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36.7%,比上年度提高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3.5%,比上一年度提高1.4个百分点。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智能的发展新阶段。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源装机及电网规模多项指标位列世界第一。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6.46亿千瓦,其中水电3.3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27亿千瓦),风电1.4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0.77亿千瓦,核电0.34亿千瓦,火电10.54亿千瓦。2016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合计885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电网建设投资5426亿元,同比增长16.9%。
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持续提升。2016年,风电规模达14864万千瓦,占比提高9%,稳居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规模7742万千瓦,占比提高至5%,跃升为第四大电源。
同时,火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煤耗水平持续降低。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高,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上升到79%。2016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率降至312克/千瓦时,比上年度下降3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近年来,电力转型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源集中在三北地区,适应新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弃风、弃光问题严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杜忠明说:“与此同时,部分水电基地开发与外送不协调、水电开发外送政策机制不完善、云南四川两省用电增速低于预期,西南地区弃水问题加剧。”
杜忠明表示,我国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电网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记者还了解到,随着我国电力资源大范围配置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回交直流并列运行的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多,广东及华东等受端电网多直流馈入问题凸显。
杜忠明建议:第一,持续推进电源结构优化调整,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化解煤电过剩风险。第二,推进“发—输—配—用”传统电力系统向“源—网—荷”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第三,逐步建立电力现货市场,充分发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在现货交易中的优势,持续完善适应能源变革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