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9.2%受访者支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作者:杜园春 发布时间:2016-12-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针对本次北京市12月17日至21日期间空气质量呈现的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北京市政府批准,于12月16日20时至21日24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除单双号限行外,国Ⅰ、国Ⅱ排放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针对“红警”雾霾提出的“单双号”限行,你怎么看?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8%的受访者支持此次单双号限行,50.9%的受访者会为了空气质量、环境安全践行“低碳出行”,69.2%的受访者建议改变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50.9%受访者会为了空气质量选择“低碳出行”

  在北京工作两年的张远认为,此次雾霾情况能够很快好转,与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停止建筑相关作业等应急措施有关,但单双号限行带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往常家里空气净化器开一会儿空气就达标了,但这几晚机器都是连轴转,不能净化彻底。”北京某私企员工刘莲(化名)这两天嗓子一直发炎,“我的一个同事家小孩出去转悠了一会儿,回来就生病了,这两天持续发烧,去医院检查说是‘病毒性感染’。单双号限行措施好,但一定还需要其他措施”。

  “天气好我更愿意多走路多锻炼,可雾霾天就想开车,减少雾霾的伤害。这次突然单双号限行,我一时感到不太适应。”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陈冉(化名)说,但如果科学测定减少车辆行驶确实有助于缓解雾霾,她会非常支持单双号限行。

  “治理雾霾是全民行动,需要大家的配合,我不反对实行单双号限行。但若长期这样下去,车辆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处于停驶状态,干等着折旧,车主交的商业保险浪费了。”北京车主张兰(化名)担心道。

  民调显示,76.8%的受访者支持此次单双号限行,其中32.3%的受访者非常支持。态度一般和不支持的分别占17.4%和5.8%。

  调查中,50.9%的受访者会为了空气质量、环境安全践行“低碳出行”;43.3%的受访者也会践行,但“有些情况身不由己”;5.8%的受访者则不会,“感觉没什么效果”。

 67.3%受访者认为单双号限行缓解了交通压力

  “这两天上班坐公交都顺畅多了,尾气排放减少了还缓解了交通压力。”张远认为,雾霾天空气能见度差,除了导致交通堵塞更可能造成交通事故,“不管是车主还是行人,危险系数都提高了。执行‘单双号限行’会形成良性循环”。

  在陈冉看来,单双号限行后,道路确实是畅通了,但对治理雾霾没有大的起色,空气质量还是一样差,“这两天赶紧在网上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希望能有作用”。

  刘莲担心,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能一定程度上对抗雾霾、减少雾霾,“但会不会促使有购买能力的家庭去添置新车,确保不受单双号限行的限制?”

  在具体影响上,67.3%的受访者认为单双号限行缓解了交通压力,顺畅出行;44.1%的受访者直言让“红警”雾霾没那么可怕;41.0%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同时,也有31.1%的受访者认为限制了公民出行方式的自由选择;23.0%的受访者认为让公交车、出租车变得紧张,是另一种出行“障碍”。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任有认为,短期来看,通过限行单双号、限产停产能让空气质量变好,但这并不是长久之策。例如,车辆限行会造成一些人出行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有能力的家庭、个人购买更多车辆,形成单双号互补,反而让汽车保有量增加,从长期效应来看有可能使未来的道路交通压力更大。

 69.2%受访者建议改变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最近朋友圈都在转一个对防霾口罩的检测报告,说很多口罩起不到防霾效果。所以治理雾霾要多管齐下。”张远认为,像防霾工具,如市面上的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都要请相关专家严格审查,“同时通过媒体、社区专栏、横幅广告等向人们宣传雾霾天的自我保护方式”。张远还认为,人人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很重要,“先有个人量变才有社会集体的质变”。

  任有认为,有效执行单双号限行,还需要一些法律法规等实现政策的连续。如车辆的附加税、保险费应有相应的政策减免,以保证驾驶人的基本消费权。同时要提高车辆运用和交通管理相关法律的立法合理性、可执行度。

  “从车辆运用方面来讲,首先燃油质量标准还有待技术上的提高,其次要提高发动机燃烧技术和尾气净化技术,二者的技术水平提高都可以大幅降低车辆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总量。交通管理上,要有懂技术、懂政策的人员来具体执行系统化、自动化的交通流控制与管理,仅靠路面交警指挥还不够。同时大力发展便捷、通达的城乡和市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开辟严格的城市公交专用车道,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此外,若违反交通规则要加大处罚力度,或与个人诚信系统结合,达到切实的约束作用。”任有说。

  治理雾霾,除了单双号限行,69.2%的受访者认为还要改变能源结构,加速推广使用清洁能源;60.8%的受访者建议构建高效有序的公共交通体系;56.1%的受访者建议提高地方治理雾霾态度和责任意识;44.9%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油品质量;27.1%的受访者提出要培养治理雾霾专业人才。

  任有表示,车辆尾气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我们应从产生雾霾的多个主要原因切入,例如工业排放、煤炭燃烧、秸秆燃烧和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沙化等。

  受访者中,居住在北上广深的占33.7%,在其他一线城市的占21.3%,在二三线城市的占36.1%,在四线城市的占7.9%。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