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以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三大内陆核电项目为例,若从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算起,已经过去了9年。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国核电站的建设更加趋于谨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也暂时搁置。比如,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不过,在林伯强看来,前期我国已经就内陆核电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已具备建设内陆核电站的技术能力。作为清洁能源,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需要核电。此外,去年6月, 东吴证券 发布研报预判,内陆核电(项目)有望在“十三五”的最后几年(2018~ 2020年)尝试性开启。
参与上述研报撰写的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沿海的核电站是通过海水的循环冷却来冷却发电机组,而内陆核电站是通过冷却塔,冷却方式存在不同。王毅韧也曾介绍说,从核电站的技术本身来讲,并没有沿海和内陆之分,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冷却方式不一样。
汤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核安全局是依据相应的法规、标准来对核电站的选址进行审查,一般来说满足法规、标准要求,这个厂址就是可接受的。
难点在社会接受问题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核电安全顿时成了公众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部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650希沃特,人体如果暴露在这种辐射中几十秒就会死亡,这再次引发民众的担忧。
对此,王毅韧表示,福岛核事故是一个极端自然灾害加人为处置不当叠加的结果,如果当时海啸、地震发生后,日本相关措施到位,今天这种局面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的核电技术现在已经是第三代,安全性能有了更大的提升,一旦出现核事故它会封闭在厂区以内,封闭在反应堆以内,这也为核能的发展又上了一把安全锁。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0月,国家核安全局通报了16起核电运行事件,此事一度引起社会关注。不过,国家核安全局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核安全局接到的事件报告大部分是0级事件,无放射性后果,公众不必为此过分担忧。”
对于内陆核电建设为何在中国迟迟未能突破的问题,汤博表示,我国的核安全标准都是参照国际标准编制的,但有人认为中国的内陆情况和国外的内陆情况不可以简单类比。中国的内陆条件与国际相比是不是有特殊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汤博表示:“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内陆核电和国外的内陆核电并没有特殊的安全问题,但站在其他的角度,比如我们的内陆核电选址在长江干支流上,有些人提出来,长江流域对中国(整个国家)的影响跟国外很多内陆河流(对其国家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长江流域不论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体现的重要性与国外很多内陆河流的重要性也不一样。能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标准,这种争论永远会是有的。”
对此,王毅韧表示,担心在内陆建设核电站,需要用长江水去冷却的概念是错误的。虽然沿海核电站是通过海洋水来循环冷却,但在内陆地区用的却是水塔。“你到电厂一看有个很大的水塔,它那个水是内部循环使用,它根本不是往长江排,也不会老从长江没完没了地去抽水。”王毅韧指出。
汤博则指出,现在内陆核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社会对其接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