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供给安全”,9月2日,第五期环球网财经早餐会暨《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本期早餐会由环球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中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旨在探讨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安全问题,同时邀请到国家发改委、中石油油气调控中心、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以及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50余位行业嘉宾和媒体代表参会。
《环球网财经早餐会》是由环球网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财经领域高端论坛(沙龙),其结合当下时事、财经热点,针对特定话题,邀请业内知名人士、相关行业代表、主流媒体记者等,共同探讨和解读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现已成长为业内知名的论坛品牌,也是专家学者、高端财经人士的意见发布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原油消费量近6亿吨,其中进口超过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消费量近2400亿立方米,进口超过9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美国可能重启对伊朗油气出口制裁等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全球油气价格已出现波动,油气供给安全问题重新被提上日程。
那么,新地缘政治下中国如何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领域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能源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哪个领域最先突破,2018年供暖季将至是否会发生气荒?问题待解。
环球网总编辑朱研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但世界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仍然存在并继续扩大,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多变,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与能源政策调整,传统产油国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围绕国际油价走势进行角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能源在特朗普手中已经成为有效的对内政策工具和强有力的对外政策武器。美国不仅是世界能源举足轻重的消费国,更要成为全球头号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加速推进其能源独立,特朗普四处施压在向欧洲和中国推销油气资源,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石油进口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有大量关于能源和油气管道合作的内容。
主旨演讲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指出,今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可能要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全面限制伊朗的油气出口。尽管中、俄、英、法、德等国反对美国恢复对伊制裁的做法,但不少西方企业依然顾虑重重,越来越多的西方油气企业已停止从伊朗进口油气。部分国际银行和航运公司迫于制裁压力,也表示将停止与伊朗相关的业务往来。
黄晓勇说,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有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打压伊朗石油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近年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持续攀升,作为能源出口国,美国可填补国际油气市场缺口,获得更大的出口份额,并通过推高国际油价获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美国可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此为要挟,更好地控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盟友,从而更好地实现美国的领导权。在新地缘政治因素下,油气供给安全问题也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如何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以及中资企业在伊投资的权益,值得政府和油气企业高度关注。
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中化集团首席研究员王能全、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院长解树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阐述了当前新地缘政治因素下中国油气供给安全的现状和前景。与会嘉宾还高度评价了《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王炜对《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在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海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宋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王永中、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张茂荣等就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油气供气安全问题就行了热烈研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处处长姜鑫民、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喜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任朝旺、中石油油气调控中心姜勇、气库 CEO 黄庆、中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先云等就今年冬天我国天然气供给形势展开了讨论。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记者和听众还就关心的话题与嘉宾进了互动。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聚焦“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供给安全”,9月2日,第五期环球网财经早餐会暨《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本期早餐会由环球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中诚信研究院共同主办,旨在探讨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中国油气安全问题,同时邀请到国家发改委、中石油油气调控中心、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以及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50余位行业嘉宾和媒体代表参会。
《环球网财经早餐会》是由环球网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财经领域高端论坛(沙龙),其结合当下时事、财经热点,针对特定话题,邀请业内知名人士、相关行业代表、主流媒体记者等,共同探讨和解读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等,现已成长为业内知名的论坛品牌,也是专家学者、高端财经人士的意见发布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原油消费量近6亿吨,其中进口超过4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消费量近2400亿立方米,进口超过9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在美国可能重启对伊朗油气出口制裁等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全球油气价格已出现波动,油气供给安全问题重新被提上日程。
那么,新地缘政治下中国如何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领域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能源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在哪个领域最先突破,2018年供暖季将至是否会发生气荒?问题待解。
环球网总编辑朱研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但世界过剩的石油生产能力仍然存在并继续扩大,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异常多变,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与能源政策调整,传统产油国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围绕国际油价走势进行角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能源在特朗普手中已经成为有效的对内政策工具和强有力的对外政策武器。美国不仅是世界能源举足轻重的消费国,更要成为全球头号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加速推进其能源独立,特朗普四处施压在向欧洲和中国推销油气资源,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石油进口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有大量关于能源和油气管道合作的内容。
主旨演讲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指出,今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升,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可能要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全面限制伊朗的油气出口。尽管中、俄、英、法、德等国反对美国恢复对伊制裁的做法,但不少西方企业依然顾虑重重,越来越多的西方油气企业已停止从伊朗进口油气。部分国际银行和航运公司迫于制裁压力,也表示将停止与伊朗相关的业务往来。
黄晓勇说,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有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打压伊朗石油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近年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持续攀升,作为能源出口国,美国可填补国际油气市场缺口,获得更大的出口份额,并通过推高国际油价获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美国可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此为要挟,更好地控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盟友,从而更好地实现美国的领导权。在新地缘政治因素下,油气供给安全问题也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如何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以及中资企业在伊投资的权益,值得政府和油气企业高度关注。
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陈卫东、中化集团首席研究员王能全、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院长解树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阐述了当前新地缘政治因素下中国油气供给安全的现状和前景。与会嘉宾还高度评价了《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王炜对《世界能源蓝皮书(2018)》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在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海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宋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王永中、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张茂荣等就新地缘政治因素下的油气供气安全问题就行了热烈研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处处长姜鑫民、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喜梅、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任朝旺、中石油油气调控中心姜勇、气库 CEO 黄庆、中诚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先云等就今年冬天我国天然气供给形势展开了讨论。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记者和听众还就关心的话题与嘉宾进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