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下称“《规划》”)。《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八个方面,确定了电力发展五年目标。
“启动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时间点,是《规划》的一大亮点,有助于电改整体推进。此外,新能源发电、核电、电网建设、电能替代等量化目标也在《规划》中得到体现,相关投资建设或将撬动万亿市场。”一些电力行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电改内容时点酝酿多年
昨天,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组建相对独立和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建立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规则,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告诉记者,《规划》中明确了多项电改试点内容的时间点,这是一大亮点。《规划》在确定时间点方面相当慎重。有关方面是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并在吸取上一轮电改经验教训、对能源革命预测判断基础上作出的决定,确保电改具体措施真正实现落地。
“尤其是提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此前已酝酿多年。若再不建设将影响到电改整体推进。”曾鸣告诉记者。
近日,国家能源局已正式复函东北能源监管局,同意在东北区域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改革试点。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应体现“按照对系统实际贡献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由电力用户承担辅助服务费用的机制。
《规划》还提出,要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2020年前逐步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曾鸣认为,这一条同样具有突破意义,是事关电力市场能否整体推进的关键点。未来按照目标导向,具体安排每项措施和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如期完成电改目标的难度不大。
电能替代目标4500亿度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上屡次提及“电能替代”一词。《规划》对电能替代提出的目标是4500亿度,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电能替代的意义非常大,是《规划》的重点任务,有利于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使广大人民享受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电能服务。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电力消费,缓解部分地区现在面临的电力富余和系统调峰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严重“窝电”的问题。
事实上,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处长杨旸在相关场合指出,今年是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电能替代的第一年,下一步还将协调财政部等部门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
《规划》还提出,“十三五”期间,电网发展方面将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规模1.3亿千瓦,达到2.7亿千瓦左右。严格控制电网建设成本,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全国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9.2万公里,变电容量9.2亿千伏安。韩水表示,还要加大配电网建设,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配电网建设同时也为电能替代、电采暖、港口岸电、充电设施等电能替代的有效措施提供有力支持。据报告测算,输电通道建设、配电网建设将撬动万亿市场。
对于核电、煤电等电源建设,《规划》也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加快推进沿海核电建设,深入开展内陆核电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对于煤电过剩风险日益显现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在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方面,《规划》提出,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