,现在特别清,中国很厉害。”“我们的水变清了,谢谢中国,改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孟加拉达舍尔当地居民和商户,因达舍尔当地污水处理厂修建后河道重回清澈河水,道出对中国及其企业的肯定。

基建项目既是联通“一带一路”大蓝图的节点,又通过造福一方的效益成为中国和平友好声音的传声筒。而“个人”也作为传播者,用中国独有的“人情味儿”感染着每一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外籍人士,获得越来越多人追随的决心。

2019年加入成都院的尼泊尔籍地质工程师帕拉朱利,经过四年的项目工作经历,已然成为一个“中文通”。在帕拉朱利恪尽职守的同时,项目部与他“双向奔赴”。每逢尼泊尔重大传统节日,项目部都会提前让他们休假探亲,在帕拉朱利去年的婚礼上,项目部还托人送去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献上满满的祝福。当从未出过国门、即将远赴巴基斯坦开展工作的帕拉朱利被问到有什么要求时,他诚恳地说到:‘’有一个要求,只要能留在中国电建,我们愿意随你们去世界任何地方!”

企业、项目和个人以己为媒,在“硬联通”之外,践行着“软传播”,筑起基建的同时,也拆除壁垒,既是建设者,也是叙事者,以不同的方式对外传递着中国亲仁善邻的气质,将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理念带到所行之处,在“一带一路”上用心灌溉出友谊之花。

丝路花香正浓。波黑伊沃维克风电场、巴基斯坦唐吉尔水电站、孟加拉国科巴风电项目……从蓝图到实景、从倡议到共识、从愿景到行动,成都院深度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以一己之力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路遥而不坠其志,行志而不改初衷。在“一带一路”走过十周年之际,成都院将既往开来,行稳致远,以更加强大的决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造新的成绩,传递共同梦想。

南亚最大污水处理厂成孟加拉国“净水器”


札纳塔斯风电场为哈萨克斯坦带去强大动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