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广西防城港市,中雨。
南国之境,北部湾畔,一座超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雨中,防城港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核岛雏形初具,大气磅礴,几十名工人正冒雨建设核岛内部结构,在核岛“心脏”——反应堆厂房建设区域,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在钢筋丛林中捆扎钢筋……
这项在北部湾畔刚刚“站稳脚跟”的超级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建设点,直接关系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HPR1000)的“江湖地位”。防城港核电二期3、4号机组不但是“华龙一号”示范机组,而且将作为中广核控股的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参考电站,无论是在国内效力,还是扬帆出海,防城港核电项目都是“华龙一号”的“样板间”。将自主创新、博彩众长的“华龙一号”建设好,对助力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意义重大。
而负责把“华龙一号” 核岛由图纸转变为现实的,是两家有着30年合作经验的中央企业——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核”力奋进30年
两家企业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秉承“建成、学会”使命,两家企业开启了携手并肩的核电建设之旅,也翻开了我国百万千万级商用核电站从无到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征程。30年来,我国商用核电站走上一条以吸收引进技术为起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电技术的发展之路。
30年的积累和沉淀,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让这两个配合默契的央企伙伴更紧密地携手共进。
2015年12月24日,华龙一号示范机组——中广核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华龙一号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合作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核电技术的安全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最核心的核岛厂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维持72小时无人工干预不出现失控,而且双安全壳的设计,能够抵御外部突发的极端性灾难。
“核岛厂房能抗9级地震,防大型海啸,并且设计了一套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发生极端灾难时,即便失去外部电源,依然能够保证核反应堆安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防城港项目部副总经理张扬说。作为中国走出去的旗舰,华龙一号成熟的技术水平受到全球关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作为“中国标准”,被很多国家采用,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急速超越。
作为建设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二局”)的核电建设者们肩负着把华龙一号核岛由图纸转变为建筑实体的重要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为这项核电领域的中国“智”造探索和积累建设经验。
华龙一号展现了技术更高的安全性,而设计上的任何创新都会使工程建设变得更具挑战,体量更大、结构更复杂,质量要求更严、安全要求更高。“我国核电技术采用新理念、走了新路径,这也要求核电土建必须跟上,建设的逻辑与顺序、工法与技艺、配合与推进,都要适应新的技术路线。”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经理李光远说。
为此,两家企业再次创新合作形式,启动联合办公模式。双方互相委派专业工程师联合办公,共同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类为题,合力打造华龙一号这张代表中国核电技术的国家新名片。
从过程到细节 最严苛的标准为安全质量把关
“核级焊工”,这是记者在核电站采访中频频听到的一个词。安全是核电站建设的核心,核岛建设中焊接技术至关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纰漏。为了让我们亲身感受这个工种的极端严谨,工作人员把我们带进工地的“华龙一号焊工培训学院”。这里,有理论学习的紧张严肃,也有实操厂房的焊花四溅。29日下午,在实操厂房,中建二局的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举行焊接技能比武。我们见识了不能有头发丝那么一丁点纰漏的“魔鬼焊接”,见识了各种奇怪严苛的特殊工艺。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核电站核级焊工从培训到取证上岗通常需要长达6个月到一年时间。
在钢衬里车间,悬挂着“事事有程序、人人守程序、程序在心中、工作不放松”的标语,工人们正在进行钢衬里施工,面积庞大的6毫米厚钢板全部通过焊接成形。焊接之后,如同人们体检拍X光片一般,还要用射线探伤焊缝,在专业仪器检测下,零点几毫米大的气孔都清晰可见。“核电的要求很高,焊缝不能出现1.5毫米及以上的单个气孔,或者针尖大小的连续气孔,都属于不合格。”谈到核岛钢衬里焊接的严格标准,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项目金属实验室主任蔡宴辉说。
此外,被戏称为“圈儿会”的同心圆站位班组会制度、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为员工“私人订制”工具包的“背包客”制度、将工具包颜色标语和包内物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在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建设中,这样贯穿全过程的管理创新数不胜数。
中国建筑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经理李光远说,“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包括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营管理和培训的一整套体系,在安全性上,每个环节都上升到新的高度。注重全过程管控,以人为本,把每个人都视为核电建设的坚实屏障,是让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实现质量、安全均达到国际标杆建设8级水平的关键。
从跟跑到领跑,让世界信赖中国“智”造
从1987年引进法国技术开工建设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成功开启全球最高端市场。历时近30载,中广核引领中国核技术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2015年10月2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见证下,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正式挺入世界老牌核电强国英国,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华龙一号”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受到了全球关注。目前,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中国核电虽然以吸收引进技术为起步,但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电技术的步伐从未停止,其中的每一步,都深深印下中广核和中国建筑建设者们携手前行、攻坚克难的足迹。在与中广核携手核建设的30年,中国建筑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从常规岛到核岛土建施工的跨越,完成了核电业务施工能力和施工领域的“双突破”。。
“我们30年前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几乎所有先进设备都需要进口,技术也要依靠外国企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核电技术、施工能力和人才队伍,从这里出发的每一步都很踏实。”站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施工建设现场,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总经理胡立新感慨地说,“有幸参与和见证中国建筑核电建设施工能力的跨越发展,值得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