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助力定点帮扶县31.9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布时间:2017-09-20 来源:亮报

  9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向湖北捐赠投资4.37亿元建设的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这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实施“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为央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努力探索富有电网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通过加快贫困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开展光伏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措施,以电力扶贫带动和辐射产业扶贫,使电力扶贫成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举措,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动力。

捐赠236座光伏电站 惠及9万贫困人口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面向“十三五”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工作方案。其中,计划投资7.27亿元开展定点扶贫,建设7.7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帮助湖北、青海两省5个定点帮扶县区完成31.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9月14日,在湖北宜昌秭归县茅坪镇溪口坪村的一片荒山上,一场简单的交接仪式正在举行。

  “张书记,我们把溪口坪村光伏电站的钥匙交给您。”

  “感谢您,感谢国家电网公司!”

  交钥匙的是秭归县供电公司光伏办主任向立贵,收钥匙的是茅坪镇溪口坪村村支书张荣。从这个时候开始,溪口坪村就是200千瓦光伏电站的“主人”了。据测算,这座20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能够产生19万元的收益。

  先把光伏电站建好,然后无偿捐赠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这样一来,得到捐助的村集体就有了稳定的收益,这也好比给村里发放了一本不断有进账的存折。像这样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网公司一次性向湖北秭归、长阳、巴东和神农架林区四地捐建了236座,将惠及9万多贫困人口,让他们如期脱贫。

  这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由国家电网公司全额出资4.37亿元,于今年3月份启动建设,6月中旬就全部建成投产。截至8月底,23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累计发电1462万度,产生发电收益1389万元。

  在溪口坪村,张荣已经规划好了村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用途:“这19万元我们将全部充实到村集体经济中间来,一部分资金用于我们村日常组织管理等开支,一部分资金为我们村的贫困户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另外我们还将拿出一部分钱帮助因病因事故造成困难的家庭,使他们渡过难关。”

  在交接仪式现场,与前来参观的其他溪口坪村的村民不同,村民黎本华夫妇正在秭归县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维护这座村里的“摇钱树”,这是他们未来的新工作。

  原来,黎本华夫妇俩因病致贫,又不能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每年依靠当地扶贫帮困资金4000多元来维持生计。现在,他们成了光伏电站的日常维护人员。

  “我的工作就是在这里除草、擦光伏板,一天九个小时,可以挣150块钱,电站一年需要日常巡护30次,可以挣4500元钱,这笔钱对我家帮助很大。”黎本华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光伏扶贫电站的最大收益,除了安排像黎本华这样的贫困户进行日常维护,国家电网公司还建立了村集体、运维单位、总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将电站接入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云网,实现“光e宝”手机客户端远程监测,确保电站具备25年以上稳定收益。

  这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创举,为全国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国家电网公司承担湖北巴东、长阳、秭归、神农架和青海玛多五个县区的定点帮扶任务,其中对湖北“三县一区”的定点帮扶已坚持开展了22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面向“十三五”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工作方案。其中,计划投资7.27亿元开展定点扶贫,建设7.7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帮助湖北、青海两省5个定点帮扶县区完成31.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在光照资源不同的地区,光伏扶贫电站采取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青海玛多县的地域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国家电网公司投资9282万元在青海格尔木市光伏工业园区为玛多县异地建设1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湖北“三县一区”处于光照三类地区,为验证光伏电站的扶贫收益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在2016年先行开展试点项目建设,投资1.77亿元建设了6座总容量1.98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

  2017年,针对湖北“三县一区”可供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土地匮乏、国家新能源补贴电价逐步下调、省内异地建设难度较大等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决定采取捐建村级光伏电站的模式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为湖北“三县一区”全部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建设一个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总容量4.72万千瓦,投运后捐赠给村集体,帮助32253户966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这些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效益明显。

  在青海,2016年,玛多1万千瓦光伏电站获得收益380万元,玛多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4户3047人,人均增收1247元。

  在湖北,受捐代表、神农架落羊河村支部书记陈祖菊介绍,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很难给群众办实事。现在村里电站投运不到3个月,就发了7.5万度电,村集体收入一下子达到了7万多元。

  这一新型的扶贫模式也得到各界的肯定。在实地观摩了湖北“三县一区”的光伏扶贫电站后,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村级电站成本低、占地少、并网易、贫困户受益比例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出资在定点扶贫县建设光伏电站,是将定点扶贫与光伏扶贫有机结合的又一次创新,在央企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通上动力电 养殖中华鲟一年能赚20万

  近年来,电网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贫困县年均投资4495万元,高于区域内县年均投资12.5%。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农村户均配变容量1.9千伏安,比2010年增长47.9%,户均停电时间比2010年减少12.8小时。

  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电是个神奇的力量。

  通过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国家电网公司给贫困村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帮助脱贫,但是这笔有限的资金要想帮助人们致富还远远不够。于是,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加快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增强电力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帮助人们利用优质电力开展致富项目。

  9月11日,随着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坡村村民曹开春按下增压抽水泵的开关,一股清泉随着长650米的水管,先是冲上一个20多米的高坎,然后直接流向山下曹开春的鲟鱼养殖池。

  “水抽来了!你快到鲟鱼水池那边把开关打开!”在龙泉口水洞里安放好水泵后,曹开春打电话跟妻子说。

  山下的鲟鱼养殖池里,山泉水经水管流入,池中的中华鲟鱼在不断流动的水中,恣意畅游。

  “要是没有动力电,我这中华鲟鱼就没有办法养了!”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曹开春很感慨。

