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树种,它生长的地方,没有绿水青山,只有大漠黄沙。然而,肆虐的风沙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不能让其退缩,即便失去生命,胡杨仍然枝干挺拔,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在天山南北,无论高原还是盆地,无论荒漠还是绿洲,人们也像胡杨树那样,默默耕耘、倔强成长,克服一切阻碍,战胜一切困难,铸就了英雄的“胡杨精神”。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胡杨精神”,体现了对新时期新疆工作的深刻思考,也为扎根边疆的中国能建新疆院(以下简称“新疆院”)指明了方向。
扎根边疆
有人说,胡杨在大漠黄沙中扎根生长,一树成景,两树成林,之所以生命力顽强,在于它的根扎得深。大漠胡杨的风姿,正是对新疆院发展的最好诠释。
1958年,一批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二次“西迁”来到祖国边疆,组建了新疆院。自此之后,新疆院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载着希望和梦想起航。
在“百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新疆院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工作在哪就把“根”扎到哪里,把“心”定到哪里,不择土壤,坚定意志,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考验和磨练,成长为一棵棵“大漠胡杨”。
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五十年代,动荡曲折的六七十年代,抑或是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八九十年代,几代新疆院人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不断探索中打基础、壮筋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蓄积发展后劲。
65年的发展历程,为新疆院这支队伍刻下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发展基因。借助于这种精神力量的浸润,新疆院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以开拓者、建设者、改革者的身姿和勇气,在新疆广袤大地躬身耕耘,奋勇拼搏,收获了累累硕果。
进入到“十四五”关键时期,新疆院仍然坚持加强基础“334”工程,并把“334”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为了把“根”努力扎得更深。只有把根扎得更深,我们才能自由地向上,以滴水石穿、久久为攻的定力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夺取新胜利。
甘于奋斗
人们称胡杨为“异叶杨”,因为它的树叶会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茂密的胡杨叶为阔形叶,为了生存,同一株胡杨树可以长出另一种耐骄阳、低耗水分的狭窄叶子。遇上持续几年无地表水注入的情况,干脆主动把叶子变成介于阔叶和窄叶间的叶形,既保持低耗能量,又能供给树干养分,面对哪种境况,都能正视自我,主动调整自我,创新自我。
展开65年波澜壮阔的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从单一的设计业务到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咨询服务监理,到后来逐步涉足新领域,在各业务领域遍地开花,都彰显了新疆院自我变革、自我发展的创新精神。
2005年,塔吉克斯坦输变电项目的实施开启了新疆院布局国际业务的篇章。短短几年里,从独立设计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到承揽首个400千伏输变电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从勘察设计到设备采购、工程项目管理,国际业务实现了多国家、多领域、多渠道的跨越式发展。
从2006年起,新疆院快速抢占新能源业务领域市场先机,以风力发电设计起步,相继完成千余项风电、光伏项目设计咨询工作,并以设计为龙头快速发展新能源总承包业务。
胡杨千年不倒,生命的顽强背后是汲取大自然的每一点养分和抓住每一次更强大的机会。对于企业而言,生命的顽强在于面对风险和挑战、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迅速转型。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越来越复杂。依靠传统手段、固守传统行业的风险越来越大,新疆院清醒地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转型。
随后,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改革上发力。新疆院在劳动组织、选人用人、薪酬激励等方面深层次破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布局开发性建设和投建营一体化项目等措施相继推出,以改革创新厚植发展新优势,成为转型升级、逆境突围之路上的又一次自我革命和自我觉醒。
“尤其在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我们紧跟中国能建改革步伐,牢牢把握与坚持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先行、新战略制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决心与力度,系统推进改革与创新攻坚,系统推进适应性组织、体系与制度建设攻坚,系统推进经营布局建设与开拓攻坚,走出了一条坚决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新疆院负责人说。
近几年,新疆院紧抓“双碳”新风口,积极为政府、电网公司、发电公司提供高端咨询服务,在助推地区、企业“双碳”目标方面彰显新疆院品牌影响力,已成为新疆地区承担双碳规划最多的企业,双碳领域疆内竞争优势凸显。
2023年以来,新疆院改革发展亮点纷呈、高潮迭起——
聚焦发展模式、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模式、盈利模式四大转型,完成职能部门优化调整,新成立生产与项目管理部(采购中心)、市场与投资开发部,建立了碳中和发展研究院牵引布局、六大工程公司齐头并进、三个分公司迎合区域发展、四个公共团队协同配合的市场开发体系,统筹高效的经营管理格局焕然一新。推动开展专业化整合,积极补短板、强功能、建龙头、聚集群。
围绕新疆区域市场发展态势、新型能源体系战略落地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以能源规划和系统消纳为切入口,聚焦“源网荷储、风光储氢、多能互补”,成立专班开展项目策划开发和科技攻关,尝试介入“新能源+治沙”、“新能源+生态修复”等模式,持续推动新疆新能源产业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转型和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在交能融合、新型储能等部分重点领域的布局实现了从无到有,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系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三新”能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了新疆院力量。
一直以来,新疆院自觉扛起驻疆央企的政治责任,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紧扣新疆的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以中国能建与自治区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打造全国能源战略保障基地、助力建设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为契机,形成融入新疆“大规划、大策划、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打造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屏障”,为美丽新疆、生态新疆添新绿。
不忘初心
生长在荒漠区的胡杨不仅防风固沙,更用它强劲的生命力深深扎根,肥沃脚下的土壤,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回馈它生长的热土。
企业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对新疆院来说,从来都不是空谈。
65年来,新疆院始终以繁荣西北电力能源工业为已任,守疆护疆爱疆兴疆,为边疆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富集,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多年来,新疆院在能源保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建设的电力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遍布天山南北,创造了无数个新疆第一。
近几年,受益于新疆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机遇,立足新疆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新疆院形成并确立了电网、总承包、国际、新能源及能源新业态为主的核心业务,为“西电东送”、新疆能源基地建设等规划落地贡献了力量。
眼下,着力于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积极发挥核心枢纽地带的区位优势,新疆院坚持立足新疆,辐射中亚和非洲,全力融入服务“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在中巴经济走廊和中亚五国电网规划、区域能源建设中,贡献“共建丝路”力量。
作为一个由汉、维、回等10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新疆院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贯穿到企业发展进程中,积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推动文化润疆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积极搭建平台,同心构筑民族团结大环境,鼓励少数民族员工和统战成员立足岗位献计出力,65年来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百余人。组织生动鲜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民族员工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共建活动,助力南疆多个乡村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
65年,不容易、不平凡、不简单。
65年发展之路、65年实践成果,源于使命,得于创新,成于奋进。
回首过往,新疆院扎根新疆,以胡杨品质为价值引领,用自己的行动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贯穿在企业发展的征程中,用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历程描绘了广大电力职工敬业奉献的壮美画卷。
展望未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胡杨精神将成为一种丰厚滋养,一种精神指引,为新疆院砥砺前行提供不竭动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中贡献力量。(张新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