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的跨国实践,亚洲能源互联已成为能源界的热门话题。放眼亚洲,东北亚电力联网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东南亚之间能源互通愈发密切,亚洲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合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亚洲能源互联逐步推进,人们发现,全球能源互联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
呼唤互联互通
亚洲电网互联,简言之,就是将能源丰富但需求市场不足的国家的电力,输送到需求旺盛却资源匮乏的市场。这个构想为何吸引力如此大?
电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一直与经济密切相关。在亚洲,能源互联的基础一直存在。以东北亚地区为例,作为与欧盟、北美并列为世界最发达的三大区域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额占全球比重均超过20%。在这个区域内,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消费都有着很高的互补性。太阳能丰富的蒙古并不具有国内消化大量发电的消费能力,能源的经济价值潜力并未被充分挖掘。而能源电力需求旺盛的韩国和日本,却在能源种类上没有优势,互联互通,是亚洲国家间共享共通发展的新模式。
“实现东北亚电力互联互通,将在促进区域内各国能源资源特别是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区域经济和文化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
除了东北亚之外,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推动能源互联。“我们希望互联互通在未来成为现实。”泰国能源政策和规划部主任泰瑞斯·苏塔布特明确表示,他们的远景目标有三个,首先在国家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第二实现百分之百的电动化,第三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低碳。“老挝和缅甸的电力用户并不多,所以可以把它们丰富的水能资源引入泰国市场。”
“我们已经做了前期准备来促进亚洲区域电网互联。”蒙古能源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德·其米德道儿吉说,“我们建立了政府间的合作机构,在亚洲国家政府之间建立能源构架和互联方式。”
推动亚洲电网互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界正在推动的一场革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能源转型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在世界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转型的途中,如何建立多种能源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接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关键。互联互通带来了一种可能性,即使本国资源再匮乏,也拥有了享用清洁能源的机会——你可以从别的国家买到清洁电。
“东南亚、中国和南亚的互联互通,在可再生能源替代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姚强认为,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例提升,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区域和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非常必要。
技术快速进步
为亚洲能源互联互通提供支撑
能源互联互通的实践项目中,技术的作用非常突出。特高压、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的快速进步为亚洲实现能源互联互通提供了有效支撑。柔性直流、可控串补潮流控制器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可控,稳定的输电能力提供了保障。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开发日益得到重视,常规火电灵活调节技术正在推广,均为消纳大容量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
“长距离的超高电压的输电线路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毫无疑问,它在未来世界能源系统中非常重要。”彭博新能源财经咨询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利布莱希表示。
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投运九个特高压,在建十个特高压工程。依托特高压大电网,中国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3亿、0.7亿千瓦。
“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拥有的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能够支撑以电网为主要互联方式的能源互联。”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张启平说。
“我们需要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将蒙古国丰富的资源和需求联系起来。”德·其米德道儿吉说。
亚洲能源互联互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源的互通有无,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构建与能源转型相适应的电网系统。大量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应对发电侧整个能源比例的变化,电网形态也要做适当的改变,智能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电网努力的方向。
Tellhow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廖宇表示,近几年,电网的自动化已经成为投资热门,未来电网将基于各类数据自动分析,做出正确决策,需要更多新的软件系统匹配。
南瑞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玉平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这种灵活的输电方式能够实现电网独立控制,理论上可以百分之百接纳新能源。郑玉平表示,“整个电网技术越来越向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于电网企业与用户都是一件好事。
在南亚地区,印度也正在探索适应电网互联的技术手段,但与中国不同,印度电网的基础设施老旧,导致线损率很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整合我们分散的输电系统,加强管理。智能系统会对分散化进行一些治理和整合。”印度智能电网论坛秘书长鲁彭格拉·纳加尔表示,印度的目标是通过电网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改造,将现在高达26%的损失率降低到10%。
亚洲能源互联步伐
更加坚定
“亚洲能源未来将是一个亮点。”展望世界能源的未来,彭博新能源财经澳大利亚总管柯柏·巴纳里表示,亚洲新能源装机量将持续增长,在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降低的全球趋势下,亚洲的表现将最明显。到2040年,南亚、东南亚、东北非,火电的去碳化都会加速。
亚洲的经济潜力与活力,世界有目共睹。而亚洲各国在能源转型和电网互联做出的努力,并非刚刚开始。
实际上,1992年,中国就通过110千伏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输电线路,将中国黑龙江电网与俄罗斯远东电网相连。2012年,中国又通过500千伏阿穆尔州—黑河直流线路,实现了与俄罗斯远东电网背靠背联网。俄罗斯与蒙古国之间也早就连通了220千伏输电通道,长期有大量电力交易。
亚洲跨国电力合作已有了良好先例。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跨国电力合作发展迅速,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电压等级的跨国输电线路已有多条。目前,中亚—南亚1000兆瓦(CASA—1000)联网项目正在进行中。这条输电通道由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477千米500千伏交流线路以及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750千米±500千伏直流线路两段组合而成,连接了四个国家。将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夏季的盈余水电送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今年3月底,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推动亚洲跨国电力合作迈出关键步伐。
可喜的是,亚洲跨国电力合作项目均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资本市场对能源互联互通的价值充分认可。GMS跨国电力行动获得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提出分四个阶段实现完全竞争的区域电力市场的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在世界银行和伊斯兰开发银行的融资支持下,CASA—1000项目不仅实现了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而且对于缓解地区紧张态势也有积极意义。
“如今,在绿色融资方面,多边银行做了大量工作,是推动世界绿色转型的催化剂。”新开发银行副行长莱斯利·马斯多普说。
“亚洲可再生能源市场非常广大。”摩根斯坦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守仪表示,亚洲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会受到政策、投资回报比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印度可再生能源市场很难短期内获得期望回报率,“这是成长中的痛,不会阻碍市场,很多投资人仍然对这个市场感兴趣”。
11月4日《巴黎协定》生效后,世界对于能源转型的关注更加密切,很多学者认为能否实现减排目标,亚太地区是关键。“亚洲地区能源的互联互通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办主任叶海波表示。
未来,随着共同的合作目标、稳定可预期的政策、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灵活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亚洲能源互联,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