  早在2012年,曹开春就想建造鱼池养中华鲟鱼,但养殖中华鲟鱼对水质的要求高,最好用山泉水,水温保持在15~16摄氏度。要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必须从650米远的龙泉口水洞把水引过来。因为洞口离地面有20多米的高度,而又没有动力电,因此没有办法增压抽水,养中华鲟鱼这件事情也就被搁置了几年。

  2016年,长阳县供电公司投资509万元全面改造土地坡村配网,完成土地坡村的动力电改造。

  “有了动力电,致富终于有门路了!”曹开春高兴地说,通动力电后,清冽的山泉水被引下山来。由于曹开春养殖鲟鱼属于农业生产用电,当地供电所帮曹开春申请了优惠电价,一年要节约近2万元钱。现在他养殖了5000公斤鲟鱼苗,再加上利用鲟鱼开农家乐的收入,一年能赚近20万元。他还准备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养鱼,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只是国家电网公司为人们脱贫致富提供充足电力保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改造升级累计投资5321.1亿元,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显著提高,解决了西部地区49个县域电网“孤网运行”问题、中西部地区124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近年来,电网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贫困县年均投资4495万元,高于区域内县年均投资12.5%。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2006~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381亿元,为192万无电户750万无电人口解决了用电问题。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电力服务保障能力和农村居民用电水平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农村户均配变容量1.9千伏安,比2010年增长47.9%,户均停电时间比2010年减少12.8小时,农村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在湖北神农架林区,长青村的杨贵芳以前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当她听说村里通了动力电,果断回乡创业。她在自家后院搭了两个大棚,培育香菇,收益达到4.8万元,随后她又和8家邻居一起成立香菇合作社,又新建了8个香菇种植大棚。“出门打工太辛苦,现在大家都是小老板,每年收益翻一番。”说起自己从服务员到小老板的蜕变,杨贵芳满脸自豪。

  像曹开春和杨贵芳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的电网强了,供电稳定了,生态养殖、农业大棚、农产品加工、农村生态旅游等致富项目纷纷开展起来,帮助人们从脱贫走向致富。据统计,在用上动力电的自然村中,平均新增农副产品加工、养殖等各类企业4个,人均用电量较上一年度增加95.5度,增长35.1%。

精准帮扶 贫困群众有了获得感

  在扶贫工作中,国家电网公司除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光伏扶贫和提升当地的供电能力外,还帮助一些贫困地区解决缺水、缺技术、缺产业、缺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在湖北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大坪村,电力的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脱贫难题就是缺水。

  以前,大坪村吃水就靠在山上刨一个土坑,下雨后接点雨水,如果一段时间没下雨,得到离家四五公里的小溪挑水。据当地供电员工介绍,2015年以前到大坪村实施线路作业时,农户喝的都是带泥土腥味的茶水,杯中沉淀下来一层厚厚的水垢,水质硬化严重。

  “多亏供电公司的帮助,现在蓄水池建起来了,水管通到每家每户,饮水方便了,吃饭洗衣洗澡都不愁了……”当了大坪村二十多年村支部书记的黄广平提到这项惠民工程,竖起大拇指感慨道,“村里有167户共计712人,除极其偏远的1户人家,都解决了饮水问题。”

  “水管一开,清水哗哗地来,咱这生活跟城市里没有区别。”距离村民黄林华家不足10米的后山上,是电力扶贫安全饮水项目为他和其他3户邻居修建的蓄水池。水池上盖了薄薄一层纱布,掀开纱布,池水充足且清澈见底。“供电企业给我们建的管道直接通家里的厨房和卫生间,水池修好后,家里新添置了洗衣机和热水器,做完农活回来还能洗个热水澡,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国家电网。”家住大坪村四组的陈文军说。

  同样忘不了国家电网的还有来自长阳的李玉娇。十年前,高中毕业的李玉娇考上了大学,可是因为家中贫困,想到为了大学学费,年过半百的父亲还要继续在煤矿井下起早贪黑,她有了放弃上大学的想法。

  幸运的是,正在她和父母都万分纠结时,长阳县供电公司委托县扶贫办联系到了她,为她送上了助学金并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让她可以安心上大学。

  现在的李玉娇,在中建房地产下属的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她爱摄影,爱看书,爱写文章。

  现在她仍然记着当初是供电公司的助学金给了她重新选择生活的机会:“当年国家电网的‘新长城’助学资金,使我有了不一样的命运,视野更加开阔,性格更加开朗,生活更加精彩!”

  像大坪村和李玉娇这样受惠于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工作的案例还有很多。自来水流进了农户家中,羊肠小道变成了柏油公路,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贫困大学生有了奖学金,因病致贫的家庭得到了紧急救助……国家电网公司通过精准地帮扶,让这些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国家电网饮水安全清泉工程”,解决了湖北“三县一区”5886人的饮水问题;修建改造道路35.5公里;实施文化教育项目53个,直接投入资金1235万元,为17553名学生改善了教学环境;建设“新长城工程”,累计资助500个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实施医疗卫生项目6项,缓解群众就医难问题;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1项,积极发展药材、烟叶、柑橘等农作物基地,建设牲畜养殖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通过真诚扶贫,湖北“三县一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文教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区块链, 国家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